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美食

——作文修改课

首页

名篇赏析

对比文章
同学互评

《粽子》赏析

杜柳

《粽子》通过对端午节吃粽子包粽子习俗的描写表达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通过第三段"满村的人,每家都有一名小孩或姑娘或刚过门的媳妇去采,或是鱼贯而行,......充满着生活的情趣。写出了家乡的人在端午节采芦叶的人很多,突出了热闹、欢乐的气氛和生活的情趣。

通过"在我们家乡,新过门的媳妇倘若不会包粽子,那是要被一些老太婆背后取的:"哼,连粽子也不会包,真是越来越新式!”这段话运用了语言描写,说明大家都会包粽子,在自己的家乡,包粽子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

在第五段,"但,我很小的时候,因为父亲去世早,家境清寒,每年端午节只能包面粉粽子,母亲叫它麦粽,一个粽子里只能找到一两粒花生米,不过,一样是很香、很甜的。描写母亲的动作,非常的形象,当时作者家里比较穷,吃不起肉粽,但母亲包的也格外清香。这可以看作者只在意节日的乐趣,吃什么粽子并不重要,只要是母亲包的粽子就是很香很甜的。

《粽子》赏析

                --粽子的背后

喻佳怡

《粽子》这篇文章虽已"粽子”为题,但却没有单纯的去刻画粽子的做法味道等方面,甚至只是一笔略过,更多的写的是乡亲们和粽子之间的联系,像是人们准备包粽子,左邻右舍串门吃粽子,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不仅是包含了粽子作为一道美食的意义,而更多的是粽子给故乡的乡亲们带来了快乐,给家乡生活增加的情趣。

而乡亲们也重视粽子,以至于家家户户都包,他们不只是爱吃粽子,另一方面更是充满了对屈原这位爱国诗人的敬意,所以"连农民也知道要纪念屈原――这个忧国忧民、气节如刚的诗人”。母亲说:"天下的水是相通的”,是啊,天下不仅仅是大山大河是相同的,对国家的热爱也是相同的啊,正因如此,粽子也是以各种各样的样子流传了下来,至今也受人喜爱。粽子只是简单的粽子,但其中传承了代代人民的爱国情感。

赏析《粽子》----全文分析

张祎

作者写这篇文章首先交代了背景。是在端午佳节,一个家人团聚的日子。虽说平时也吃吃,但是端午节这个时期,才觉得温馨。

接着又写做粽子还是"我们”自己去采摘,采摘的过程中还要聊一些乡村里的事情,孩子门则是做一些游戏。既写了采粽叶,又描绘了一幅村民间和睦相处的。

后来写母亲做粽子的过程和我家粽子的原料,并没有写有很多种口味,甚至连肉粽我家都吃不起。但是母亲用糯米和花生做的麦粽对于我来说还是一样的香甜,这股香甜除却粽子的味道,还包含了母亲为我做粽子我心中感受到的香甜。

后再写粽子的形状时介绍了许多,还与村子里的情况相结合,说明粽子在当地还是很重要的,家家户户过门的媳妇都需要会包,包粽子在这当地或许已经成为一种习俗。

而后大家去串门,写到虽说都包了粽子但还是要吃主人的,并非是什么抠门、舍不得吃自己的,而是去吃一种情谊,表达着村民之间友好的关系。

最后写还要把最大最好的粽子扔到河里去,去缅怀、纪念屈原。虽然没什么丰富的物资,但对先人还是保有一份尊敬的。但母亲想要表达的是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一脉相连的。蕴含着教导我的意思。

名篇赏析
节日习俗
教师习作
学生作文
教学设计
教学课件
课堂实录
教授点评
教学反思
 

 

 

 

 

 

 

 

 

 

 

 

 

 

 

 

 

 

 

 

 

 

 

 

 

北京市杨庄中学   黄恩红   综合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