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心撒邮路 真情暖人间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爱心撒邮路 真情暖人间
爱心撒邮路 真情暖人间
——记“首届感动内蒙古人物”称号获得者乡邮员全二平
本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王栋义 赵文军
位于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端的小佘太镇是一个拥有面积近700平方公里,人口一万余人的市级贫困镇。这里被十万大山环绕,土地贫瘠干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是个连飞鸟也不愿眷顾的穷地方。然而,这里的山民却常年能看到一位年轻的乡邮员,终日匆匆忙忙、风尘仆仆地奔波在崎岖的山路上。他,就是十七年如一日在贫困山区为乡民踏出一条“爱心邮路”的小佘太镇邮政所所长兼乡邮员全二平。
爱心邮路的使者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是全二平的人生信条。就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全二平在乡邮投递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十七年翻山越岭,风雨无阻,为乡亲们鸿雁传书,投递27万份邮件报刊无差错,架起了一座党与群众密切联系的“绿色桥梁”,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放心的邮递员”、“贴心的邮递员”。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罗锡恩称赞他无愧于“绿衣使者”这个神圣称号。
由于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工资待遇较差,小佘太乡过去由乡政府和邮局雇用的几个邮递员都先后辞职了。1991年1月,18岁的全二平被安排在邮电所,成了一名乡邮员,从此开始了十七年风风雨雨但却舍不去、放不下的乡村邮递员生涯。收入少,劳动强度大,想做一名优秀乡村邮递员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但是全二平干一行爱一行,他的信条是: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刚上班时,他骑着自行车翻山越岭,从不叫苦叫累。出一趟班就是70多公里路,一走就是一整天,有时还得在农户家过夜,小佘太的气候非常恶劣,冬天气温低,春天沙尘暴肆虐。由于小佘太到处是沟沟岔岔,夏秋两季一下急雨,从沟岔里就会突然涌出一股洪水,非常危险,防不胜防,洪水过后,道路更是泥泞难走。全二平往往是卷起裤腿,扛着自行车走。就是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骑自行车行走,由于到处是大沟大坡,上坡需要使出全身的力气猛蹬,下坡则需要双手握紧车闸,稍不留神就会摔倒跌伤。在小佘太骑自行车一天行走70多公里路的艰辛,常人是难以想象的。全二平就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凭着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坚强的意志,不管是寒冬酷暑、扬风搅雪,还是大雨山洪、飞沙走石,都能将党报党刊和各种邮件及时准确地送到单位、村庄、村民手中。全二平跑乡邮的最初几年,硬是跑烂了三辆自行车,邮局给配备了一辆,自己买了两辆飞鸽自行车。各个村社的社员们没有一个不认识他的。村社里的老人们常说:“看人家二平,那才是个好娃娃,干啥像啥。”他走到每一个山村,那些盼等外面音信的山里人就早早迎出来嘘寒问暖:“二平这么早就来了,外面天气冷,快进来暖和暖和。”
1996年,由于工作需要,全二平的投递范围扩大,由他负责整个小佘太八个村委40多个自然村社的投递工作。为了更好地尽一名邮递员的职责,做到迅速、准确、安全、方便,他于当年5月自筹资金8000元,购买了一辆摩托车,在没有任何补助的情况下坚持完成自己的职责,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家人曾劝他找乡政府和邮局谈谈,补助一些摩托车油款,他却说:“我们乡的老百姓生活水平还不高,况且乡政府的财政也很紧,就等于我把钱捐给老百姓了,邮局是服务单位,我送信送报给单位挣不了钱,我也张不开这个口。” 2006年,由于跑的路程太多太长,加上路况不好,这辆摩托车已经报废,全二平又自费买了一辆新摩托车继续奔波在乡邮道路上。
