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栾庄9月课题指导情况介绍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整体情况

    本月栾庄学区共开展了6节常规课,其中小学语文211、小学语文精加略、小学英语111各2节。

    小学语文211由【郭晓婷】、【崔丁文】两位老师分别执教【日月水火】、【妈妈睡了】;

    小学语文精加略由【吉瑞琦】、【王丹丹】两位老师分别执教【秋天的雨+听听,秋雨的声音】第一课时;

    小学英语111由【黄迪】、【王凤娇】两位老师分别执教【Unit2 My Schoolbag】、【Unit2 Colours】。

    • 小学语文开展情况

    郭晓婷 《日月水火》 第一课时     

    郭老师是参加跨越式的新老师,课堂教学非常具有亲和力,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口令明确,学生的执行力很高。但郭老师对小学语文识字课教学方法 的掌握还不是十分清楚, 课题组围绕跨越式小学语文 211 教学模式对郭老师本堂课的教学提出了如下改进建议:

    • 郭老师在讲解 8 个生字时,首先带领学生通过图片认识日、月,并组词,接着通过游戏的形式让 6 个学生上台把其余 6 个生字与图片连起来,这样虽然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但也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建议郭老师在这个环节可以有效把握时间。
    • 郭老师在讲解生字的时候 ,主要通过图片帮助学生认识生字,方法略显单一。建议郭老师可以拓展别的方法 ,比如字理识字法,帮助学生在理解生字意义的基础上,更好的认识生字。
    • 郭老师在拓展说话部分让学生结合图片对日、山、田进行说话。建议郭老师以本节课的四会字为主,让学生运用四会字。 

    点评人 北师大课题组 张文静

    • 小学语文开展情况

    崔丁文 《妈妈睡了》 第一课时

    崔老师是参加跨越式课题的优秀青年教师,在参加课题以来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崔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谈话导入,帮助学生快速的进入课程学习中来。但崔老师对小学语文跨越式 识字 课堂 的掌握 还有待加强, 课题组围绕跨越式小学语文 211 教学模式对崔老师本堂课的教学提出了如下改进建议:

    • 崔老师在识字环节,让学生自读拼音词语、再领读拼音词语,仅仅在读词语环节用时五分钟,导致识字环节严重超时。建议崔老师可以在读词语环节进行精减,比如去掉第一遍学生自读词语。另外老师在常规课堂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尽量避免每个词语拖长音,浪费课 堂时间;
    • 崔老师在交流识字方法环节先让学生说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生字,引出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再让学生起来挨个回答加一加等方法认识的每一个生字,这样既没有重点 又浪费时间。建议崔老师可以用方法来带字,在学生回答一两个加一加方法认识的生字之后,将所有的使用加一加方法的生字在 ppt 显示,重点指导易错的字;
    • 崔老师在写话环节让学生先齐读本文的词语,再使用词语造句,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过大,学生的思路打不开。建议崔老师可以结合图片支架更好的开拓学生的思路。

    点评人 北师大课题组张文静

    • 小学语文开展情况

    吉瑞琦 《秋天的雨》+《听听,秋雨的声音》 第一课时

    吉瑞琦老 师这节课非常精彩。首先,从教学设计上来看,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描述非常严谨,教学环节的设计具有逻辑性,尤其是初读和再读课文环节的教学活动,安排合理。从时间分配上来看,初读课文用时 16 分钟,落实的较好。导入环节古诗词和图片以及背景材料导入,清新利落,直奔主题,节奏感很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生字教学环节,对于学生出现的明显的指示性错误,即时反馈进行修正。运用起立
    抢答的方式,使得下午昏昏欲睡的学生们提起了精神,注意力集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解释并且造句,对于镜匣等不易理解的词语出示图片加强理解。在再读课文环节 ,设计了三处合作学习,让学生有机会自主探究,在课堂中归还了学生主体地位。学习任务和学习问题的设计较为具有层次性。课题组根据吉瑞琦老师的执教情况,提出了以下建议:

    • 多音字教学可以让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 可以将略读课文的生字与精读课文的生字合并处理;
    • PPT 中生字的颜色,建议将生字用黑色,重点字用红色显示;
    • 在落实书写环节,教师要下去巡视,发现问题即时反馈;
    • 再读课文环节,共用时 10 分钟,对于“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问题探讨
    • 的不够透彻,没有达到教学效果,所以吉老 师临时将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提到前面来
    • 完成,非常灵活,但是还是要把第二个问题探究透彻;
    • 被点名的学生是固定的几个,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

