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分析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分析————————————————1504110225王雯 1504110226王心语

    小组成员:1504110225 王雯  

                      1504110226 王心语 

     

    精品网络课程分析——《C语言程序设计》分析.doc


    

     

    一、课程简介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开设单位:浙江大学

    课程网址:http://www.icourse163.org/learn/zju-9001#/learn/announce

    2、课程首页面

     

     

    3、课程目标

    本门课程并没有进行课程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描述,对教学重难点也缺乏分析。根据课程内容,笔者认为《C语言程序设计》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为:

    •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语法规则,建立程序设计的概念。
    • 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确立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初步积累编程经验,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素质和创新素质。

     

      

    二、六维分析——学习内容

    1、知识结构

    课程的知识结构的展现以列表的形式展开,学习内容进程以周为单位,每周一个章节内容,每章下又列出了各小结内容,结构清晰。

     


    2、媒体选择与知识表征

    • 文本、图片、视频和组合媒体,每一节课都提供针对性的媒体形式
    • 知识讲解:视频、课件嵌套的组合媒体
    • 典型实例:课件展示程序代码,有些提供可供下载的程序源文件
    • 课程PPT:提供了专门供下载的文本
    • 平时作业:提供专门网站——PAT网站做编程练习题
    • 单元测验:文本、图片
    • 课程交流:讨论区

     

     

    三、六维分析——学习资源设计

    本课程主要提供了以下几种学习资源:

    • 视频:

            知识的学习主要以视频形式展开,视频中教师讲解与课件展示相嵌套。每节课根据内容多少被划分为若干个小视频,每段视频围绕一个或若干个问题,视频长度在十分钟以内。

    • 课件

           视频讲授中的课件有独立的文档形式,可以专门提供给学员进行在线下载,供学员进行巩固学习。

    • 程序源代码

           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需要学习者进行大量的编程练习,本课程提供了大量典型的程序源代码,可以供学习者进行模仿与参考。

    源代码一般为视频学习中提到的实例,方便学习者演练,提高学习效率。

    • 测验题

            在某些章节的学习后,会提供一些针对性的测验题,测验题每章节的题量不定,总体较少也较为基础。课程的主要作业与练习,需要进入PAT网站进行完成。

    反馈交互:测验完成后提交,系统会自动给出答案与简单解析。

    缺点:进入新的网站进行作业,一方面操作不便,还需重新注册,会消磨学习者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另一平台进行作业,不方便进行学习跟踪与分析。

    • 教材

    网站列出了本门课程学习的参考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C语言程序设计(第2版)》。网站就教材的购买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建议,学习者需要自行购买。

    • 网络参考资料

    提供了四方面的参考资料:

    (1)练习网站:

    提供了C语言程序设计习题集,可以进行练习测试。

    (2)编程软件:提供了常用软件的下载网址

    (3)阅读材料:《为什么要学C语言》

    (4)小工具:二进制转换工具

    • 考试

    课程结束后会进行期末考核,考试题目共50题,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完成后系统批改。

     

     

            

    四、六维分析——教学活动设计 

    1.教学过程设计

    四、六维分析——教学活动设计                                                          

    1、教学过程设计

    • 总流程:

    导入部分(一般采用复习导入或问题导入)→知识点讲解→编程案例讲解→知识点小结

    • 知识点学习流程:

    教师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与案例的分析→学习者进行案例的模仿演练→学习者完成课后测验题→进入PAT网站进行编程练习

     2、教学策略设计

    (1)作为理工科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教学策略的设计上,主要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在讲授某一个具体知识时,常常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们进行思考。比如:在讲解“循环”的基础知识时,首先抛出了一个问题:怎么判断一个数字的位数?

