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学生心中的知心朋友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做学生心中的知心朋友

    做学生心中的知心朋友


    【案例描述】我班里有位同学,名叫朱某。

    这个孩子刚开学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很好,个子比较高,军训的时候比较利落,受教官的推荐,选他当了体育课代表。渐渐地,通过平时的小测试,发现这孩子成绩还不错,而且第一次家长会,他的父亲很骄傲的告诉我:王老师,以后班级的黑板报可以包给朱某了,他在小学里出的黑板报都是获奖的,小学里黑板报都是他出的。慢慢地,我们老师对他的印象都很好,对他的要求都提高了。

    可是渐渐地他变了,上课不爱举手回答问题了,到了下课才神气;作业开始马虎了,从字迹到正确率上都有所下降;默写开始在合格的边缘了,有时候甚至要二次默写。这些变化,我们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一的找他谈心,希望能够点醒他,可是我们的希望一而再,再而三的落空了,打电话跟家长联系,家长很是配合,一点也不袒护,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家长的处理方式就是将孩子打一顿。这也是后来朱某与家长、与老师越来越远的原因之一吧。

    某天晚上接到一家长的电话:痛斥朱某的恶劣行径,说朱某跟他女儿借钱,他女儿没借,被朱某推了几下,不仅仅是这样,平时发生的一些小事,都没有跟我说,例如:朱某技能课的书没带,抢她女儿的,害她女儿被老师说;美术老师让买卡纸,朱某不买,又抢他女儿的。听到这位家长的诉状,着实把我吓了一跳,都不敢相信,这么短的时间,朱某就变成这样了,也是这件事情让我认识到事态向严重方向发展了,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徐校长说的“破窗效应”,于是找他谈话,跟家长反映情况,通过家校的联合处理,朱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要尊重同学,不再这样。我仍然相信朱某的本性是好的,于是仍然鼓励他要好好学习,积极向上,并表示愿意和他在私底下成为朋友。但之后不久的一件事使我意识到这个孩子还是需要老师们进一步的教育,让他自己管理自己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是一天中午,大家都在记幻灯片上的语文作业,他写的比较快,就要求翻后一页,另一个同学说了他,他就把人家打了。他说他不能容忍别人骂他,所以这样的人就该打。我告诉他说:大家能够坐在一个班级成为同学,那是一种缘分,其实两个人说开了,并没有什么大事情,根本没有到非要动手解决的地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彼此宽容,彼此道歉,大家以后还是好同学,还是好朋友。就这样,这件事就结束了。我觉得多少能让他有所改进,以后能更听话,也就达到了我的教育效果。

    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我收到了朱某的一封信,信的大概意思是:一开学的时候他觉得我这个老师很好,很真心地对每个学生,他以前从不认为可以和老师交心,但是却相信可以和我交心,但是一开始没有告诉他,就跟他父亲反映情况,让他觉得我并不是他的朋友,不了解他…也从此对我产生了抵触心理。但是我对他一直很关心的态度,真的触动了他的心,他是真心的感受到了我是站在他的角度为他的未来、他的人生去思考,是真心帮助他值得他信任的人,他愿意重新和我做交心的朋友,以后只要他出现问题,我正面提出,他一定努力改正…

    【反思和分析】看到他的信,我真的很是触动,当即给他写了回信,表扬他的懂事和进步的决心,我相信只要他肯努力,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这封信给了初为班主任的我更大的信心和动力,我觉得我的工作有了回报。虽然这才刚刚开始与他交流,但这封信使我体会到我的工作对一个学生是多么重要,我的工作是有希望的有成就的,更是有乐趣的。也许每个学生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教师付出真诚的关怀和发自内心的师爱,才能把自己变成一只只细腻各异的钥匙,架设起一座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深入学生的心中去了解他们。

    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对话”时,除了要真诚、细致外,还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应多用商量式的语气、建议式的口吻。不能不顾学生的意愿、情感,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意见,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也应靠爱心、靠理解和尊重帮助学生更大的进步。我会更认真调整自己的工作态度,努力去接触他们,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更做他们心目中的知心朋友。

    • 标签:
    • 身体攻击行为
    • 学习态度问题
    • 完整家庭
    • 专制型教养方式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