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农二师三建中学 刘素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与新词。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
3、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4、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与关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与关注。
教学准备:有关胡杨的影音资料及课件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分别拿出三片树叶,请同学们看看这都是什么树的叶子?瞧,这三片不同形状的树叶竟然都长在这一棵树上,你们猜猜它是什么树呢?
PPT:在茫茫的大漠,当黄沙袭来,所有的生命都折服于沙漠的肆虐时,河流退却了,人群退却了,就连那雄伟的城堡也被掩埋了……然而,有一个绿色的精灵以不屈的精神与沙漠抗争,与风暴搏斗,它就是——胡杨。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西风胡杨》一课。(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时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用自己的方式快速记忆。
2、指名学生读生字、词语,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予以指导。
3、询问学生认为较难记忆的字词。
(可重点讲解“炙”、“蒸”、“祈”(板书后读准字音,分析结构,解释字义,组词造句。)
PPT:出示生字词。
4、找某同学以“先领读 后跟读 ”的形式读生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理清课文脉络。然后,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赞颂胡杨树的?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PPT: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一、(1)写胡杨是生长在沙漠的最古老的树种,塔里木胡杨林是世界第一大胡杨林。
二、(2—4)赞扬胡杨是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的树。
三、(5—6)写胡杨孕育了西域文明,但拓荒与征战破坏了胡杨的生存环境。
四、(7—8)写“我”的希望与信心。
生:最美 最古老、最坚忍、最无私、最悲壮
PPT:(师板书“最美 最古老、最坚忍、最无私、最悲壮”)
四、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1、作者认为胡杨是最美 最古老、最坚忍、最无私、最悲壮的树。
①请同学们快速找出作者直接描写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的有关段落,找完的同学请举手。(生:1、2、3、4自然段)
②在这些段落中,请同学说说你喜欢哪一个段落,从中得到了哪些对胡杨的认识,用找关键词、关键句子的方法。
请同学来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最美最古老的胡杨树。
说出认识和理解。
(塔里木:新疆南部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之间,面积56万平方千米,我国最大的盆地。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塔里木盆地中心,中国最大沙漠,世界第二大沙漠,33万平方千米。)
(1.品读“只生在沙漠”的“只”字,体会胡杨的生存环境恶劣。
2.品读“一边是……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的塔里木胡杨林”。引导学生理解有关数据:一亿三千万年前、百分之九十、三千八百平方千米。从面积上比较,大沙漠和胡杨林哪个大?谁来读大沙漠那一句?读出大沙漠的“大”。)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摘抄好句子。
-
-
- 标签:
- 学生
- 大沙漠
- 作者
- 同学们
- 胡杨
- 古老
- 课文
- 沙漠
- 字词
- 体会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