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加略教案范例——《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资源介绍

    精加略教案范例

    • 适用范围

    小学语文教师

    • 学习目标

    1.掌握精加略教学模式三课时目标分配;

    2.掌握精加略教学的设计方法;

    • 精加略教案范例——《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案例 《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广东广州市越秀区老师、潘老师、李老师

    【概述】

          本课选自人教课标版实验新教材,该教材每组课文的学习都不是孤立的,在一个单元的学习中环环相扣,课课相连。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之前先纵观全单元编录意图,以单元设计为主轴,单元导读为主线。本单元专题是“神话传说”,全组紧扣细心“神奇”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一篇略读课文《夸父追日》和一个园地学习。课文有的讲神话传说;有的讲智慧故事,渗透了启发思维,大胆想象的意识,了解古人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观察方法。

    因此,我们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设立以下四点:

      • 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想象。

      • 识写生字词,积累生动语言。

      • 扩展开去,引导学生阅读其它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 尝试大胆想象,学习写神奇的故事。

         《女娲补天》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流传已久的神话故事。本文自然灾害场面描写生动逼真,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想象奇特丰富。学习本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民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要求学生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以及补天的过程,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勇于奉献的精神。

         根据课文结构,全文教学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为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整理课文脉络。通过抓住第一自然段中大量叠词和精彩词句的运用,再与原文《淮南子·览冥训》中的简单描述片断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充分体会神话故事中奇丽的想象与生动的语言表达等写作特点。

    第二课时紧扣课题,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女娲了不起的地方,提升文章中心过渡延伸到略读课文《夸父追日》的学习,让孩子学会古人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观察方法。

    第三课时,创设一个神奇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思维;提供拓展阅读资源,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对写作顺序进行方法上的引导,指导孩子大胆创作,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写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导孩子自读写好的文章,感受反复推敲。

    把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园地的内容渗透到每一节课时中去,这样科学地划分教学内容,能使学生更扎实掌握知识点,把能力训练落实在实处。

    第一课时

    广东广州市越秀区 王老师

    【概述】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目标】

    • 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 学习第一自然段中展开丰富想象,运用生动语句进行表达。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二年多的跨越式课题实验,能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能自己解决较简单的生字,教师只需要针对难写的字稍作提示就可以了。学生还能独立阅读一定数目的篇章,熟练掌握网上阅读、网上打写、网上浏览等信息技能。

    【资源准备】

    • 第一课时相内容的网络阅读资源;

    • 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切入文本

    1、师述:在夏夜的星空下,在冬日的炉火旁,我们也许听过爷爷奶奶讲那些古老的故事,这些故事常常引起我们美好的遐想。

    2、问:你们还读过或者听说过哪些神话故事?(生答,如《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这些神话故事给你什么感觉?

    3、归纳过渡:

      是啊,这些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瑰丽神奇,是我们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颗璀璨明珠。今天我们让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4、板书课题,齐读。指导读准“娲”。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让学生整体感知神话故事的主要特点,明确本单元主题,以单元设计整合教学内容。教师的提问,有助于激活学生脑中原有的表象,以利于学生对后续知识地学习和理解。

     

    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络

    1、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预设生答如:女娲为什么要补天?怎样补天?……)

    2、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寻找刚才那些问题的答案。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或者难读字音等,读通课文。

    4.27ppt出示读书要求

    3、交流反馈,学习生字

    1ppt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4.28ppt出示生字词

    2)在出示的词语中用红色显示其中要求会写13个的生字。

      小粗心也写了两个字,请同学们来评一评。出示“隆”和“炼”的错别字。(注意“隆”字不要少一横;“炼”字右边不是“东”。)

    4.29ppt凸现难字、易错字

    3)希望同学们不要学习这个小粗心,自己认真仔细地自学其他生字。

    4)全班听写,检测自学情况。

    5)指名说自己写错的生字,请其他同学说说有什么记住它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在课前的预习和课中的自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扫除能解决的生字,课堂上通过听写及时反馈学生对生字掌握的情况,再针对学生不会的字重点击破,有的放矢,从而提高中年级识字效率。让学生交流记生字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把这些生字词放回课文,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同样地把它们读准读通。

    1)接龙读。

    2)其他同学们的听的过程中思考:课文写了女娲为人类做了哪些好事?

    3)生答,教师归纳:创造人类、熄灭天火、造船救人、炼石补天。

    4)问:重点写了哪一件事?(炼石补天)所以我们的课题不是“女娲救人”或“女娲传说”,而是“女娲补天”。

    6、理清文章思路,回到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简要概括回答:女娲为什么要补天?怎样补天?

