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团一年级语文张建芳《荷叶圆圆》教学反思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

    农二师21团 张建芳

    《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是一首轻快活泼的散文诗,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它是夏天里清凉的小诗,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都喜欢它……所以,课堂上我尽量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学生愉悦地学习课文。
      一、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眼球
      教学前,我先让学生欣赏几幅美丽的荷花图,接着将课件定格在一张圆圆的荷叶上问:“你们瞧,这是什么?”(荷叶)“那你们能说说荷叶长什么样子,什么颜色吗?”(绿绿的、圆圆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切换到课件上出示:“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这样一开始就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眼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创设了乐学的氛围,让学生一开始就有了一个较好的学习状态,从而自然的导入了新课。
      二、多种方式识记,巩固生字
      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快。”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对生字的识记我采用多种方式,反复识记。本堂课中,首先是初读课文中的读准生字,到带拼音读词语生字,到带拼音读词语,读生字,又回到课文中整体感知。通过多种形式地反复训练,使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得到了巩固。

    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新识字方法,找到新的识字途径。根据形旁识字。如,草字头跟植物有关(荷);王字旁跟珠宝玉器有关(珠);提手旁跟手的动作有关(摇);竹字头跟竹子有关(篮);提土旁跟土地有关(坪);月字旁跟身体有关(膀);足字旁跟脚或腿的动作有关(蹲)。背诵古诗识字。如,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编字谜。如,晶:一日一日又一日,日日太阳都出山。
      三、适当的思维拓展仿说
      在出示课文的第一句时抓住物体的形状和颜色让学生说一说。(老师的头发长长的,黑黑的。香蕉黄黄的,弯弯的。苹果红红的,大大的。……)
      当学生了解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把荷叶当成了不同的东西时,我又借此机会让学生们说说“荷叶会是你的什么?”(荷叶是我的雨伞。荷叶是我的帽子。荷叶是我的舞台。荷叶是我的课桌。荷叶是我的裙子……)
      四、表演背诵,感悟课文
      在处理课文内容上,本文适合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感受荷叶给大家带来的欢乐。最忌讳的是:老师提问题,学生解答。不能把这么美的课文分析的支离破碎。这篇课文不需要老师的讲解,也不需要提问引导。只要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就足够了。

    通过老师引读,学生读、分角色读、表演背诵等多种形式的读,去感受的小水珠、小蜻蜒、小青蛙、小鱼喜欢荷叶的高兴心情,并在朗读中自然流露。让学生更加喜欢朗读,感受到朗读的乐趣,在读中获得思想启迪和美的享受。课堂中通过引导学生做动作,表演小水珠在荷叶上的样子,让学生理解“躺”的意思,通过让学生做动作,表演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的样子,理解“立”和“展开”的意思,从而体会到荷叶给小蜻蜓带来的欢乐。以此类推,其它的表演道理相同。

    如果说以上是这节课的收获,那么,我在上完课以后的遗憾也很多:第一,整节课的阅读教学没有立体性。我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不够深入,忽略了阅读教学的层次性,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发挥出最高朗读水平!第二,识字教学不扎实。识字教学在低年级语文教学里,一直是重点也是难点,这节课的识字环节仍没有把握好,原因是我一直不敢放手,生怕孩子们耽误太多的时间,对于识字方法的指导不够灵活,孩子识字显得不够扎实。我想,今后我应该在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上下工夫,多磨练,多学习。第三,收尾有些仓促,致使“荷叶还是谁的什么?”这个问题交代不清楚,孩子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就结束了,有些遗憾。
      总之,这节课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理解来朗读课文,感受着真正的童趣,触摸着生机勃勃的荷叶,开心的学了这一课。虽然有些遗憾,但当我看到课堂上学生举起的那一只只小手,一双双满怀期待的眼睛,我被他们深深的感动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正是因为有了兴趣这个动力,学生才会有如此期待的表现。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识字
    • 教学
    • 学生
    • 一年级
    • 生字
    • 朗读
    • 语文
    • 21
    • 荷叶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