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缄默的他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我和缄默的他

    我和“缄默”的他


    一、一个特别需要帮助的孩子

    又是一年的招生季!在每年的6月,我总是从家长手中接过一个又一个新生!他们有的含蓄、有的幽默、有的活泼、有的淘气……看着家长亲手把孩子交到我的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接过了家长的嘱托,家庭的希望,我为自己是一名教师,感到无比的自豪!

    ——第一次“亲密”接触。就是在新生登记的那天,我认识了“小川”!他畏缩在妈妈的身后,紧紧拉着妈妈的手,眼睛一直不敢正视我们!我热情地走过去,蹲下身子问他:“你好!欢迎你来到万泉小学!你叫什么名字?”孩子仍然没有正视我,只是歪着头看着别处!我又说:“我是咱们学校的老师,愿意和你交朋友,你愿意吗?”孩子把脸贴在妈妈身后,再也没有抬头了。妈妈着急地说:“ 小川,不是在家都练好了吗?怎么回事呀!你这样,学校就不要你了!……”不管家长如何生气,孩子再也没有看我一眼,没有和我说一句话。这就是我和小川的第一次接触。——同学眼中的“小哑巴”。

    忙碌的9月过去了,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年级的小豆豆们已经像模像样的,俨然是一名小学生了。在我们这6个班中,还是有一些让老师们尤为关注的“小不点儿”。他们当中有的没有上过幼儿园,不能坚持40分钟上课;有的动笔能力差,一用橡皮擦,本上就是乌黑一片或者一个大大的口子;有的同学一天哭三次,早中晚,每天不定时;……像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我们新一年级老师眼中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小川却再一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一个月过去了,小川只和班主任薛老师在没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趴在耳边,小声地说过话,除此以往,没有人听过他发出任何的声音!一个月呀,一声不出!同学们开始窃窃私语,背地里叫他“小哑巴”!

    ——班里的“暴力分子”。在老师的积极努力下,家长非常配合。面对孩子的问题,四处就医。北大第六医院儿童自闭专家说:“他不是自闭症!”海淀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说:“他有点儿与众不同!”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间。我们的小川竟然在一周之内,连抓三个孩子,并且全都集中在面部眼睛周围。周五的时候,小川把同学的眼镜儿放到了厕所便池中,一踩水,冲走了。爸爸来了,姥姥来了,大家一起翻垃圾筒,就是没发现眼镜儿。可是小川一言不发,谁也不知道眼镜儿的去处。人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小川爸爸,堂堂一个公司老总,站在垃圾桶旁边,竟流下了眼泪。三个、五个、本班、外班……连续抓人事件频发。于是,有的孩子,看到小川就躲到桌子下面;有的孩子,看到小川就吓得藏在老师身后……家长们也坐不住了,成立了“反小川小组”,在私下串联了二十几位家长,写联名信,要求学校保障其他孩子的安全,要求小川迅速就医后,再重返班级。

    二、“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

    薛老师在了解“上访”家长代表的诉求之后,首先和学校进行及时沟通。建议家长,采用正当的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学校协商,避免情绪激动。我在上访家长来学校之前,先和小川家长沟通,希望在其他家长代表来学校之时,我能给予他们满意的答复。怎么才能让妈妈把小川的真实情况和我倾诉呢?我做了一些准备工作。首先我把儿子的成长经历和他分享。当看到我家豆豆在别人搂着他开心的笑,而他在玩“牛牛”时,小川妈妈开始和我分享小川在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一个孩子今天的表现,除去先天的遗传因素之外,一定有他家庭教育的影子。小川的父母都非常优秀。爸爸自己开公司,妈妈是外企的高管,工作十分繁忙。小川的教育工作就交给了大学教授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好静,不好交流,孩子在家中的交流很少。另外,小川的成长中,弟弟诞生一事,也是他心里的一个大坎。……从他不寻常的成长经历,我发现,孩子今天的不说话、抓人,背后一定有他不为人知的心理活动。而这些心理活动,可能仅仅靠我们老师不能帮他有效疏导,需要专业的医生诊断并治疗。小川妈妈接受我的建议,到儿研所进一步就医。

    三、巧劝上访家长

    接待上访家长的日子到了,我首先准备好了茶水,热情的接待大家。为了能为后面的工作留有余地,我把谈话安排到了图书馆,并提前请图书馆刘老师做好了“秘密录音”工作。两位家长代表拿着20位家长签字的联名状来学校,列举了小川除了抓人之外的一些行为,例如用剪刀剪自己鼻尖,用铅笔尖扎人等。并表示,由于担心自己孩子的在校安全,无法安心工作。孩子因为害怕,造成了心理阴影。家长强烈要求小川的监护人正视现状,休学接受正规治疗,并要求学校最快给出家长答复。

    面对情绪激动的家长,我首先静静地听家长倾诉,等家长情绪平复之后,再和他们进行沟通。家长们对于学校的答复很满意。但是明确表示,关键是看后面小川还会不会继续伤人。我知道,这是家长们对学校的信任,这也是进一步和小川父母沟通的新契机。

    四、父母沟通的新契机

    经过上次与小川妈妈的沟通,我们基本已经达成共识:小川与众不同,需要尽快就医。这次,为了避免父母双方在教育上的意见不合,导致延误就医时间。我需要和小川的爸爸、妈妈两个人谈,最大程度的争取父母的配合。本次谈话的目标是:尽快就医,咨询医生意见,是休学治疗,还是监护人陪读,加快孩子康复进程的同时,保护其他学生安全。

    首先,我利用中午吃饭在一年级组的机会,访谈了教小川的各科老师,进一步了解小川的近况。接着,我又找到班主任薛老师,了解小川各方面的表现。薛老师说,一个正常人两个月一句话不说,是不是得憋坏了。但是小川还是没有开口说话呀!