     

    设计意图:归纳出课文提及的四件事情,从而突出课文的重点是“炼石补天”部分,渗透详略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品读赏析,铺垫下文

    1、过渡:传说中,女娲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从此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耕田来你织布,一家人其乐融融。春天看着花红柳绿,秋天收获着果实,大地上到处是——(引读:欢声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引读:快乐幸福的生活)。

    2、可是一天夜里,忽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请找出课文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ppt出示文段“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在水里挣扎。”)

    4.30ppt出示文中重点段落

    3、这段课文中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当时的情况非常危急,人们正在水深火热之中?

    一连串叠词的运用,如:轰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等,逼真传达出人间的惨状;

    结合“到处、围困、挣扎”等词想象地被震裂了,山冈上燃烧着大火,田野到处是洪水,许多人在水火中挣扎这幅画面,体会没有夸张和想象,是难以描画的。

    4、女娲看到这样的情景,她会有什么感受呢?

     

    设计意图:细品描写天塌地裂危急情况的第一自然段,从中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女娲心急如焚和难过的心情,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下文中所提及的女娲为拯救人类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作铺垫。

     

    5、对比赏析,学会运用。

    1)课文改编自《淮南子·览冥训》,原文为“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在原文里对当时情境的描写仅仅是(红色显示)“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一句简单的话,课文和它相比,你认为课文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小结:课文作者通过丰富、大胆、合理的想象,对故事进行了再创作和巧妙的加工,使这个神话故事完整、丰富、生动。

     

    设计意图:通过原文简练语句与课文精彩、细致的描写进行强烈对比,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如何通过大胆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来丰富文段的表达;另二方面也让学生感悟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的渗透与积淀。

     

    四、阅读打写,迁移学法

    1、导语:这种大胆的想象,生动语言的运用在许多的神话故事里都可以找到,王老师也摘录了一些,请同学用上今天学习的方法一起去品味其中的精彩之处。

    2、学生点击“学习园地”——“语文天地”——“女娲补天”第一课时阅读选取的文章。

    4.31第一课时阅读资源

    3、反馈:哪些片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你们也想发挥想象的翅膀当一回小作家吗?课文略写了“创造人类、熄灭天火、造船救人”这三件事,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件事,用上今天学习的写作方法发挥你大胆而合理的想象把它编具体。

    5、同桌交流编故事,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学习语言文字的其中一个作用是进行运用表达,因此在第一课时中抓住“大胆想象、生动语言”这一训练点让学生充分表达,把课文略写的故事丰富化,既是对文章学习的一个扩展,也是让想象力迸发的机会。

    第二课时

    广东广州市越秀区 潘老师

    【教学目标】:

    • 有滋有味地读故事,积累优美语言。

    • 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女娲一心拯救人类的高尚品格。

    • 拓展阅读《夸父追日》,进一步体会故事主人翁不断追求、甘于奉献的忘我精神。

    • 培养学生喜爱民间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 品读课文重点语句,发掘动人之处,体会文章中心。

    • 用相同的学习方法,对比阅读两个神话故事,感受相同的故事主题。

    【学习者特征分析】

    • 因上一节课对课文的初读及第一部分文段的理解学习,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神奇色彩,对课文的学习引发浓厚兴趣。

    • 通过品味文章语句,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故事的神奇、动人之处,从而更好地发掘文章中心主题。

    • 迁移学法,通过横向的对比阅读,使学生深入浅出地感受两篇文章主题的共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感悟神奇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感受到这民间故事的神奇色彩。接下来我们继续用心感受课文,了解女娲炼石补天的经过。

    2、齐读34自然段,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女娲补天过程是怎样的?历尽艰辛、危险重重、不可思议、神奇而伟大。

    设计意图:学习语言文字的其中一个作用是进行运用表达,因此在第一课时中抓住“大胆想象、生动语言”这一训练点让学生充分表达,把课文略写的故事丰富化,既是对文章学习的一个扩展,也是让想象力迸发的机会。

     

    二、品读句子,发掘动人之处

    1、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写出女娲补天的决心与艰辛。请大家再自读课文34自然段,想想哪些句子最使你感动?

    用“——”划出。并谈谈为什么使你感动?先独立阅读,再小组交流。

    a、“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这一句看出的,冒着生命危险一定很艰难。)

    b、我从“零零星星”(这个词体会到寻找五彩石很艰难。)

    c、“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看出找五彩石很艰难。不眠不休为找五彩石,是从时间的角度凸显女娲的神力。)“找”

    d、“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努力达到目的。)

    e、“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炼”

    4.32ppt呈现文中感人句子和词语

    2、多么坚定的信念,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她有如此勇气坚持到底呢?

