首页 共读方案 导读设计 共同初读 个性化细读 群体研读 反思回读 返回首页
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好书推荐课教学设计

                                                 

丰宁三小     赵丽娟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指导阅读整本书的常用方法。

3、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

4、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和感悟来体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

2、《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课件

3、下发名著片段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最纯真、最美丽的。即使因为岁月的流转,让一些画面变得模糊,但一定也有别样的温情孕育其中。

那么在你的记忆中,小时候都有过哪些有意思的事?

师:这些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它将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富和珍藏。可是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他们童年的记忆也不一样。有一个台湾女作家叫林海音,他小时候是在老北京城南度过的,后来他又去了台湾,50岁的时候,他把自己在北京城南的生活写成了一本书,这本书就叫《城南旧事》。

二、作者简介

1、师: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作者林海音

大屏幕出示林海音的简介:

林海音 (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林海音19183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文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因此她的作品中具有浓厚的老北京味儿。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

 

2、通过简介你都知道了什么?

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城南旧事》不同版本的封面,这本书自1960年初版后,非常受欢迎,一版再版,被评为《亚洲周刊》 “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1982年,他被搬上了银幕,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感动了一代人。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城南旧事》吧!

三、指导序言

1、师:看,这个小姑娘就是《城南旧事》的主人公,他叫英子。请同学们亲切的喊出他的名字“英子”

你们想不想知道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就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吧!

播放视频

2、通过刚才的视频,你觉得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天真可爱,纯洁无暇、热爱生活。

3、那么刚才那段视频,书中是怎样进行描写的呢?就让我们看看吧!

(课件出示)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你觉得这段描写的好不好?好在哪?

细致生动,体现了英子很对骆驼的喜爱之情。

4、同学们这话出自《城南旧事》中的序言。你们在读书的时候读不读序言,通过序言你都能知道什么?

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指书中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城南旧事》的序言。

(课件出示)“序言”,又叫“序”、“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内容多说明本书的主要内容,写作缘由,经过和特点。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冬阳·童年·骆驼队》就是林海音女士为本书写的一篇自序。

5、通过序言的介绍,你都知道了什么?

师:看来,我们在以后的阅读中一定要读一读序言,读懂了序言,你就我们就找到了顺畅通读本书的一把钥匙。

四、引出目录

师:通过刚才的视频和文字,英子那稚气的脸庞,明亮的双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英子只有六岁,很多事情他还不懂,那么英子用这双明亮的双眼看到了怎样的大人世界呢?在他的身边发生了哪些动人的故事呢?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目录来了解一下。

1、出示目录

通过目录你了解到了什么?谁来读一读?

2、这五个故事你想读哪一个?为什么?

3、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读这些故事?

精读作批注、写读后感、摘抄笔记等

4、除了刚才你们说的这些读书方法,老师今天还想给你们再推荐一位名家秦牧的读书方法。

大屏幕出示:秦牧的读书方法:

            “牛嚼”与“鲸吞”

           什么叫“牛嚼”呢?我们对需要精读的东西,也应该这样反复多次,嚼得极细再吞下。有的书,刚开始先大体吞下去,然后分段细细研读体味。这样,再难消化的东西也容易消化了。”这就是“牛嚼”式的精读。   

           那什么叫“鲸吞”呢?人们泛读也应该学习鲸的吃法,一个想要学点知识的人,如果只有精读,没有泛读;如果每天不能“吞食”它几万字的话,知识是很难丰富起来的。单靠精致的点心和维生素丸来养生,是肯定健壮不起来的。

           “牛嚼”与“鲸吞”,二者不可偏废。既要“鲸吞”,要大量地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又要对其中少量经典著作反复钻研,细细品味。如此这般,精读和泛读就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三、故事长廊

1、主要人物

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此时此刻我们离这些故事仿佛越来越近了,

2、惠安馆的故事

现在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个故事。

接下来老师就讲一讲惠安馆的故事。

老师讲:

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胡同口有个惠安学馆,学馆门口有个“疯子”,叫秀贞。她总是倚着门墙站着,呆呆地看着人来人往或愣愣地看着对面人家院子里的那棵老杨槐。有一天,英子路过惠安馆,竟忘了走路,这时疯子的眼光从洋槐树上落下来,正好看见英子。他眼珠一动不动地盯着英子,好像要在英子的脸上找什么。后来她向英子张开双手,好像要抱英子。英子随着她的招收和笑意正要走过去,这时突然宋妈回过头来把英子拉走了。宋妈说:“ 你不怕惠安馆的疯子呀?”小英子说 她每次见到我都对我笑, 刚才要不是你拉我,兴许还搭上话了呢。

