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辨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用辨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用辨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去年9月份起,受学校领导的委托,我接任了七年级的一个班级。接班伊始,我就觉得,既然接了这个班就一定要对学生们负责,要把这个班级搞好。刚开学的时候,我班的学生还是比较循规蹈矩的,但是入学没有多久,我班有些学生的缺点就慢慢的暴露出来了。

    有好几个男学生比较调皮,习惯也比较差,上课时比较随便。更糟糕的是还有一个女生小羽,性格比较暴躁,态度粗鲁,稍有不合她意,她就出口骂人,动手打人,在班级里纪律自由涣散,是一个典型的“自我主义”,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她都是想做什么她就去做,全然不顾老师和同学的想法和感受。

    记得一次数学课上,我正讲的起劲,同学们也听都全神贯注的,突然下面传来了一阵用刀刮笔的叽嘎声,尖利刺耳。把大家都吓了一跳。不错的课堂气氛立刻荡然无存,影响了其他同学听讲。在其他老师的课上,小羽更是变本加厉。如果这种势头不压住的话,这对整个班级极不利。

    课后,我找到她和她交流。起先,她的头简直要扭到背后去,随便我说什么,她一句也不开口,但是也绝不改变,上课依然我行我素。对这样的情况,我无比恼火,看见她就生气,多次找她的家长,但是收效甚微,甚至,多次批评后她不仅不改,干脆连作业也不做了。决不能让这样的情况再延续下去。反复考虑后,我觉得还是要改变方法,不能一味使用大棒子。再难也还是要把这个问题解决。

    于是,在她又一次违反纪律骂了班级的其他女生的时候,我又再一次的找她谈话,但是,这一次我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关切地说:“这一段时间来,老师发现你情绪波动比较大,不太合群。你心理是不是有解不开的结,如果我们哪里做得不对也可以改呀,能和老师聊一聊吗?”“说了也没用”她的头仍然一别。“老师要是用这样的口气和你说话,你心里是什么滋味呢?你每次都不愿意和老师好好说话,不能好好谈谈吗?在和其它同学相处的时候你也是这样的,你这样像一个刺猬一样,刺伤了别人,你自己能开心吗?”。

    她瞥着眼睛说“是她把我的衣服弄脏的。”……我暗暗告诫自己: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我一定要去感化她,无论我遇到多大的委屈,我都不能感情用事。我努力压下了自己的怒火,让她先在一半思考一下自己的行为。一会儿,可能大家的心情都冷静下来了,她主动表示要去和那个女同学和解,我于是就就坡下驴,还小小的表扬了她一下:和同学相处的时候知道退让了。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我又陆陆续续的在一些小地方表扬了她,在她违反纪律的时候也不在向以往一样一顿狂轰滥炸。渐渐的,和她的相处软和了下来,我说的话她也多少能听进去一点。但是和别的老师的相处还是很紧张,在性格上还是没有多大的改变。

    像小羽这类学生一个班级里肯定不止一个,作为一名班主任,如果不能很好处理好这类事情,那么这类学生在班级里可能会越来越多,这样下去的话势必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和班级纪律。班级纪律是集体行动的保证,是必不可缺的因素之一。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可塑性”,只要找到突破口,能因材施教,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就象我班小羽如果直接在课堂上对她批评,她不但不会接受而且还会更吵闹,这样的话势必会影响到班级里其他同学。作为一名班主任,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应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

    通过像小羽这位学生成功转变过程,我觉的这三种方法比较有效:

    方法一:抓住机会多表扬。当我们批评学生的一个缺点时不妨先表扬他的三个优点,这样使学生在情感上比较容易接受批评,我们所要教育学生效果就能达到。

    方法二:开展学生互帮互助互比活动。每个班级里肯定会存在一些不良行为的学生,关键是如何使这些不良行为学生转变过来,这对于班级的稳定是非常重要。

    方法三:积极与家长沟通,取得支持和配合。教师与家长建立共识与沟通默契后,不管对于教学活动、或教育责任的分担等方面,都能得到更有效率的配合与帮助。平时多与家长多交流探讨一些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可以从家长中了解学生优缺点,为自己以后与学生在交流时对学生多一份了解同时也能更好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作为班主任要用辨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戴有色眼镜看学生,相信“岁岁年年花相似,日日天天人不同”,破除心中固有的看法,每天要用新的眼光看问题。要学会用辨证的思想考虑问题,深入学生心理,研究学生心理,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类似小羽的学生还很多,他们也正面临着健康成长的沟沟坎坎,需要我们鼎立相助。

    我们要以一颗爱学生的心态投入到学生中去,用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而爱是一切事物的润滑剂。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们不但要教好书,而且也要育好人。

    • 标签:
    • 初一
    • 身体攻击行为
    • 言语攻击行为
    • 焦虑问题
    • 执拗型问题
    • 自私型问题
    • 完整家庭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