    3、那怎样才能把寻找五彩石这一过程的艰难与危险读出来呢?选一句自己练练,谁愿意给大家读读,(指名读)

    4、女娲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齐了五彩石,大家看图,看图上她的神情如何?(高兴,喜悦)

    5、你能带着这各喜悦的心情把第4段最后一句读读吗?(个人读,齐读)“补”

    (引导学生找出女娲冶炼五彩石和补天的一连串关键词,使学生感受到女娲补天的艰难,更能体会到这一连词语生动传神的表达效果)

    6、女娲运用自己的神奇力量,不懈努力,通过找炼补终于把天补好了。这一刻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看到那天边五彩云霞。

    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共同感受那让人喜悦的场面。(齐读第5段)“五彩的云霞”

    7、了解课文后,你觉得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女娲,你真是一个善良的人,勇敢的人。女娲,你真神奇!真了不起!)

    4.33利用ppt总结出文中的概念人句子及其体会

    设计意图:仔细品读文段,通过摘录受感动的句子,并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归纳,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情感,感悟文章人物的崇高品质

     

    三、对比阅读,深化中心

    1、是啊,女娲的善良、勇敢、甘于奉献的精神确实令我们感动,虽然是传说,也为我们后人所敬仰,还被尊称为神。

    接下来,我们再认识另一位了不起的神,他叫夸父,他也有一个动人故事——夸父追日。

    2、看课题,我们就知道,主要写夸父什么事?(追日)

    3、自由读课文,尝试用自己话概括故事的发展过程?

    向往光明——追赶太阳——痛饮河水——长眠虞渊——变成大山

    4.34对比阅读提炼“夸父追日”课文脉络

    设计意图:运用提纲式的方法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设计能有效减低概括文章的难度。

    4、多么神奇的故事,多了不起的夸父,多感人的精神呀!课文中哪些地方特别让你感动?并谈谈为什么感动?

    仿照《女娲补天》这篇课文,补充这个表格。

    4.35摘录“夸父追日”感人语句

    5、汇报,朗读。

    4.36“夸父追日”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运用精略结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精读文章后迁移学法,抓住两篇文章的共性,用同样的表格形式归纳、整理略读文章的内容。这样做既能提高课文学习效率,又能进一步深化文章中心。

     

    四、总结全文,抒发情感

    今天我们仔细品读了两个神话传说,感受到故事中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更体会到故事主人翁女娲和夸父有拥有着不畏艰难困苦,敢于追求、甘于奉献的勇敢精神。让我们对女娲和夸父说声:你们真了不起!

    第三课时——学写神奇故事

    广东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李老师

    【概述】

      本课是人教课标版《语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八组课文里的第二篇,文章《女娲补天》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流传已久的神话故事。本文自然灾害场面描写生动逼真,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想象奇特丰富。本节课安排上第三课时,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学习创编一个神奇故事。该写作内容选自语文园地单元习作。要求学生发挥创意,大胆想象,写神奇故事。

    【教学目标】

    • 拓展阅读,展开想象的翅膀,编神话故事。

    •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一定的条理,进行打写练习。

    【学习者特征分析】

    • 学生经过一年级两个学年和二年级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认识汉字2200多个,对汉字的部件、结构、意义、使用等的有较清楚的认识,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 学生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写一篇语句通顺,颇有吸引力的文章,所编的故事有一定内容。但表达的条理、顺序不能尽管说如人意,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规范。

    • 经过三个学年的跨越式实验,学生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学习资源,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运用计算机辅助学习。

    【策略设计与选择】

    • 单元整合,精略结合教学策略:

    人教课标版《语文》实验教材每组课文的学习都不是孤立的,在一个单元的学习中环环相扣,课课相连。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之前先纵观全单元编录意图,以单元设计为主轴,单元导读为主线。本单元专题是“神话传说”,全组紧扣细心“神奇”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一篇略读课文《夸父追日》和一个园地学习内容。有的讲神话传说;有的讲智慧故事。课文渗透了启发思维,大胆想象的意识,了解古人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观察方法。本课时为结合单元教学意图进行以园地习作内容为中心的语言运课。

    • 五字教学策略:

    扩——紧紧围绕“神奇”二字,大量扩展阅读;

    打——课堂提供打写时间,快速记录瞬间思维;

    留——鼓励在留言板上发帖子,以练习写作,激励与诱导运用语言;

    篇——把重点放在“神奇”和“了不起”的整体把握上,强调整体语境的理解与语言运用结合;

    思——鼓励不拘一格的创新思维,强调课堂的生成性、学生思维多样性、不可预测性,给学生创设大胆思维的空间。

    • 情景策略:

    创设一个神奇的情景,自始至终贯穿全课,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思维和表达的欲望,对写作顺序进行方法上的引导,引导孩子自读写好的文章,感受反复推敲。

    【资源准备】

    教学图片、拓展阅读文章

    【教学过程】

     

    一、承上课文,创设情景

    1.通过刚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女娲补天》,读了《夸父追日》。

    2.女娲排除万难用五色石补天,夸父执着坚毅,追逐太阳。他们是多么了不起呀!这两个故事是多么“神奇”呀!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正如语文书121页所说的,想象是多么丰富啊!