    了解了基本情况,这次我把谈话地点选在了温馨的教工阅览室,倒上一杯清茶,做好了与家长“持久战”的准备。小川的爸爸很健谈,明显当爸爸出现之后,妈妈就基本不发言了。观察出这个特点以后,我把主攻方向的突破口定在爸爸身上。小川爸爸说:“听说今天学校领导要见父母两个人,俩人一宿没怎么睡,脑子里就像过电影一样,回忆着小川的成长经历。”听了家长的话,说实在的,我心里也很难受。这么优秀的父母,摊上这么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可能真的要改变这个家庭后面整个的生活方式呀!

    看着家长难受的样子,我及时给出了建议:第一,尽快就医,确诊孩子是什么问题,如何矫正,需要学校怎么配合。第二,家长每天给孩子剪指甲,并配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家长和老师配合设立奖惩机制。第三,家长在家中,把孩子能正常与人交流的录像交给老师,让我们观察一下说话的小川到底什么样。第四,父母作为小川的监护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小川的教育上。听了我的话,小川的父母不断地点头,我知道谈话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小川的父母回家之后,反馈班主任老师,约了儿研所的专家,但是预约时间要到两周之后。我听了家长的话,喜忧参半。喜的是,家长相信学校的建议,及时就医;忧的是,这两周之内,小川千万别再抓人了,否则其他家长的情绪该如何安抚呢?

    果不其然,小川又抓人了,这回更可气,竟然是在卫生间里抓的外班同学。在张燕老师和薛老师的努力下,明明的妈妈没有为难小川,也没有为难学校。并且主动说:“张老师,孩子之间有矛盾在所难免,我家明明也不是省油的灯!”在薛老师和家长沟通中,薛老师建议家长使用上次和家长商量的奖惩机制。小川一周没有抓人,薛老师在周五送小川一条小鱼。小川如果抓人,爸爸妈妈就不能送小川来上学。妈妈拨通了特教中心王红霞老师的电话,询问父母能不能惩罚孩子,让孩子明确意识到自己抓人不对。王老师同意了我们的做法,明确了这种孩子在智力上不存在问题,要让他明辨是非。小川到医院看病的日子终于到了。家长在就医后,及时和班主任老师沟通,小川的病确诊为“选择性缄默”。选择性缄默症是一个精神障碍,(selectivemutismsm)是以患儿在某些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如学校,有陌生人或人多的环境等)持久地“拒绝”说话,而在其他场合言语正常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患儿在家中往往能正常主动说话,但在学校“拒绝”同老师或同学说话。

    通过我两次与小川父母的谈话,以及看小川在家说话的视频,可以肯定的是,小川的病因不是言语或语言障碍。我们通过视频发现,小川在家说话时,口齿清晰,没有大舌头或者结巴等现象。但是,小川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让我们还是把病因分析聚焦在心理障碍上。——专家“会诊”。得到了医院的诊断,小川的爸爸妈妈马不停蹄的继续预约北大六院“选择性缄默”症的专家。由于大家多方在网上查找资料,选择性缄默症与自闭症相比,治愈率更高,所以家长看到了希望。也愿意进一步与学校配合,尽快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仿佛看到了曙光。

    ……我们盼望着,能听到小川和我们说话。小川又闯祸了!他往同学的饭盒里吐口水。薛老师借鉴上次小川抓人后的改变,没有像以往一样用安抚的手段来教育小川,而是对小川说:“薛老师生气了!”小川着急了,这可是他唯一信任的薛老师,薛老师生气了,小川怎么办呢?小川紧紧跟随薛老师,一刻也不敢撒手,生怕薛老师再也不理小川了!来到办公室,小川仍然一言不发,薛老师抓住教育契机,启发小川用自己的语言承认错误。可喜的是,在办公室里还有其他老师的情况下,小川说话了。并且在廖老师为小川“说情”的情况下,小川和廖老师说了“谢谢”!这句宝贵的谢谢,可是跨世纪的突破,因为他是小川与除薛老师之外的第一个说话的人。听到了这个好消息,我知道,孩子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我仍然是借每天路过5班的机会,坚持和小川做朋友。20131231日,元旦联欢会,我特意从家中带来了儿子心爱的“口红糖”。我想,借这个机会进一步和小川搞好“关系”。为了怕他敏感,我特意多带了几个,多和几个5班的同学交朋友,让小川消除顾虑。在我的精心准备下,小川终于拉着薛老师的手,轻轻在我耳边说了一句“谢谢老师”!我知道,这对小川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呀!

    2013年的最后一天,我终于听到了让我最为欣慰的一声“谢谢老师”。我不敢说自己有多伟大,如果我的介入能加快小川的康复进程,我可能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可能能改变一个家庭的生活状态。

    我们知道了,目前在“心理”等方面存在异常的孩子经调查已经达到了“五分之一”,由于特教资源的匮乏,这些孩子大多在义务教育学校随班就读。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呀!平均每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我们怎么办?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客观事实!如果我们老师缺乏专业知识,在和“病态”儿童较劲的同时,是对自己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干扰,是对自己的摧残,更是对这个“患儿”的伤害!想一想,我们打着“爱”孩子的旗帜做着“害”孩子的事,这是我们谁都不想看到的!加强特殊儿童教育知识的学习,已经刻不容缓,已经成了我们教师的一种责任!

    • 标签:
    • 小学
    • 心理疾病
    • 身体攻击行为
    • 关系攻击行为
    • 行为型退缩
    • 高收入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