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元20130828150827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五堡学区   董三春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精读课文《惊弓之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直”、“大吃一惊”    、“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

    教学难点

    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现问题,导入新课

    在齐读课题:《惊弓之鸟》后,老师引导: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留下了两个问题还没有解决,是哪两个呢呢?学生反馈,老师利用课件出示这两个问题:1)这是一只怎样的鸟?2)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导入环节,提出这两个问题,既是对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的回顾,又能使学生自然地将更羸与这只与众不同的大雁联系在一起,为下文学习指名了方向。】

    二、研读1-5自然段,明确这是一只怎样的鸟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第一个问题“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在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反馈:学生可能会说: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这是一只孤单的大雁等等。、

    2、顺势追问: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请你自由地读课文,把这些句子找出来。

    在引导学生反馈之后,课件出示句子:“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和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3、研读第一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首先引导学生自由读句,然后启发:这个句子中的哪些词告诉你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学生能够很快找出是“慢慢地飞来”和“边飞边鸣”,教师相机板书这两个词。最后指导朗读,相机点评:如果学生读得很精神,很有力时,教师可以说:你这只大雁一点儿都不象受伤的样子;如果学生读得很到位,教师可以说:看来你上次一定伤得不轻。同时让全班学着他的样子读。

    4、研读第二句:“和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这个句子中的两个“直”字,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的第一步。可以这样突破:

    首先指名读,课件点红两个“直”,提问:这两个“直”的意思一样吗?用心读读这句话,然后用箭头画出大雁飞行的路线。

    学生的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门的,只要能说出自己这样画的理由,对两个“直”的理解比较正确,都应予以肯定。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板书。

    5、请大家把这两句连在一起读一读,仔细想一想“惊弓之鸟”应该是什么意思呢?有了这两个句子的铺垫,学生应该能够明白“惊弓之鸟”的字面意思: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于是,我又进一步启发: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类似“惊弓之鸟”这样的事情呢?估计很多学生会有这样的体验:比如,有一次手被开水烫伤了,现在看到开水就害怕;有一回被小狗咬了一口,现在很怕小狗等等。最后教师总结: “惊弓之鸟”后来就引申为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惶恐不安的样子。

    【阅读一篇文章,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来深入阅读文本。这一环节,我以“这是一只怎样的鸟?”作为切入点,引出对两个重点句的研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了“惊弓之鸟”的含义。既承接了题目“惊弓之鸟”,又为下文的“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埋下伏笔。用箭头画出大雁飞行的路线,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直”字的不同含义,则是典型的图解文字的方法。这是引导学生把语言还原成形象的一种方式,有助于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

    三、研读第9自然段,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

    过渡:那天,和魏王一起出去打猎的人一定不止更羸一个,为什么其他人都没有发现,而更羸却能发现这只大雁呢?预计学生会说:因为更羸仔细观察。(板书:仔细观察)其实,更羸不仅仔细观察,而且非常善于分析呢。(板书:善于分析)课文哪一自然段写更羸非常善于分析呢?快找出来读一读。

    1、默读第九自然段,小黑板出示第九自然段。让学生找出哪些是更羸看到的哪些是更羸听到的,哪些是更羸分析的。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

    【它飞得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叫得悲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板书。
      板书:【飞得慢——箭伤未愈
          叫得惨——孤单失群】
      “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离开同伴,无依无靠)
      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出示小黑板:【因果——先果后因】
      4、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
      男:它飞得慢——女:是因为……
      男:它叫得悲惨——女:是因为……
      5、下面由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读。
      师引读: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
                (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师引读: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
                            (叫得悲惨)。
      师引读: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
                            (飞得慢)
      师引读:叫得悲惨,是因为——
               (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6、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用()括出答案。
      出示填空:
      【它一听到_____,心里很______,就__________。
       它一_________,伤口又______,就__________。】
      交流,出示板书:
      【弦响→害怕→高飞→使劲→裂开→掉下】
      7、下面,由老师范读这两句话,谁能听出老师在哪些地方读出重音。
      (一……就……拼命)
      指名读,齐读
      8、师:前面,我们知道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是因果句式,其实,第二句与第三、四句话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下面由老师引读,同学接读:
      师引读: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一使劲——(生)……
      师引读: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它一听到弦响——(生)……
      师:那么,更羸是如何判断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呢?
      师引读:因为更羸观察到——(生)它飞得慢……
          (出示板书:观察)
      师引读:他又分析到——(生)飞得慢……
          (出示板书:分析)
      师引读:最后更羸判断出——(生)它一听到弦响……
          (出示板书:判断)
     

    4、朗读第九自然段,加深理解更羸是怎样分析推理的。

    【《心 理学》告诉我们,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个句子,从而感受更羸分析推理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这样,把能力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5、听了更羸的分析,如果你是魏王,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预计学生会说:更羸你真会观察分析。

    更羸,没想到你真有这样的本领。

    更羸,听你这么一分析,我才知道射箭还有这么多的学问……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理解成语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更羸高超的射箭本领、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令人折服的分析能力,抒发对更羸的赞叹之情,领悟课文的寓意。】

    四、角色朗读,深化主题

    导语: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他是那么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这样一个人,他在跟魏王说话时,会是怎样的表情,怎样的语气呢?

    分角色朗读,加深理解。

    【角色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加贴近人物内心,更好地体会人物身上所蕴涵的情感因素。而我将这一部分放在第四板块,就是想以此让更羸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鲜明,让他们得到更深的启示。】

    五、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


            不用箭   观察    分析    判断
         更羸—————┐
                | “射”
                | 下
                |
                ↓┌飞得慢——受过箭伤┐
               大雁-∣         ∣弦响→害怕→高飞→
                 └叫得惨——孤单失群┘ 使劲→裂开→掉下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内容...

    • 标签:
    • 分析
    • 大雁
    • 学生
    • 惊弓之鸟
    • 理解
    • 一只
    • 这是
    • 20130828150827
    • 学习元
    • 板书
    • 飞得
    • 观察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