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阅读情境教学】执教反思与听课反思提交区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对本次公开课活动的辛勤付出,尤其要感谢关汉崧老师和曾如婷老师积极主动的承担起本次公开课的任务,并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执教老师的精心准备以及同组老师多轮的协同批改,两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获得了领导与同行教师的一致好评。相信在公开课之后,执教老师和听课老师都有自己的一些感悟和反思,因此,为有效的对本次公开课活动进行总结,同时也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请公开课执教老师提交执教反思,听课教师提交听课反思!

    • 禅城区南庄小学 钱翠芬

    巧设情境,自主有效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 ————听曾如婷老师执教《从现在开始》有感

    听课背景:

           本次的线下协同教研让我们每一个参与的老师收获良多。在曾老师正式执教之前,我们阅读组的老师切切实实地围在一起,探讨《从现在开始》这节课的有效教学。在共同的努力下,修改过的教案正等待着曾老师和孩子们去亲身实践,每一个老师心中都充满着期望。果然不负众望,曾老师和二(4)班的孩子们当天给我们展示了精彩的课堂,让我们欣慰不已。

    听课感受: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在课堂上体现课标精神,曾老师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巧设情境,努力在课堂上体现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和适当的探究学习。即是通过读读、想想、说说、议议、演演等多个情境的展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实践,通过朗读、想象、思考,力求对文本有所感悟。
     

            一、教师的个人魅力独特

           曾老师是一个刚毕业一年的新老师,但其个人素质颇高,个人魅力非常独特。她的声音、体态亲切,很快融入到低年级的小朋友之中。另外,课前的突发事件并没有使其慌乱,反而更显她的教学机智,这不得不令人佩服。在整堂课中,曾老师充满了激情,带领着孩子们在一个又一个的教学情境中学习,让人感动。

             二、注重体验与感悟

      《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积极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和时空,让学生在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活动中,深入课文与阅读材料形成“对话”,从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议论纷纷”“叫苦连天”这两个词时,曾老师并没有让学生以词解词,而是注重让学生先想想:听了猫头鹰的命令后你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接着让他们说一说,让学生在想、说、议中感悟到这就是“议论纷纷”和“叫苦连天”。显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与文本进行了心灵对话,走入了课文情境,与动物同命运共呼吸,急动物之所急,想动物之所想。最后有感于心、化而言之,实现了自我超越。  

            三、创设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情境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创设各种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如:角色扮演,通过活动让学生去表达、感受、体悟,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课堂上,曾老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读一读、演一演,自主汇报交流,使学生真正拥有尝试、合作、享受成功的实践和机会,形成了生生互动积极学习的氛围。而曾老师也和学生互动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

      在阅读目标方面,我们第一个要关注的问题是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使德育目标、智育目标和美育目标能够得到综合的体现。本课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曾老师通过读一读、演一演、想一想、说一说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懂得尊重别人、让被人按自己习惯的方式生活,这些都体现了阅读教学中主体情感的投入,以及正确的价值导向。


      当然本课还存在着一下不足的地方,如:  

            一、加强朗读个性化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用、最重要的手段,要把他用“活”,用“巧”,以达到促使学生理解、积累、发展语言、激发情感的作用。在这课中,朗读的形式和时间方面仍少了一些,可以把个别读、齐读、表演读等有机地融合起来,相互渗透。除此外,我认为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的评价,尊重学生意见,读评结合,从而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所蕴含的内容。 

            二、跳出文本,引向生活

            课文教学的最后,是让学生体验到要尊重他人,学会为他人着想。曾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提到这一点,但在实践中力度不够,所以孩子们在谈论“在生活中,你发现谁能为他人着想的呢”这个问题时,没能说到点子上。我们可以在从文中的三只动物的行为谈起,再过渡到实际生活中,发现生活中像猴子一样为他人着想的人,这样可能会自然一点。

           总的来说,曾老师执教的这课是很成功的,尤其在创设情境方面,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我们也会一如既往,加深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深刻反思,争取更大的进步!

    // 钱老师的课后感悟非常的深刻,我也非常赞同钱老师对情境阅读教学所提出的观点。曾老师这堂课无论从教学环节的设置还是教学目标的达成,都很好的结合了学生的学情,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在整堂课中,通过许多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让低年段的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去学习新的知识,除了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自我探究式学习。希望老师在以后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能积极探索如何通过有效的情境活动设置,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加深对文章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从而帮助学习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 禅城区石湾镇第二小学 曾如婷

    教学目标的完成:

           这节课是《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主要放在课文的朗读和理解上。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前面的预习不够充分,带着课文中动物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没有达到预期的设定,分角色朗读也没有充分展现出来。课堂上设定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重点词语。但在进一步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时,没有更好地引导学生。

    教学情景的创设:

