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小学 王红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
教材概述: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的生长过程,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究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知道它是庄稼的卫士,懂得保护青蛙。
4、体会文章蕴含的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究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6个字。
2、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并建立保护青蛙的意识。
3、培养学生从小独立生活,遇事善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学习懂得保护青蛙,并培养独立生活,遇事探究的精神。-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他们大都还没有培养成学习的兴趣,他们天真浪漫、活泼爱动,他们童言无忌,所做即所想,约束能力差,注意力分散。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因此,教师要做孩子的“鼓励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指导孩子写字,读文,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
1、教法:通过猜谜,学生表演朗读,激发学生观察小蝌蚪的身体变化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边读书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2、 学法: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我为本课预设的学法是探究法:学生可以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知识,获得成功的愉悦。-
教学环境与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室,自制PPT课件,拓展阅读材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6个字。
初步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
教学过程:
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请同学们猜猜。
“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
生:青蛙。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青蛙的故事。(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认读生字,整体感知课文
1、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形式上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看看我们今天的课文和往常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生:课文中的字没有注拼音。
师:这篇课文与17课《小壁虎借尾巴》的形式相近,对于这样的课文我们该怎样把课文读通顺?
生答。
师小结:这样的课文可以看看课文旁边的插图,帮助理解认读生字;对于不认识的生字我们还可以通过查字典,问同桌或问老师的办法帮助解决。
2.自由读文。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1)自由读文,圈出本课的生字。
(2)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3)流利朗读课文,思考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师生合作,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8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点字。
(1)师: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2)生:“姨、迎、鼓”最难记。
(3)师:请同学们把这些字多读几遍,老师还编了一个故事来让大家巧妙地记住这些字。
课件出示:黑灰色、迎上去、追赶、顶着、阿姨、披着、鼓着
用这些词编一个和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识记这些生字的兴趣。
3、练习书写6个生字。
课件出示:
(1)“有”字下部的“月”第一笔撇要写成竖.
(2)“条”字上面是折文儿不是反文。
(3)重点指导“在,变,条”的写法。
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四、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课件出示小蝌蚪的变化)
师问: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有哪些变化?
生答:小蝌蚪开始没有腿,在遇到鲤鱼妈妈时有了后腿,在找到乌龟妈妈时有了前腿,在找到自己妈妈时尾巴变短了。
五、拓展阅读
师过渡:同学们还想更多了解小蝌蚪吗?请大家打开拓展阅读材料:
1、阅读第192页识字通
2、阅读第194页《小蝌蚪》
3、阅读第195页《小青蛙》了解它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六、写一写
1、用本文学过的生字组词,再造句。
2、你见过小蝌蚪吗?它是什么样子?用几句话描写一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青蛙生长过程中的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能手。
能熟练朗读课文,并尝试分角色表演朗读。
能用“已经”练习说话。
了解文章蕴含的从小独立生活,遇事探究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2、师导入: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真有趣,我们一起帮小蝌蚪来找妈妈吧!
师:谁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
生:青蛙。
师:出示课件(小蝌蚪和小青蛙的图片)我们知道了小蝌蚪的妈妈就是青蛙,知道了它的样子,才能帮小蝌蚪找妈妈,现在你认识小蝌蚪的妈妈了吗?
生:认识了。
二、理解课文内容。
1、师范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它的身体出现了什么变化?最后找到了妈妈了吗?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问:谁来描述一下小蝌蚪的样子?
生: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师:你喜欢它们吗?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小蝌蚪可爱的样子吧。(指导朗读)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师过渡:小蝌蚪怎么想起来找妈妈的?谁来给我们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师问:“迎上去”是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认识“迎上去”师指面对面的靠近。
(3)请学生表演一下小蝌蚪和鲤鱼阿姨的对话。
(4)课件出示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
师问:仔细观察这两幅图,谁能说说小蝌蚪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答: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师过渡:小蝌蚪按照鲤鱼阿姨描述的妈妈的样子去找,找啊找,它遇到了谁?
生答:乌龟
师问:看到乌龟,小蝌蚪是怎样做的?
生答:追上去喊妈妈。
师问:谁知道“追上去”是什么意思?(师引导学生看图理解“追上去”师从后面赶上去)
师过渡:追上去的动作表明小蝌蚪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生答:表现小蝌蚪想找到妈妈的急切心情。
师指导朗读小蝌蚪和乌龟的对话。(要读出小蝌蚪的急切心情,乌龟的和蔼)
(2)课件出示第三幅图
师引导观察:此时的小蝌蚪身体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答: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5、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师过渡:乌龟不是小蝌蚪的妈妈,乌龟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头顶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小蝌蚪又找啊找,它们在荷叶上看到了什么?
生答:青蛙。
师问: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生答: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师问:这次小蝌蚪有没有认错妈妈?为什么?
生答:没有。因为它们记住了鲤鱼阿姨和乌龟的话。
师问:这时的小蝌蚪身体上有没有出现变化?(课件出示第四幅插图)
生答: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
师过渡:是呀,这时的小蝌蚪已经长成小青蛙了。青蛙妈妈叫小青蛙跳上荷叶,小青蛙是怎么做的?找出这些表示动作的词。
生答:蹬,跳,蹦
师:请学生表演朗读第4,5自然段。
6、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观察青蛙又有了什么变化?
生:尾巴已经不见了。
师:你能用“已经”说几句话吗?
生:——————已经———————。
师问:小青蛙和妈妈一起在做什么?
生答:捉害虫
师结:是呀,青蛙为人类保护庄稼,捉害虫,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好朋友啊?
生:我们要保护青蛙,不能捕杀它们。
拓展小结
1、思考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大青蛙的?
师:我们刚才学习了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歌曲《小蝌蚪找妈妈》
(教师播放FLISH歌曲,《小蝌蚪找妈妈》)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又欣赏了歌曲,那么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大青蛙的呢?
(课件逐一出示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不见了的图片。分别观察小蝌蚪的身体有了什么变化)
生:完成练习(课件出示):“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没过多久,(尾巴变短了),最后,(尾巴不见了),小蝌蚪变成了一只(青蛙)”
2、激发学生情感,学习故事中人物的精神。
师:我们在故事中认识了很多朋友,谁能说一说,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生:个别发言,陈述喜欢的理由。
师:相机点评指导
(蝌蚪:不畏艰险,面对挫折不气馁,终于克服了各种困难找到了妈妈;青蛙:捕捉害虫,是田里的卫士;乌龟、鲤鱼:关心别人,助人为乐。)
四、阅读拓展材料
1、阅读第196页《小蝌蚪》思考:小蝌蚪的尾巴去哪里了?
2、阅读第197页《青蛙和蝴蝶》思考:蝴蝶一生要经历哪几个时期?
五、写一写
1、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故事里的小蝌蚪,你们有没有什么话想跟小蝌蚪说呀?
那么就请小朋友们把自己想跟小蝌蚪说的话写下来。
2、把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写一写。-
板书设计:
34.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 变 → 青蛙
大脑袋 → 长了两 → 长了两 → 尾巴 →不见
黑灰的身子 条后腿 条前腿 变短 尾巴
长尾巴 ↓ ↓ ↓
找妈妈 → 鲤鱼 → 乌龟 → 大青蛙→捉害虫 -
-
- 标签:
- 教学
- 学习
- 设计
- 学生
- 阅读
- 青蛙
- 生字
- 小蝌蚪
- 课文
- 课件
- 出示
- 妈妈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