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涛】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说课稿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第二学段中提出“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课标解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有关三角形认识的一些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比较、归纳、概括、推理等方式,认识三角形,探索它的性质,并在观察、想象、推理中发展空间观念,体会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单元课时所用ggb及学案表

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的特性
说课的内容
说教材——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第一课时内容,本课是整个小学阶段数学空间与图形”中的第二学段“学习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符号表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高、底以及三角形稳定性特性等几方面内容,这些知识内容是承接前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性之后,学生能够直观认识三角形并能从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三角形的意义及特性。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是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性质的,因此三角形在整个平面图形的学习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说学生——学情分析
(1)知识经验
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些生活常识性的经验,初步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图形,能够说出常见的三角形,对图形的认识处在由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对于事物认识也从简单描述向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转变,但在整个转变的过程,需要老师建立适当的支架,一步步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抽象思维。
(2)技能态度
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机软件操作。
(3)学生特点风格
四年级的学生总体学习缺乏自觉性,需要教师引导督促,在学习过程中更喜欢动手操作、喜欢与小伙伴一起合作学习知识。
3、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定义,掌握三角形特征和特性,并会给三角形画高。
(2)技能目标: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获得学习方法,体味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4、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和掌握画高的方法。5、说教法与手段
教学中,本着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主动性,发挥教师的组织及引导作用,本节课采用探究式为主导、讲授和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案引导下参与探究活动,并在探究中自主构建知识意义。借助策略及工具:学案、多媒体课件、三角形实物版,ggb软件,平板电脑。
6、说学法与手段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知识,平板电脑、ggb软件工具(三角形绘图功能)三角形和四边形实物工具。
7、说教学过程
课前任务:请学生自己搜集生活中的三角形照片,为上课学习三角形做准备。



-
第一步:回顾知识内容
老师请同学们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生活中三角形的照片。
1、结合手中的照片说一说你对三角形有哪些了解?
2、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到过三角形?
3、导入课题: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的特性。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回顾旧知识引入新知,在生活化的情景中有意意义地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
【曾宪雯】:本环节建议加入创设的情境,比如在最前面介绍教材目标时已经说明了三角形是基于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一定要看教学设计有没有契合教学目标),所以可以在创设的情境中从平行四边形入手过渡到三角形,这样提出三角形的概念显得不突兀,学生较容易接受。
-
第二步:展开探究
理解概念
准备工作
出示图表型探究式学案——自主学习学案:
三角形
点
边
底
高
特性
用途
出示填空型探究式学案——自主学习学案:
用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那么三角形可以表示为();
由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被称为();
三角形具有()性;
学生分组
学生四个人一组,
两个人用第一个学案,一个人分别用笔绘制图形和ggb操作已绘制三角形及其底和高,一个人负责完善学案内容,最后两人交流后修改完善学案。
另外两个人用第二个学案,也同样使用ggb软件操作,交流完善第二个学案。


两组完成学案后,组内交流各自的完成内容。
组内代表汇报学习结果。
教师演示总结三角形相关概念。整个探究过程,教师辅助、指导。
【曾宪雯】两个学案看着更像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任务单,建议结合文献区分学案的设计;两种学案的区别是什么需要提前跟学生说明,避免学生一头雾水的进行探究,又不明区别。
2、探究三角形稳定性 (实物)
(1)提出问题。
出示教材第81页插图:结合课前搜集展示的图形,提问生活哪儿有三角形?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
(2)实验解疑。
下面,请大家来做一个实验。
学生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学具,分小组实验:拉一拉学具,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交流。
学生展示:实际拉一拉。
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课件播放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
第三步、当堂检测
1.填空:
①三角形有( )条高。
②三角形具有( )性。
③三角形是由( )条边、( )个顶点和( )个角组成的。
2.判断:
①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
②自行车车架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 )
③这是三角形ABC的一组底和高。( )
-
第四步、总结评价,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还有什么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
第五、说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上,我力图遵循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充分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达到板书的引领功能。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的特征: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
-
- 标签:
- 年级下册
- 第五单元
- 小学
- 人教版
- 数学四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