           在课前,提前布置学生做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头饰,并从最开始的课文引入中将学生带进创设好的动物王国。以动物王国举行“选举大会”为契机引出课题《从现在开始》。考虑到二年级的学生识字比较重要,设定通过词语关来得到大会门票的情景。

           课文中涉及到了四种动物,先让学生通过整体感知找出这四种动物,再进行分别讲解。讲解猫头鹰的内容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猫头鹰的表情,结合日常实际理解“神气”是什么样子,模仿猫头鹰的语气。通过一系列的问话和日常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议论纷纷”和“叫苦连天”。讲解袋鼠的内容时,出示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通过动作体验到“跳着走路”的感受。讲解猴子的内容时,引出“欢呼”一词不是很连贯,其他小动物为什么欢呼这个问题没有很好地理解透彻。

           在讲解课文内涵时,创设了一个猫头鹰和袋鼠不服气的情景,但是没有很好地讲解透彻。

    信息技术的应用:

           课堂上主要运用了PPT进行教学,在PPT运用中穿插了大量的图片。如果可以插入一些动画,比如小猴子荡来荡去的动图,袋鼠跳着走路的动图等等,或许课件会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另外,在教师朗读中,可以插入一些音乐或者直接用朗读视频,或许效果会好一些。

     

     

    • 禅城区南庄镇吉利小学黎彩苗

          曾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人与人之间理应相互尊重,为别人着想。整节课都能体现曾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充满教学的全过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合作得十分融洽。由于教师启发、诱导得法,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真正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从现在开始》这是一个有趣味的故事,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绪上受到沾染和熏陶。下面说说我的听课感受。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曾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猫头鹰的神气和袋鼠激动的特点,指导学生表情朗读课文,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如:在教学过程中穿插“      极了”“    来    去”的语言训练,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

     二、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曾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浓郁的童话情景中。这节课曾教师以激趣的方法创设情境,学生以小动物的身份进入学习。例如她在导入时,借助小朋友戴着各种小动物的头饰,把学生带进课文的学习中。导入自然,符合低年级儿童喜欢小动物的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在导入后,借助狮子的话宣布说:“从现在开始,你们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谁做的最好,谁就是森林里的新首领。”此刻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谁怎么轮流当万兽之王的?曾老师就请大家打开书来读读第2,3,4自然段,了解课文的大意,这样过渡语言朴素,自然得体。课堂中,让学生以演一演,说一说,小组讨论,拓展了思维,培育了语言,倡导了学生互动,师生互动,人人得到读与演的机遇。曾老师把学习的自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整节课课堂气氛活泼。

    三、以生为本,朗读感情

          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中,提出了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曾老师《从现在开始》一课的执教中,如:老师讲到猫头鹰发号施令,请小朋友先说说你从现在开始是怎么生活的。然后再引导孩子:“像我们刚才那样,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就叫——议论纷纷。”同样发法指导的还有“叫苦连天”这样的形式指导学生释词朗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品读的教学环节中,曾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找出猫头鹰和袋鼠上任时的语言,然后重点指导朗读。如“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白天休息,夜里做事!”和“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跳着走路!”抓住新首领的话,老师通过学生做动作做表情读、表演读,特别注意指导学生读好语气,读出感情,再让评议,在这里巧妙地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表演读,让学生评价,老师在评价中称赞和表扬学生,给学生带来了好心情,师生起到互动的作用。这一步教学环节很扎实,切实体现为培养朗读能力而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具体感受课文。接着,曾老师进行了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带上头饰,体验小动物们的生活,从朗读到感悟,如:你是怎么生活的?又如“学袋鼠跳着走路会怎么样?把课文的情景重现在课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提出小小建议
        1、在学生发言时,关注的面还是不够。
        2、在低段教学中,识字写字是重点,建议指导学生写字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

        3、为学生设计了实践平台,扮演小动物,发现他的生活习惯,说说他的生活方式。抓住这个语言训练为突破口,但曾老师引导还不够到位。因而拓展说说“在身边谁能做到为别人着想的人的事”,学生没说到重点,可让孩子回顾三只动物的做法,引导学生发现不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腾,而猴子能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所以能当上“万兽之王”。

    // 从黎老师的反思中可以看出,老师对本堂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能够很好的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来聆听和观察曾老师的这堂公开课,我相信通过这种对比与融合,一定能给老师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建议我们小学语文组的教师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交流,针对阅读情境教学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在协同项目中让自己的教研水平获得更大的提高。

    • 禅城区黎涌小学 朱惠惠

          一、闪光点满满的课堂

          曾老师这节课上的有声有色,是一节非常好的低年级段阅读情境教学示范课。整节课的课堂氛围十分融洽,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谐,能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亮点有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教态自然,表情丰富,肢体语言到位,教学机智显著,能很好的处理课堂的意外的小状况,情感到位,能通过语言情境,将学生带进浓郁的童话情境中。