    在油盐小店里,小英子第一次见到妞儿,小伙计要妞儿唱个曲才让她走,妞儿眼里含着泪,手摇晃着,醋都要洒了。小英子过去叉着腰问他们:“凭什么。”妞儿对小英子甜甜一笑 

在井窝子边小英子扳着手指告诉妞儿,她家住在这条胡同的第四个门,邀请妞儿去她家里玩,就这样英子和妞儿就成了好朋友。

那么同学们故事讲到这里,你觉得后面会发生那些故事呢?如果你是编剧你会怎样编下去呢?

同学们都很有想象力,那么故事是不是像你们想象的那样呢?就让我们课下走进《城南旧事》惠安馆这一章。去了解人物曲折的命运吧!

3、小偷

英子的童年除了妞儿和秀贞两个朋友,还有一个人(出示图片)

看他们谈得多开心,他们还约定将来要一起去看海。

可是有一天这位大哥哥却被警察抓走了,当时英子站在宋妈的背后,这位大哥哥看着英子,英子想哭,但咬住了嘴唇没哭出声。

那同学们,你猜想一下这位大哥哥为什么会被警察抓走?

到底是这么回事呢?怎么才能知道事情的缘由呢?读书,书会驱散我们心中那一个个谜团。

3、兰姨娘

 出示课件:兰姨娘圆圆扁扁的脸儿,一排整整齐齐的白牙,我最喜欢她左边那颗镶金的牙,笑时左嘴角向上一斜,金牙便很合适地露出来。左嘴巴还有一处酒涡,随着笑声打漩儿。
  她的麻花髻梳得比妈的元宝髻俏皮多了,看她把头发拧成两股,一来二去就盘成一个髻,一排茉莉花总是清幽幽,半弯身地卧在那髻旁。她一身轻俏,掖在右襟上的麻纱手绢,一朵白菊花似的贴在那里。

1)通过读这段话你都知道了什么?从哪知道的?漂亮、很会打扮自己,。

2)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

师:只是短短的几段,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生动的兰姨娘,这就是城南旧事的魅力,这也是城南旧事语言的魅力。其实,在城南旧事中还有很多很多精彩的片段正等着我们去研究,去品味,

4、宋妈

介绍宋妈:宋妈是英子家的奶妈,她来到英子家一干就是四年,四年中她没看自己孩子一眼。为什么呢?老师给大家读一段。

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答

宋妈走了(师读宋妈走的那几段)

你们知道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学生答

师:其实老师也很想知道?那么就让我们课下走进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了解这位可亲可敬可怜的宋妈。

5、城南旧事还有一个故事名字叫爸爸的花落了,听名字就充满了诗意,就让我们课下去读一读吧!

6、童年的这些人,这些事英子不会忘记,林海音更不会忘记,所以即使有一天他已经变老了,仍人会由衷的感慨:

(课件播放视频朗诵)“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四:结束语

城南旧事如一片淡雅的散文,似一首含蓄的诗篇,那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描写一定会吸引你,那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一定会打动你。课下就让我们走进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吧!

《城南旧事》教学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克不容缓.

本节课是好书推荐课,旨在于通过教师对此书精彩内容部分或者典型人物命运的把握,有目的性的激发学生阅读此本书的兴趣。

本课以学生回忆童年生活引入到本书中。进入本书的内容之前,引导学生明白读书的顺序,学会从相关地方能获取对应的信息,并按照封面、序言、目录的顺序开始读。本课中我重点选取了英子、妞儿和宋妈、兰姨娘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从文字片段、视频欣赏中发现人物性格中的蛛丝马迹,让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把学生带到情节中。整节课中我的引导深入到整个故事情节中来,总起来看这堂课的效率是较高的,用书中的情节吸引学生,在此过程中还穿插品读一个片段,从而感受到本书的语言魅力,从从另一个角度激发学生阅读本书的兴趣,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学会读书方法。

一、巧妙设疑引起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感悟文字的精妙,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深深的怀念和淡淡的忧伤,我通过对小说人物的身世及命运走向设疑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小说人物的兴趣,让他们有意愿主动地去阅读这本书。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气氛活跃,热情高涨,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醉于对童年深深的怀念和淡淡的忧伤。