    设计意图:承接上文,通过引用单元导读,初步了解单元学习意思,为本课时学习奠定基础。

    以后,还不断有人加入写神话、传奇故事的行列,写出了许多了不起的人物,他们同样发生了神奇的故事。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孙悟空,他有72般变化,也有72条性命,大闹天宫,偷仙丹……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来重温孙大圣变化的奇妙过程

    牛魔王、道士、小虫子、苍蝇、仙桃……

    4.37孙悟空的各种变身

    3.要是有那能耐,你想变做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刚才同学们说的引人入胜,如果能写出来和大家分享就好了。让我们一起来“学写”神奇的故事。孙大圣有三根救命毫毛,他拔出来,变成三个锦囊送给我们,在需要的时候会对大家有帮助。

    设计意图:在初步构思的基础上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课要进行打习作练习。以孙悟空的三个锦囊为铺垫,为下文的方法指导埋下伏笔。

     

    二、拓展阅读,开阔思路

     

    1、孙悟空还要介绍他的朋友给大家认识:国外有年少的哈利波特,我国古代有填海的精卫,现代的有可以到人体内旅行的纳米医生,还有同学们创作的神奇故事!请进入第三课时拓展资源读一读!你觉得这些故事有趣吗?为什么?

    4.38第三课时拓展资源

    2、学生点读答问

    3、小结:这就是孙悟空送给大家的第一个锦囊“奇思妙想”

     

    设计意图:提供同龄人的神奇故事作为拓展阅读资源,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并提供摹仿范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三、自编故事,互相交流

    1、想象一下,你会变成什么?会发生什么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

    2、两名学生讲,学生互问

    3、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将初步构思清晰化,通过口头叙述,描绘出主要情节。

     

    四、排列句序,指导条理

    1、也有一个小朋友想写一个神话故事,他先列了提纲,大家看看好不好。

    2、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环环相扣,顺着连起来才能成为一个整体。这也就是孙悟空给大家的第二个锦囊“有条有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句序排列有误,并进行正确排列,从而明确自己的叙述也要有条理。

     

    五、打写练习,互评反馈

    进入留言版,十五分钟打写。

    1、发表后浏览同学的帖子。

    2、读一读

    3、一篇文章写得再好,每放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看,都会有想改的地方,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这就是孙悟空给大家的第三个锦囊“反复推敲”。

     

    设计意图:延续课堂上的活跃思维和口头表达基础,让学生通过打写记录部分成果。通过阅读有潜力的习作,集体修改有问题之处,鼓励学生对写成的文章多读并修改。

    六、总结

    其实神奇的故事一点儿也不神秘,同学们,打开你们的思维,朋胆地奇思妙想吧,把你的故事有条有理地写下来,写完后反复推敲,你的故事一定能超越《女娲补天》!

     

       板书:       奇思妙想 起因 

     

          学写神奇故事 有条有理 经过

     

                 反复推敲 结果

     

    教案点评

    《女娲补天》是三年级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个流传于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祸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老师们能科学有效地把全文学习划分为三课时,生字、课文的学习及阅读、打写的实施结合得恰倒好处,使学生激发出无限的思维火花。本案例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根据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象的积累,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展。例如,在第三个课时创设情境的环节,教师将学生们都很熟悉的孙悟空“七十二变、有七十二条性命,大闹天宫,偷仙丹……”等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呈现,同时呈现了很多图片给学生,让学生重温孙大圣变化的奇妙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递,更加注重通过联想和想象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比如,在第一课时,通过细品描写天塌地裂危急情况的第一自然段,从中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女娲心急如焚和难过的心情,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同样在第一课时的打写环节,抓住“大胆想象、生动语言”这一训练点让学生充分表达,把课文略写的故事丰富化,既是对文章学习的一个扩展,也是让想象力迸发的机会;第三个课时的写作,更是通过让学生大胆想象来创编故事,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

    3)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同样也很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例如,在第二个课时进行对比阅读时,教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发展过程:“向往光明——追赶太阳——痛饮河水——长眠虞渊——变成大山”,通过运用这种提纲式的方法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第三个课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句序的错误,进行正确排序,从而告诉学生写作的第二个注意点——有条有理,告诉学生编写故事的过程中要交待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除了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案例也比较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课文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再现神奇、美好的画面。课堂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在仔细品读文段时,通过摘录受感动的句子,并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归纳,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情感,感悟文章人物的崇高品质。

    案例点评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冉敏陈玲

     

    • 说一说精加略教学模式三课时的目标分配
    活动类型:
    讨论交流
    活动描述:
    目标分配
    • 仿照该文方法,另选两篇文章进行教学设计
    活动类型:
    作业提交
    活动描述:
    教学设计
    • 标签: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