           二是运用多种情境理解重点词语。借助形象的课件图片演示理解猫头鹰的“神气”,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解释“议论纷纷、叫苦连天”两个四字词语,通过比动作让学生领会动词“荡来荡去”的意思。创设情境不仅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而且能过更加准确的把握童话故事中动物们的情绪情感。

           三是一个课堂就是一个大的情境。孩子们带着头饰角色扮演进入课堂,到拿门票进入动物大会,再到猫头鹰和袋鼠当大王的苦闷,最后到对猴子当大王前的忧虑以及狮子宣布猴子当选时欢呼,孩子们经历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实现很好的引导作用。

          四是信息技术进课堂,多用课件创设形象直观情境。让学生先把握情感在朗读。例如:老师通过让孩子仔细观察猫头鹰的神态,并模仿它的动作,让孩子入情入境,再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读,这样孩子们一下子就抓准了“神气”一词。

          二、可以继续优化的地方                                                             

          1、教师的在发布任务时,口令必须合时、清晰、简短、到位,给学生明确的方向。

          2、语文要求“听、说、读、写”,所以课堂上先要培养学会听,仔细听得习惯,先听清楚再行动。

          3、创设教学情境,要充分利用教学情境。在词语、句子训练中,完全可以在情境中完成,无须再跳出情境,另辟蹊径。例如在词语“-来-去”训练中,可以问问孩子扮演的动物们,你们来开动物大会,是怎么来怎么去的?又如:“——极了”句子训练,也可以借助小动物训练:猫头鹰神气极了,动物们担心极了。

          4、本节课非常重视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但是对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目标完成的不是很理想,应该加强多种形式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 可以看出朱老师对本堂课的观察非常细致,对于词语与句子的训练可以在情境中完成的理解合理到位,在本节课中如果采取该措施,既可以节省课堂的时间,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词语及句子的意思。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任何教学情境的设置都是为最终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的,有效的情境设置只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因此,在总结全文时要注意跳出课文的原有情境,让知识回归到实际的生活情境中来,从而最终实现本课的情感目标。

    • 同济小学 孔奕

     

    创设情境,打造高效阅读课堂

            众所周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创设和运用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结合起来”。曾老师正是如此,她根据执教的文本,结合低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精心创设了各种情境,使教学变得有声有色,让学生在一片活泼的课堂气氛中感受语言,掌握语言。

            一、善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语义。这一点,曾老师做得尤其好。在课堂中,对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生词“议论纷纷”“叫苦连天”,曾老师做了以下设计:“听到猫头鹰下的命令,你们有什么感受?和你的同伴讨论一下。”“刚才老师听了一下,你们都好多意见啊,大家各说各的,这就是‘议论纷纷’。”当学生听到这里,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议论纷纷”的意思啊。随后,曾老师继续引导孩子们加重情感体验,“在猫头鹰的命令下,大家都熬了一个星期,太痛苦了。你说苦,我说苦,大家都在叫苦,这就是‘叫苦连天’。”在这个教学环节的处理中,曾老师并没有以词解词,而是引导学生各自说感受,这样孩子们就在一片议论、感受当中顺理成章地理解了这两个生词,教学起到水到渠成的良好效果。

            不过我想,这里如能再腾点时间出来让孩子用学到的词语说上一到两句话,从知识面迁移到生活面,是不是更能帮助学生理解,从而达到活学活用,真正掌握词语呢?

    // 非常赞同孔老师的观点,孔老师注意到了知识的迁移运用,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又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的生活,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适当的采用情境迁移法,将知识从课文情境迁移到学生的生活情境,这样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整堂课中,曾老师能细致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融进学生的生活这一点给我很大启发。

            二、善用游戏、图片、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课前,在协同备课的过程中,我就发现曾老师对课文教学进行了精心组织,利用图片、多媒体、游戏等手段创设的情境贯穿整堂课,既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孩子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各项学习活动中去。比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曾老师出示了猫头鹰的图片,通过让孩子仔细观察猫头鹰的神态,并模仿它的动作,让孩子入情入境,再进行朗读,这样孩子们一下子就抓准了“神气”一词。又如学习第三段时,曾老师根据袋鼠的特点给学生创设了“体验感受”这一环节。首先请出一位学生扮演袋鼠大王下命令:“全体起立,把凳子拉开,练习跳!大王没说停就不可以停。”跳了几十秒后,曾老师再来采访同学们:“你感觉怎么样?这样跳着做事觉得好不好?你们愿不愿意让袋鼠当大王?”此时,跳累了的同学们纷纷表示不愿意,曾老师立马引出“其他小动物也像你们这样直摇头呢!让我们带着这个感受来读读课文。”这样孩子们一下子由旁观者的身份跳进了文本,自己也是其中一个小动物,参与的程度高,学习的兴致也随之高涨,再由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对文本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了。