    点评人 北师大课题组张明宇

    • 小学语文开展情况

    王丹丹 《秋天的雨》+《听听,秋雨的声音》 第一课时

    王丹丹老师是栾庄学区新加入跨越式的教师,从教学设计稿上来看,王老师对于跨越式语文精加略教学模式的环节与教学目标的设置理解很到位。教学环节完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述准确, 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符合规范,并且提出了引导学生思考略读课文、初步感知略读课文的问题。针对王丹丹老师的执教情况,课题组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了建议:

    • 导入环节中,用图片和诗歌的形式导入,学生分角色朗读春、夏、冬天的雨,引出秋天的雨。导入方式有些牵强,建议用音乐,雨声,教师朗诵或者视频的形式进行优化;
    • 初读课文的教学环节中,读词的方式建议改 成开火车就可以了,抢读我最快的方式可以保留;
    • 在指导生字书写前首先按结构让学生给字分类,建议由小组合作后选择3、4名同学进行汇报,并呈现分类结果;在用词语组词造句的 环节可以添加2、3分钟的时间落实书写;
    • 拓展阅读环节从思考略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生字词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教师要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并且让学生稍微反馈一下略读课文讲了什么;
    • 在时间把握上,由于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中,对课文第一段和主要内容的讲解不透,没有达到教学效果,因此时间很短,导致后面拓展阅读有1、2分钟的时间,学生读完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

    点评人 北师大课题组张明宇

    • 小学英语开展情况

    黄迪 《Unit2 My Schoolbag》 PartA let's learn

    黄老师执教的这节课采用的是跨越式小学英语 111 模式,在授课的过程中黄老师设计了非常丰富的教学环节 和肢体语言,在新授过程中黄老师也有意识使用多种实物作为道具, 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单词, 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语言学习情境并给足了充分的言语交际时间。此外,拓展听读环节从素材的数量和质量上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障,文本内容极为贴合课堂教学目标,教师也有意识引导学生感知和跟读并思考拓展听读的内容 。整堂课的教学思路十分清晰,课堂气氛良好, 相对黄老师之前的课例而言, 已经看到非常大的进步,建议黄老师继续努力,保持进步! 结合本课的执教情况,课题组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 在各个教学环节过渡时,可以适当加入过渡语,尽量结合构建的语用情境进行设问 ;其次在生生之间开展的对话过程中, 首先要做足示范, 先由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交际,为学生两两交际做示范,明确对话的目标 ,在此过程中,可以结合实物、肢体语言让学生理解教师的意图和对话的内容 。 其次 要给予学生充分对话的时间,同时要注意对话的层次性 ,尽量避免在同一层次上反复操练 。
    • 建议老师在为学生提供对话支架时,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本课要复习的单词,之后再引导学生将单词放在对话填空中进行对话练习。此外,在设计对话时一定要注意层次性,以旧知带新知,可以将新单词放在旧句型中学习,再逐渐融合新的对话进去,形成一个有情境的完整对话 ,把 单词放在句型中学,句型放在短对话中练,短对话放在长对话中输出,最终层层递进的达成学习目标。 另外,教师还需要关注支架的形式,需要从全文过渡到带有一定信息量的情境图,避免“全文到底”,这样随着课堂的深入,学生的思维也逐渐通过支架的难度上升开始活跃起来。
    • 板书的设计可以参考多媒体学习理论中提到的空间接近原则,即图、 文位置要尽量接近,避免一边黑板是图、另一边黑板孤立呈现单词,中间隔上一个白板。此外,也建议教师遵循另一条原则,即时间接近原则,需要呈现图片时,就相应进行词汇的呈现和学习。还有一些其它有趣的多媒体学习理论原则,如有兴趣,可以继续关注。

    点评人 北师大课题组吴剑南

    • 小学英语开展情况

    王凤娇 《Unit2 Colours》PartA let’s talk

    王老师这节 课 是 小学英语三年级 Unit2 的对话课 王老师 作为新加入课题的老师,在理论和 实践 都尚在摸索的 情况下 ,能领会到 “ 模式 的基本内涵着实值得称赞 。 整体而言,三大教学环节“教师引导的师生对话”、“邻座俩俩对话”、“拓展听读”等都已具备,且教学思路清晰,环节比较完整。 同时, 建议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 跨越式 的英语课堂 应注重 师生交际和生生交际,应给学生足够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完成言语的输出 同时要注意前后交际内容上的层次性, 尽量 避免一些重复的对话反复出现。本堂课当中学生主体方面体现欠佳, 在上课时教师害怕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够, 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进行两两的交流 ,学生再回答时,可以逐渐引导生说完整句子。 另外, 在学生言语交际的层次性上可以进一步调整 。最后, 综合输出可以 通过两两交换文具袋,互相打开并询问而开展,相对教师提供的支架更易被学生理解 。

    点评人 北师大课题组吴剑南

    • 标签: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