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庞俊广】教学设计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教学设计
-
简单的行程问题(追及问题)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学习行程问题后的一个思维拓展内容。
北师大课题组徐老师:教学内容选择很有新意,围绕课本知识的一个深度拓展,就是担心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理解以及适合拓展学习的,可以适当组合不同学习情况的学习一组配合学习。
教学目标:
感觉追及原理,培养合作精神,增强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追及也是行程问题的一种类型,会解决简单的追及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追及的原理,总结出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
工作纸、棋子、多媒体课件。
-
教学预案:
-
一、 游戏引入
小游戏:抢旗。
游戏规则:师生双方轮流前进,最快抢得旗子的一方获胜或途中吃掉对方者胜。
北师大课题组徐老师:游戏设计很有新意,但是需要考虑在哪里实施游戏,怎样实施,游戏时间怎么控制?
平:这个游戏学生很喜欢玩,在游戏中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发学生边玩边思考,实在太棒了!
1、你是学生,老师让你先走4格,我再出发。
2、老师要追几格?生必胜?师必输?谁来预测一下赛果?(画图)
3、有了那么多的分析,说明能否追上,与速度、追及的格子数重要。
4、谁再来预测一下赛果?
5、演示。
在这个游戏里,你追我赶,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是:速度(每次追的格子数量)张伟安、路程(要追的格子数量),这些都影响到追上的时间(次数)速度、时间、路程这三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这都是本学期所学的简单行程问题,今天更深入学习追及问题。
北师大课题组徐老师,游戏设计的有些难度,学生不太容易理解。
游戏只是引子,学生有个大体的认识就行。重点在于面的老师的引导。(张伟安)
婷:利用有趣的游戏复习相关的数量关系,形式新颖。
-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甲、乙两人比赛跑步,乙先跑60米,甲再出发,甲有可能追上乙吗?
师:利用黑板的线段图、棋子,与学生一起演示各种情况。(共4种)
2、你认为补充什么条件,就可求出甲多少分钟后能追上乙?为什么?
3、出示完整题目:
题目:甲、乙两人跑步比赛,乙先跑60米,甲再出发,甲的速度是60米/分,乙的速度是40米/分 ,甲多少分钟后追上乙?
四人小组课堂小研究:
-
1)用数线模型理解每分钟追及的情况。

利用GGB软件,制作出追及的过程,配合数线,学生自主控究追及的过程。

北师大课题组徐老师:探究支架设计合理,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正个追击的过程,将抽象的知识,用形象化的方式呈现,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ggb资源需要老师提前给出指导,让学生沿着获取知识的方向,操作以免学生盲目操作,浪费时间。
教师
平:设计很好,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类似的操作软件可能教学效果还会更好。
-
2)用表格分析数据,寻找解题方法。
1)表:
走的
时间
甲的
速度
乙的
速度
缩短的距离
两人的距离
0分钟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北师大课题组徐老师:表格设计合理,引导学生思考。
2)用算式表达解决方法。
3)总结一般规律。
4、由学生逐一汇报,教师评析,同学质疑。
5、总结:我们班的同学用数线直观地看到追及的过程,用表格分析数据间的联系,从而找出解决的方法,算式用数学语言作出准确解答,越来越利害,谁还可以更利害,总结一个适合这类型题目的式子?
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北师大课题组徐老师:让学生自己根据表格填写就能总结出规律,有一定难度,可以通过几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发现追及的时间和路程及速度、速度差之间的关系。需要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规律。
-
三、巩固练习
1、 A、B两人从相距100米的两点同时同向出发,B在前每分钟跑100米,A在后每分钟跑120米,几分钟后A追上B?
2、两位同学绕400米跑道同向进行晨跑,小马每秒钟跑4米,小段每秒钟跑6米,小马先跑了100米,多长时间小段会追上小马?
利用GGB操作追及的过程,分析有关数据

北师大课题组徐老师:巩固练习处,应当给学生一些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扫清学习障碍;
-
四、总结拓展
今天我们学习的简单的追及问题,是否应该画上一个句号?如果追及的线路是一个圆?它们的追及的路程有什么变化?如果在圆上追及的方向不同,甲乙前后的位置不同,那么怎样才能追得上?
看来,今天的追及问题只是一个起点,今后还有很多很多要学。
北师大课题组徐老师:总结拓展为学生学习下一阶段内容做好准备。留有学习的空间,铺垫了下一步的学习。
-
板书设计:
简单的行程问题(追及问题)


表格中第一格“0分钟"改为”开始时“。缩短的距离应不写用斜线表示。这样数据看起来清晰些。(张伟安)
列式:60÷20=3(分) 60÷(60-40)=3(分)
追及路程÷速度差=相距时间
-
-
- 标签:
- 教学设计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