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贤坊小学 骆卓艳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内容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乐贤坊小学 骆卓艳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学生特征分析:
对于童话故事,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接触了不少,他们想读、乐学,但要理解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却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学时需要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通过品读感悟,理解课文的主旨。
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要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思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自主学习,认识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的关键词,分角色朗读对话。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及小组合作学习。
2、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与动作把握人物的内心活动,来领悟铁罐的傲慢无
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做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
2、不要以己之长比别人之短,我们要多看别人的长处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
的谦虚而不软弱,从而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难点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
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过程
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师:同学们,今天骆老师为大家介绍两位新朋友。(出示实物)谁有兴趣来认识一下?(让孩子动手摸一摸)说说你的观察。
师: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作势将两罐相碰)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为什么?(板书:易碎、坚硬)
揭题:现在,我们就一起去认识这两个特殊的罐子,齐读课题。
了解课文,学习生字。
师:课文已经预习过了,你们读了几遍?现在请大家快速地再把课文读一遍,
在读准字音的同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文内容补充)
师:你说得很完整,语言也非常简练。在之前的预习中,我们已经养成了自学生字词的习惯,现在骆老师来检验一下。(出示生词:自由读、抽读、齐读)
师:在这些生词中,你认为那些字容易写错?请在书上写两遍,然后给同桌检查。
师:生字词过关了,现在请你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填空题,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合作,学习课文1-9自然段。
1、(出示第一段,请一学生读)师:哪句话引起你们的注意?能否围绕这句
话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
2、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课文的2-9段,看看陶罐和铁罐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出示学习要求和步骤)
生小组学习,师巡堂指导。
3、反馈学习情况,感悟课文:
师:你觉得铁罐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各抒己见,板书:傲慢)从哪些神态可以看出?“傲慢”“轻蔑”“恼怒”(指导学生品读这些句子,揣摩人物的心理,把握人物特征)
师:铁罐的这些无理蛮横的话语,我们用一个词可以概括出来——奚落。那现在你们知道“奚落”的意思吗?为什么铁罐会奚落陶罐?
师:面对铁罐这样傲慢自大的奚落,陶罐是怎样应付的?你觉得它的性格特点怎样呢?(各抒己见,板书:谦虚)从课文的哪些关键词可以看出?“谦虚、争辩、不再理会”。(个别品读)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陶罐和铁罐截然不同的内心和性格吧,同桌先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
4、同桌练读,全班分角色朗读。
5、给动画片配音。师:老师这里有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动画片,请同学们同桌分角色为他们的对话配音,大家可以用课文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注意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生练习,个别展示。
拓展阅读。
师:铁罐坚硬,这是它的---陶罐易碎,这是它的--但谁更受到你们的喜欢呢?
为什么?所以,谦虚会招人喜欢,骄傲会令人讨厌。
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几篇补充材料,看看这些故事又能给你什么启发?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看法。
阅读《北风和太阳》、《眼镜和眼镜盒的故事》。
个别学生发表体会。
拓展写话。
师: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总不能像铁罐那样,用自己
的优点和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自以为是,这样骄傲自大的人是不会有朋友的。所以,我们都要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下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写写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生写话,交流。)
师总结: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陶罐和铁罐的故事还没结束,我们明天继续学习。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乐贤坊小学 骆卓艳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要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思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此,本课教学我订下了以下的目标重难点:
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从而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难点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在实际教学中,我让孩子们通过读课文,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勾画下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对话的朗读指导,怎么才能做到求真、求实、求趣呢?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对话的朗读指导就根据这个特点分成三部分,有层次地展开,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第一部分的对话指导有层次地进行,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孩子们理解“傲慢”的意思后,加动作读出铁罐的傲慢。接着通过加表情读出铁罐轻蔑的语气。第二部分的对话,以“恼怒”为切入点,让孩子们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读书,自由练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第三部分的对话指导,让孩子们自己读书,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并读一读。接着,在此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先让他们同桌练习,给他们准备的时间,然后再请两名学生展示。同样的考虑也体现在给动画片配音的练习中。我设计了给动画片配音这一环节,目的是用给动画片配音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把所有对话连起来练读,这是在前面充分练读基础上的总体回归,也是孩子们对课文理解的升华,还是内化语言、积累语言的训练。
今天这节课的教学,比较圆满的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之中。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对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理解的也是比较透彻。
不足之处:由于我还没很好地把握跨越式课堂的理念,因此今天还是出现了拖堂的现象,没有很好地按照“211”模式进行教学,另外对于课文生字词的理解也相对缺乏,没有很好地落实。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
- 标签:
- 语言
- 陶罐
- 朗读
- 教学设计
- 故事
- 语文
- docx
- 对话
- 陶罐和铁罐
- 学生
- 课文
- 小学
- 铁罐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