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颐和园》教学设计
望关小学 四年级 毕翠松
-
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人教版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组编的。本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色,颐和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层次清楚,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11个生字,会认本课7个生字。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并会书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滑过、隐隐约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和摘抄最感兴趣的词句。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课前预习,学习生字词语。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
课前准备
课件。
-
课时划分
2课时
-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 开火车读词语。
- 回顾作者的游览顺序。
- 板书课题。
二、继续学习课文,体味美景。
- 回顾游览顺序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长廊的特点,相应板书。
- 学习3自然段,体味佛香阁、排云殿的美。
引导学生谈:
1、作者游完美丽的长廊来到哪里?这一自然段作者有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作者的观察点是什么?
3、从下往上看,看到了什么?作者抓住佛香阁、排云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设计理念:让学生随着作者的脚步,大步走进颐和园的画面,走进文本所创设的美景,唤起学生在读中用作者的眼睛去观察,用作者的情感去品味,用作者的激动去想象,再用自己的声音(语言)尝试把颐和园多姿多彩的美表现出来。变话为画,真情抒发自己对颐和园之美的体会与感悟。)
(三)学习4自然段,体味登上万寿山看到的美景。
(设计理念:结合插图,读句晶词,体会语言美。一是读进词句,读出理解;二是对优美生动的句段反复品读,感受语言美。,以不断提升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力。)
(四)学习第5自然段,体会昆明湖的美。
1、导语: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说说十七孔桥有哪些特点?
2、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昆明湖的美。
(设计理念:晶读精彩,领悟整合。以读为主,以读促动,以动促读,做到形式多样。让学生形成真动,直达文本情美深处,让学生在充分细致的文本领悟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振,获得美的陶冶。)
(五)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师生共同总结:颐和园实在太美了,作者不由自主地发出来感叹他等着同学们一起去游玩呢?
2、第6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总结写作方法。
三、快乐阅读:
必读:《参观北京故宫博物馆》、《游中山陵》、《记金华的双龙洞》。
选读:《天山公园》、《雨中等泰山(节选)》。
四、快乐小练笔:
每天,我们都在美丽的校园里学习,你最喜欢校园的哪个地方?请你介绍给大家吧。 (学着用过渡句连接)
板书设计
-
-
- 标签:
- 学习
- 学生
- 作者
- 颐和园
- 顺序
- 课文
- 课时
- 教学设计
- 自然
- 体会
- 特点
- 第二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