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中高年段单元整体教学现场研讨课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淮瑞英负责
语文中高年段单元整体教学现场研讨课
会议纪要
会议时间:2015年7月22日 13:30-17:30
会议地点: 崇文实验学校四年级三班
主持人:汪晓凤
参与人员:何克抗教授以及各实验区年会代表老师
主题词:语文中高年段单元整体教学现场研讨课
会议内容:
一、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的说课
广州市荔湾区广雅小学的吴洁仪老师分享了名为《实施单元整体设计打造高效跨越课堂》的精彩内容。
1、本章内容简介
首先,吴老师分享了本单元的教材分析,本单元为关于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说明文,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习过说明文,本组的课文是对过去课文的延伸和发展。
2、跨越式理念
吴老师介绍了自己对跨越式的理解,阐述了单元整体设计的优势。她又通过对比文本教学与跨越式教学的教学内容安排与时间,说明跨越式理念下的单元设计的特点。
3、简介单元整体教学的具体教学流程
【单元导读课】明确主题,完成任务,提出疑问,激发兴趣
【精加略课型】《鲸》与《松鼠》课文内容分析,三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主题阅读】体会文章说明方法
【主题写作课】让学生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物品
吴洁仪老师在中高年段单元整体教学研讨课现场说课
语文中高年段单元整体教学远程课教师们在认真听课
二、《鲸》+《松鼠》精加略第一课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31团中学的王晶老师,带领五年级的学生共同完成《鲸》+《松鼠》精加略第一课时的学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学习生字生词,了解文章大意并且理清文章脉络。
王老师首先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本节课。接下来出示读书要求后,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熟悉《鲸》这篇课文。之后听写生字并要求同桌互评。在评价的过程中,找出易错的字词,进行相似字形辨析、通用字的讲解。
之后,带领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过渡到《松鼠》这篇文章,学习字词,总结梳理文章思路,最后拓展阅读了《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会生宝宝的海马爸爸》、以及《世界上小的熊—马来熊》。
王晶老师进行《鲸》+《松鼠》精加略第一课时授课
三、《鲸》+《松鼠》精加略第二课时
深圳市南山区白芒小学的陈伟英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了《鲸》+《松鼠》精加略第二课时的学习。首先,陈老师带领同学回顾《鲸》这篇课文的内容,接着带领学生领悟文中的写作手法。陈老师首先让学生们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鲸的语句并让学生分进行,同时说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又让学生们自行阅读了2-7自然段,并完成表格。最后通过汇报交流的方式进行全班总结。通过对比“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与“齿鲸吃虾和小鱼”两句话来讲解用词的准确对说明文的意义。
迁移学文。学生找《鲸》中的语句,老师举出《松鼠》中写作手法一样的句子,让学生对比,说出把什么比作什么。引导到《松鼠》一课,学生找课文中与《鲸》写法上不一样的地方。通过同伴互助方式进行学习。
拓展应用。观察香瓜,描述香瓜的特点。陈老师提示可以从外形、味道、颜色上去表述,还可以用一些方法来说明。最后要求学生选择一种电子产品,与同伴分享。
陈伟英老师《鲸》+《松鼠》精加略第二课时课堂
四、《鲸》+《松鼠》精加略第三课时
深圳市南山区塘朗小学的梅伟静老师带领学生学习了《鲸》+《松鼠》精加略第三课时,梅老师是本届年会的跨越名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加。梅老师主要从以下几部分进行讲解。
1、做游戏——搬家
将黑板上的写作手法、课文内容,对应填写到白板上的表格内。通过对比两篇课文在内容与方法上面的相似与不同,总结语言风格。
2、分别用一个词概述鲸和松鼠的特点。
3、总结说明文重要的特点:鲜明的事物特点,丰富有趣的内容,准确的表。
4、阅读电子书(iebook)中的文章,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蜜蜂》、《黄鹂》、《穷凶极恶的水虎鱼》、《水中接触的“歌唱家”座头鲸》等
(现场听课教师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了学生手中的电子资料)
5、怎样写好说明文
梅老师强调要突出说明文的三个特点,首先鲜明的事物特点,根据教师给出的事例(“机灵的猴子”),学生进行举例(忠诚的小狗)。第二丰富有趣的内容,如外形、行动、习性、性格、种类、天敌、名字的由来、捕猎等。第三准确生动的表达,比如下定义、做假设、分类别、作诠释等。
6、写作提纲
打开概念图,尝试从一、两方面介绍一种你喜欢的动物写好提纲并提交。
7、根据提纲写文章,修改完善以后可以上传平台,阅读他人的作品并送花鼓励。
梅伟静老师循循善诱的课堂
五、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课——走进说明文
由广州市荔湾区西塱小学的张凤仙老师带领学生走进了名为《走进说明文》的课堂。张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了主题回顾。接着让学生3人一组进行了拓展阅读,要求每人3篇文章,通过作批注的方式互相学习。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提炼。最后张老师组织了拓展写作,要求学生试着运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你所喜爱的物品。
何老师认真进行听课记录
张凤贤老师进行课堂提问
六、教师交流
何克抗教授莅临指导会场指导学习,并由由汪晓凤博士主要提问,促进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
Q:想问张凤贤老师提问,非网环境下,您设计学生协同合作的理念是什么,您觉得效果如何?
A(张老师):网络班级的效率很高,非网班也会尽量去达到同样的效果。当然在非网班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优劣。优势在于学生可以通过看到同一篇文章上不同的批注可以看到差距,互相交流,节省了交流的时间。局限在于,比如说VCLASS平台可以同时展示批注,但是非网络班就无法实现,这就是它的局限,也希望老师和教授可以给予建议。
何老师认真聆听教师分享展示课思路
A(何教授):无论是网络还是非网络,老师们都做了很认真深入的探讨和积极的探索。首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效果确实较好,因为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认知工具,比如说评审、批注、展现观点都会十分便捷,非网环境下就不容易实现。再比如说网络可以提供比较好的环境,提供协作交流的工具、内化的工具,比没有网络更有效。对老师来说,为了讲解一些抽象的问题,有了网络环境以后,比如说仿真实验、动画等,就更容易讲清楚,可以让学生更清楚的观察。所以说我们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帮助教师智能决策、智能推送和智能评价。我们希望每个实验区都有网络环境。但是,我们要不怕困难,比如说,跨越式起初从深圳南山到广州越秀,逐渐形成了理论模式方法的时候,学校条件也不好,只有机房,但是成效显著。第三节课张老师做的很好,通过3人合作的学习方式,从最后学生的表现来看,效果不错。如果有网络,学生看到的资料可能更多,非网络确实存在有一定的局限,网路资料不够丰富,讨论不方便,但是张老师选了3篇比较理想的说明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全班互动,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了很好的理解。
何老师进行说课点评,解答参会老师的疑问
会议记录:淮瑞英
拍照提供:高梦楠
纪要审核:****
会场发言稿
-
-
- 标签:
- 教学
- 整体
- 单元
- 负责
- 语文
- 高年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