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4 阅读材料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4.3.4阅读材料

    《教学系统设计》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内外结合法

    内外结合的表述


    行为目标虽然避免了用传统方法表述目标的含糊性,但它本身也有缺点:只强调了行为结果,而未注意内在的心理过程,因而可能引导人们只注意学习者外在行为变化而忽视其内在的心理变化。此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有许多心理过程无法行为化。因此,为了兼顾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的变化和可观察的外在行为变化,有人提出可以采取内外结合的方法来表述具体的学习目标。

    1978年格朗伦(n.e.gronlund)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中,提出先用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来表述学习目标,以反映理解、运用、分析、创造、欣赏、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然后列举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例子,从而使这些内在心理变化可以观察和测量。这就是用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以描述学习目标的方法。例如领会本单元专门术语的含义:

    1.1 将专门术语与它们所代表的概念联系起来。

    1.2 在造句中使用某些专门术语。

    1.3指出术语之间的同异。

    本例中,1.11.21.3表述的行为是代表“领会”的种种表现的例子,我们愿意把它们作为教学目标已达到的证据而加以接受。“领会”是一个内部心理过程,无法观察和测量,但有后面这些证明“领会”能力的行为实例,目标就具体化了。格朗伦的方法强调列举出能力方面的例证,既避免了用内部心理特征表述目标的抽象性,也防止了行为目标的机械性与局限性。

    ——摘自《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阅读材料——情感领域教学目标的编写

    情感领域学习目标的编写

    培养学习者的某些态度、树立某种观念、养成某种良好的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等,都是情感学习的目标,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abcd目标编写对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编写是合适的,但为情感领域的教学编写具有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特点的学习目标是非常困难的。那么对于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该如何确定呢?

    一种方法是把学习者的具体言行看成是思想意识的外在表现,然后通过学习者的言行表现(这是可以观察的)来间接推断学习目标是否达到。例如,当实验室活动结束或终止时,学习者将设备归还远处,则表明学生有爱护设备的责任心。在上述例子中,学生目标编写者把“学生能否将设备归还原处”和“拒绝别人提供的毒品”的具体行动作为判断学生是否具有某种责任或态度的依据,这就是情感学习目标编写的一个特点。

    另一种方法是采用类似内外结合的表述方法。例如,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态度”,由于“热爱集体”的态度难以直接评价、判断,所以,我们必须列举几方面的具体行为,通过对这些行为的观察,来判断学生是否“热爱集体”。例如:

    ·积极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

    ·主动参加教室的卫生工作

    ·准时参加有关会议

    ·积极承担班委会布置的任务

    ·支持有利于集体利益的建议

    ·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在这些具体的言行上,当学习者有积极持久的表现时,就说明他们树立了集体观念。如表现出消极或反对的情绪,则说明学生可能没有培养起热爱集体的态度。马杰把学习者的肯定、积极的表现称为接近意向,把消极的表现称为回避意向。当然,接近意向也仅说明学习目标可能已达到,并不能直接测量学习目标达到的程度。

    一般说来,提出情感学习目标中的主体要求较容易,如“提高学生对国画的鉴赏力”,但从哪些具体方面来判断目标是否达到,则需要学科教师和教学设计者共同研究。有的学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测量学习者的接近意向:

    ·学习者表示喜欢这类活动

    ·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者选择参加这类活动

    ·学习者带着热情参加这类活动(愿承担义务,遵守有关规定等)

    ·学习者很有兴趣与他人讨论这类活动

    ·学习者鼓励他人参加这类活动

    以“培养学生欣赏国画”的目标为例,有的教师提出下列具体的行为指标,用以测量学生通过教学以后,是否具有接近意向:

    ·喜欢借阅或购置国画书刊

    ·到美术馆参观选择国画展厅,或经常参观国画展

    ·了解国画名家及其代表作

    ·向美术教师请教作画技巧

    ·乐意给同学讲解国画特点及作品意境

    ·喜欢创作国画

    情感学习目标有了这些具体的行为指标作为判断依据,其可操作性无疑加强了。在表述具体的行为时,应尽可能采用可观察甚至可测量的行为动词,表3提供的一些动词可供编写情感教学类目标时参考。

    有时,许多高级的教学目标必须通过长期的教学才能达到,如认知方面的认知策略和反省认知能力的提高,不是通过一两节课教学就能立竿见影的,而情感教育方面的目标尤其如此。教师很难预期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后学生的内部心理过程产生什么变化。

    为了弥补上述编写方法的不足,艾斯纳(e.w.eisner)提出了表现性目标。这种目标要求明确规定学习者应参加的活动及情境,但不提出可测量的学习结果。如爱国主义教学方面的一个表现性目标可以这样陈述:“学生能认真观看学校组织的反映爱国主义的影片,并在小组会上谈自己的观后感。”尽管这种目标不精确规定学习者应从教学活动中习得什么,但至少有助于我们认识总的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教学内容,使我们能着手研究实现目标的方法。因此,表现性目标可以作为学习目标的一种补充。

    ——摘自《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阅读材料——编写教学目标可选用的动词表


    part1编写认知学习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表


    学习目标层次

    特征

    可参考选用的动词


    知道

    对信息的回忆

    为……下定义、列举、说出(写出)……的名称、复述、排列、背诵、辨认、回忆、选择、描述、标明、指明

    领会

    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信息

    分类、叙述、解释、鉴别、选择、转换、区别、估计、引申、归纳、举例说明、猜测、摘要、改写、预测


    应用

    将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运用、计算、示范、改变、阐述、解释、说明、修改、订出……计划、制定……方案、解答

    分析

    将知识分解,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图示、区别、检查、指出、评析


    综合

    将知识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整体

    编写、写作、创造、设计、提出、组织、计划、综合、归纳、总结

    评价

    根据一定标准做出价值判断

    鉴别、比较、评定、判断、总结、证明、说出……价值






    part2编写动作技能学习目标可供选择的动词表


    学习目标层次

    特征

    可参考选用的动词

    感知能力

    根据环境刺激作出调节

    旋转、屈身、保持平衡、接住(某物体)、踢、移动

    体力

    基本素质的提高

    提高耐力、迅速反映、举重?

    技能动作

    进行复杂的动作

    演奏、使用、装配、操作、调节

    有意交流

    传递情感的动作

    用动作、手势、眼神或脸色表达……感情、用一段舞蹈表达……思想情感











    part3编写情感学习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表


    学习目标层次

    特征

    可参考选用的动词

    接受或注意

    愿意注意某事件或活动

    听讲、知道、看出、注意、选择、接受、赞同、容忍


    反应

    乐意以某种方式加入某事,以示作出反应

    陈述、回答、完成、选择、列举、遵守、记录、听从、称赞、欢呼、表现、帮助


    评价

    对现象或行为作价值判断,从而表示接受、追求某事,并表现出一定的坚定性

    接受、承认、参加、完成、决定、影响、支持、辩论、论证、判别、区别、解释、评价



    组织

    把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成一个体系并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重要的和一般的价值观念

    讨论、组织、判断、使联系、确定、建立、选择、比较、定义、系统阐述、权衡、选择、制定计划、决定

    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能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并逐渐发展为性格化的价值体系

    修正、改变、接受、判断、拒绝、相信、继续、解决、贯彻、要求、抵制、认为……以至、正视

    ——摘自《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 标签: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