二、影音结合激发兴趣

文字可以让学生静下心来品读人物,最真实、最近距离地去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但若推荐课只有文字阅读,总不能让学生提起很高的阅读兴趣,恰到好处地在推荐课中中加入影音元素,往往可以让这堂课锦上添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耳熟能详的骊歌在课堂中响起,将学生自然地带入到隽永而有淡淡伤感的意境之中。在本课结束时,让这首骊歌再次响起,让各个主要人物依依浮现于学生们的脑海中。文字与影音相结合,是既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具体直观地了解名著人物。

现在回想这一堂课,浮现了一些问题与困惑:1、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够,不能很好的根据孩子们课堂生成巧妙的结合应变。2、课堂评价语缺乏。及时加上几句精彩的鼓励性语言那效果我想会更好。

所有这些都有待我好好去琢磨,但我认为,关键是落实一个字,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真实地阅读,并且常抓不懈,这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赏析能力、写作水平,最基础的一环。如果说语文学习是一艘驶向胜利的船,那么,课外阅读就是帆。让我们一同扬帆启航吧!

 

《城南旧事》说课稿

我讲的是一堂“好书推荐课”。好书推荐课的关键应该在于“兴趣”二字上,如果学生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阅读的欲望,我想这本书就应该算是推荐出去了。

本节课,旨在于通过教师对此书精彩内容部分或者典型人物命运的把握,有目的性的激发学生阅读此本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指导阅读整本书的常用方法。

3、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

4、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和感悟来体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说教学方法

一、教学设计巧妙合理。

整堂课由三大板块组成:第一板块从回忆童年生活入手,激发兴趣,引出《城南旧事》导入。第二板块进入本书的内容之前,引导学生明白读书的顺序,学会从相关地方能获取对应的信息,并按照封面、序言、目录的顺序开始读。第三板块走进内容,激发兴趣。本课中我重点选取了英子、妞儿和宋妈、兰姨娘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从文字片段、视频欣赏中发现人物性格中的蛛丝马迹,让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把学生带到情节中。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第四版块课堂小结,引向课外。让学生在课下把书读起来。整个流程我希望能达到如行云流,精巧有致,张弛有度的设计效果。

 二、形式多样,充分激发阅读兴趣。

1、恰当合理的利用多媒体课件。文字可以让学生静下心来品读人物,最真实、最近距离地去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但若推荐课只有文字阅读,总不能让学生提起很高的阅读兴趣,在推荐课中中加入影音元素,有比如课的开始展示了作者林海音的简介,让学生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有了基本的了解,有了阅读的渴望。播放了英子以及骆驼队的视频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文字与图像不同,比起文字,视频永远是粗略的肤浅的,而文字比视频更深刻,更能给予人想象的空间。结尾运用配乐朗读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文字与影音相结合,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帮助学生更具体直观地了解了名著人物。

2、采用不同的形式去了解里面的不同人物、不同故事。比如《惠安馆》采用的是教师先讲故事然后学生续编的形式。《我们一起去看海》则从认识人物入手,然后设疑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而蓝姨娘的出现却是通过一段外貌描写,猜人物性格,再读故事验证。《驴打滚儿》这则故事直接展示了故事的结尾,让学生有了无限的想像空间……这样既避免了单一的形式让学生感到枯燥,让学生耳目一新,兴趣盎然。并且每一个小环节结束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给学生留下阅读期待,这样学生自然就产生了想一睹为快的愿望。。

3、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其实就是一个读书方法的指导:读序言了解作者明确写作背景,感知大意的前读法,读目录整体把握整个作品内容选取最感兴趣的故事的选读法,细读故事,品味语言的精读法。以及秦牧的精读和略读相结合读书法,这样的阅读指导让学生不仅想读书还会读书,为学生课外的大量阅读打下基础。

整堂课我力图用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用精彩的文字片段感染学生,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本书不仅故事生动,而且语言优美,是一本值得看的好书。在上课过程中我还适当向孩子们介绍名家的读书方法,让孩子们成为爱读书,会读书的孩子。

说反思:

现在回想这一堂课,浮现了一些问题1、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够,不能很好的根据孩子们课堂生成巧妙的结合应变。2、课堂评价语缺乏。及时加上几句精彩的鼓励性语言那效果我想会更好。3、兰姨娘的处理上还是不到位,如果过多的追问总是在想挤牙膏,如果不追问,学生理解的还不那么深刻。

 

 

 

 
 

 

 

课堂实录

《城南旧事》
《英子学骆驼咀嚼》
《宋妈走》
《兰亭序2》
《中国水墨画》
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