    之后让学生们讨论人类判断的方式与机器判断的不同之处,从而得出正确的编程语言,同时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计算机语言。

    (2)强调示范作用,注重案例讲解。在讲解基础知识时,并不以纯理论为主,而是理论结合经典案例。比如在“数组”章节中,具体分析了包括“判断素数”在内的多个经典编程案例;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但同时积极鼓励同学们在课下对现有程序进行改善,从多种途径实现目标,强调学习的灵活性。

    (3)知识内容渐进分化,注重知识的联系性。在整个课程设计中,先从最广泛、最为基础的知识入手,逐渐细化;同时注重知识的上下联系,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先前所学的知识为之后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后面的学习对已有的程序进行进一步深化与改善。

     

    五、六维分析——学习支持设计 

    课程学习支持:

    • 课程概述与大纲
    • 系统设置与软硬件设备相关问题的解答
    • 课前公告:教师以“课前公告”的形式在上课前提醒学生们新课程的学习时间,并简单谈谈新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学习内容及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向学生推荐新课程的学习方法,并积极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 视频与文字导学

    • 学习平台:讨论区。讨论区根据不同的讨论内容划分出了四个子模块:老师答疑区、课堂交流区、测试作业讨论区、编程软件讨论区。每个模块中所有小组成员可以在底下进行回复或转载,对好的帖子可以进行投票。票数越高的帖子将越靠前。除老师答疑区之外,其他子模块如也有教师参与讨论,帖子前将出现“老师参与”字样,可供学生选择更为权威的学习资料及问题答案。

    • 交流工具:整个课程交流工具较为缺少,学生只能通过讨论区被动的与教师、与同学进行交流,缺少一对一的交流工具。

    • 系统帮助:根据课程不同的模块设计了系统帮助,并罗列了常见问题,学生可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相关帮助。

      六、六维分析——学习评价设计  

    • 1.平时作业

      平时作业以小测验的形式实现,课程有专门的测试网站进行平时作业的提交。

      网址:http://pat.zju.edu.cn/contests/mooc-c

    • 在每个小测验中,都对输入输出格式、时间、代码长度进行了严格要求,尽可能达到测验效果。

    •  

    测验完成后,系统将对学生进行程序检验,并根据不同的检验结果生成检验报告,反馈给学生

     

    学生在完成测验后,可以查看自己的分数以及在小组内的分数排名。

    2.单元测验

    单元测验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允许学生参加两次考试,以最好成绩计入分数。

     

    测验形式为选择题与填空题。

    3.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为笔试形式,共50道题,总分为100分,时间设置100分钟。与单元测验不同的是,期末考试仅有一次考试机会。测试对提交时间与成绩公布时间进行了设置。

    4.实名认证证书

    学生在通过考试、完成课程学习后,进行过实名认证的学生可以向mooc申请认证证书。在认证证书上,清楚写着某某同学完成某某课程的学习,学习优秀/良好。认证证书是中国大学MOOC官方认证,有授课老师电子签名,并显示学校LOGO,具有无可替代的权威性和纪念性。现已成为新世纪网络学习宝贵的教育经历和求职的有力筹码。

    5.课程反馈与评价(可能由于课程已结束,没有课程反馈与评价环节)

    七.总结与评价

    1.优点与借鉴之处:

    • 教学内容具体适用,从理论出发,在实践中不断自我检验与完善。
    • 课程设计严密合理,严格控制学习流程。
    • 学习资源丰富多样,学生任何时间都可以对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进行反复的浏览与下载。
    • 小测验-课堂检测-期末测试多种测评方式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成果的检测,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 完整的认证体系,激励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保证学习成果,并为新形势下的线上学习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习成员的自我能力。

    2.不足之处

    • 缺乏交流工具,学生答疑被动受限,无法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 课堂呈现方式较为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呈现方式以文字为主,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
    • 参考资料较少,且内容陈旧,没有定时更新;可以开辟学生推荐子模块,让学生之间互相推荐学习资料,可大大减少教师工作量,也可以实现资源小组内共享。
    • 认证证书在全社会的认可度还很低。
    • 标签:
    • 分析
    • 进行
    • 学习
    • 学生
    • c语言程序设计
    • 网络课程
    • 提供
    • 视频
    • 课程
    • 测验
    • 知识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