            三、善用语言营造情境氛围使教学相长。

            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曾老师营造情境的方法可谓是多种多样,比如用语言创设教学情境。我们都知道一节课中,老师语言的魅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这方面,曾老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比如在学习第四段时,曾老师设计了以下问题:“候选人小猴子发话后大家跟着欢呼起来。大伙儿都在欢呼些什么呢?”在同学们回答完问题后,老师发现孩子们的情绪没跟上来,即时反应“我们班拿到第一名了,你会——”“今天有两个鸡腿吃了!”两句话一出,孩子们的兴奋度马上被点燃了,个个都欢呼了起来。随后老师立即让孩子们带着现在这个兴奋的心情来读小猴子的话。此时,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了出来,并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学生体会了语言的魅力,也理解了文章的内涵。由此可见,课堂上,一切手段皆可为语文教学服务。

            此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很好地体现。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在课堂上应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曾老师做到了,她通过创设各种学生乐学、乐思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质疑并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这种舒适情境的熏陶中,师生积极的对话互动中,点燃学生的智慧,使他们不但学会语言,理解课文,而且学以致用,在学习中发展思维,形成能力,解决问题。

    • 白燕小学 卢月芬

           第四轮的线下研讨,听了曾如婷老师的《从现在开始》一课,最大的感受是曾老师真是后生可畏!年纪轻轻,从教第二个年头,上课如此条理清晰,各个环节紧凑衔接,整节课张弛有度,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听者一同沉浸课堂,真了不起!

          这节课在学习元协同备课的基础上,在课前一天我们“情境阅读组”的老师们再一次进行了面对面的协同备课。吸取了上一次教研的经验,首先我们一起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再次修正了《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然后围绕所定的教学目标,重新梳理清晰了每个教学环节。整节课的内容上来看,曾老师特别完整地呈现了整个教学设计。

          在听取了课题组的老师和专家导师的评课和交流后,其中对于我们的主题“创设情境,提高阅读教学质量”这方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尤其是抓住重点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词语这方面有更深刻的感受。曾老师的这节课在这方面处理的非常出色,尤其是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讲,让他们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感悟重点词语的含义,对于理解课文内容大有裨益。例如 “议论纷纷”、“叫苦连天”,曾老师课堂上引导孩子们“听到猫头鹰的命令,你们有什么要说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各抒己见,老师马上抓住这个情景小结到:大家好多意见啊,各说各的,这就是“议论纷纷”!没有枯燥的解释,学生就这样水到渠成地在情境中掌握了这个词语的含义。也知道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像自己一样发表了很多的看法,很多的意见。

           由此我想,以后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是不是也可以多多尝试这样的做法。的确,创设适当的情境,不但有助于对词语的理解,而且有趣有效。像这节课,曾老师选择了再现故事情境来创设情境,那么平时的教学中,还能用上什么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蕴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创设: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理解词语。
      在低年级的一些课文中,有些词语难以用语言来描述清楚,但借助形象的课件图片演示,就能让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低年级学生知识面窄,理解力差,课文中有些词语单靠静态的图片也无法让学生理解,因此在静态图片的基础上,让画面化静为动,演绎词语的意思,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那么,利用多媒体自身的优势辅助教学,就起到很好的效果。

         2、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理解词语。
      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学生每天都接触生活这个大语文课堂。课上并不是空着脑子进入课堂的,他们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我们在钻研教材时不难发现,课文中的词语所反映的事物有的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只要联系生活实际,意思就很容易理解。那么,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就要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意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借助学生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这是一条很好教学途径。

         3、引导学生“动起来”创设情境,理解词语。
      比动作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动作的句子,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比动作让学生领会动词的意思。例如曾老师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在“学袋鼠跳着走路”的动作体验中感受小动物们“不得不”、“只好”的含义。 学生就不难领会大家无可奈何的心情,而课文描绘的情景也就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学生脑海中。

    // 通过阅读卢老师的课后反思可以发现,通过曾老师的这节公开观摩课,卢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有了许多新的想法, 这也正是我们本次协同教研的主要目的,协同教研就是希望我们老师通过基于学习元平台的线上讨论结合线下面对面的交流,以公开课的活动方式加强对教研主题的理解,从而最终实现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联系其生活实际,在生活情境中理解词语以及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在活动中学习新知,理解新知,掌握新知,这些都是非常高效的教学情境活动,希望老师在以后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能有意识的开展实施,将语文课堂情境化教学常态化。

    • 标签:
    • 教学
    • 情境
    • 阅读
    • 语文
    • 小学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