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境感知学习元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光圈的结构
光圈叶片位于镜头内部,用于调整通光量。光圈叶片的位置因镜头种类不同而异。 光圈由多片叶片构成,通过类似于瞳孔的放大缩小动作来控制图像感应器的受光量。同时光圈还具有调整虚化效果及锐度的功能。
对于已经制造好的镜头,我们不可能随意改变镜头的直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在镜头内部加入多边形或者圆形,并且面积可变的孔状光栅来达到控制镜头通光量
-
光圈的原理
光圈叶片打开时大量光线通过
光圈叶片关闭时的状态通过光量减少
-
光圈的参数
表达光圈大小用的是f值。一般来说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f1.0,f1.4,f2.0,f2.8,f4.0,f5.6,f8.0,f11,f16,f22,f32,f44,f64。光圈f值越小,光孔口径越大,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就越多,光圈f值越大,通光孔口径越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就越少,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好是下一级的2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F5.6的通光量是F8的两倍。同理,F2是F8通光量的16倍,从F8调整到F2,光圈开大了四级。简单的说就是,在快门速度(曝光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光圈f值越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画面比较亮;光圈f值越大光圈越小,画面比较暗。
-
景深
光圈是决定景深大小最重要的因素,光圈大(光圈值小),景深小,光圈小(光圈值大),景深大。举例来说:患有近视眼的朋友,不戴眼镜的话,总是习惯性地眯起眼睛看东西,这样往往看得清楚一些,套用摄影的术语,这就叫做:缩小光圈(瞳孔),增加景深。光圈叶片数就是指镜头内用来调整光圈的叶片数量。一般来说,数量越多,在光圈的调整时也就能实现更高的精度,焦外虚化也更加漂亮,目前镜头结构一般以6~9片是比较常见的。
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象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在现实当中,观赏拍摄的影象是以某种方式(比如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象与放大倍率、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即:在被摄主体(对焦点)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的,就是景深。景深随镜头的焦距、光圈值、拍摄距离而变化。对于固定焦距和拍摄距离,使用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
成绩
-
-
- 标签: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