全二平在从事乡邮工作期间,常常会遇到一些收信人地址不详、姓名不清的无着邮件,凭着自己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他不怕多跑路,走弯路,四处打听,走村进户硬是把这些信件准确地送到用户手中。由于全二平一丝不苟的辛勤工作,乡亲们十分信任他,在农忙季节为了节省村民的时间,全二平总是帮助他们代邮代取各种信件包裹。乡亲们都称全二平是老百姓“放心的邮递员”、“贴心的邮递员”。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无怨无悔地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乡亲们。每次出班,总会有人搭车办事,总会有乡亲让他捎这捎那。每次回村,邮包里满是乡亲们让他捎的物品,因此他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购货车”。为了让乡亲们少跑冤枉路,还经常替他们领取包裹和汇款,乡亲们都感动地竖起大拇指,说他是新时代的“活雷锋”。他的回答却再简单不过:“都是些顺路顺手就能办的事,何必让老乡们跑那么远的路呢?”他不但做好了本职工作,有的本不是责任范围内的邮递任务,他也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西梁是离政府所在地最远的一个村民小组,西梁的邮件按规定送到杨圪楞村主任家中即可,有顺路方便的时候再捎到西梁。但是凡遇到急件(如电报)、特快(如大学录取通知书),他总是亲自送到西梁。杨圪楞到西梁还有一二十公里的山沟河漕羊肠小道,甚是难行。全二平近年来往西梁送急件、特件20余次。去年秋天,有西梁王培雄二女儿的一封装有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信件,按规定送到杨圪楞村主任家中就行了。但是,全二平想农家子弟能考上大学确实是一件喜事、大事,为了让学生及家里早点得到喜讯,早点做好入学的准备,他硬是不顾山沟刚发过洪水道路不通和众人的劝阻,毅然拿上信件骑上摩托车向着西梁奔去。洪水过后,山沟河漕不是泥浆就是虚沙,骑一段、推一段,一二十公里路程足足走了6个小时,当把录取通知书送到学生手上时,全二平已成了泥人。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王培雄一家人,紧紧握住疲惫不堪的全二平的双手,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扶残助困的楷模
他是“绿衣使者”,更是“爱的化身”。他在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长年倾心照顾邮路沿途四位孤寡残疾老人,让孤残老人重享天伦。他把责任与博爱化作人性的春雨,撒遍邮路,撒遍山乡。他二十七载济困扶贫的感人事迹像拂面的春风,吹遍了山乡大地。在他的带领下,目前巴彦淖尔市邮政局创建了26条爱心邮路,帮扶着30多位孤寡老人。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因三年自然灾害,任秀菊和她的老伴从千里之外的河南省迁到了全二平所在的乡,两位老人膝下无子,举目无亲,以帮助乡邻打短工为生,宽厚仁慈的全二平父母见两位老人居无定所,便把他们留在自己家里住了下来。过了几年,两位老人凑了些钱,挨着他家盖了间一门一窗的小土房子,两家成了隔墙邻居,交情甚好,二老常常受到全家的热心关照。几年后,任秀菊的老伴病逝,只剩下已经双目失明七十多岁的任秀菊老人孤苦伶仃地生活着。在父母言行的感召下,当时只有八岁的全二平主动要求利用放学后的时间照看任秀菊老人,仁慈的父母很赞同他的想法。从此,全二平和老人住在了一起,给老人把水一担一担地担回来,把柴从几公里外的山上一捆一捆地背回来,烧水、做饭、洗衣服、缝洗被褥更是日常事务。逢年过节他把老人领到自己家里,每年清明节领着老人去给她的老伴扫墓;每年雨季来临之前,自己组织同伴给老人维修屋顶和院墙。一天深夜,老人突然发高烧,全二平急忙穿上衣服,叫家人看护着,自己骑上自行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走了十多公里来到乡卫生院请医生为老人治病,就这样整整折腾了一个夜晚,老人才转危为安。此后,全二平经常用父母给的零花钱给老人买一些药品。看着任秀菊病弱的身子,全二平就把自己家里仅有的几只产蛋母鸡杀掉给老人补补。每当谈起这些,老人总是含着感激的泪水说:“我一个河南人,来到内蒙古,无亲无故认了这个孙子,虽说不是亲儿孙,却比亲儿孙还亲!”
1990年农历7月20日中午,任秀菊老人乘全二平下地干活,自己摸索着下地烧水做饭,结果却引起火灾。全二平一进院就见浓烟从屋子里直往外冒,他扑进屋子,将老人从火中救了出来,撕下身上的衣服,又去扑正在燃烧的大火。火最终扑灭了,但老人却是大面积的中度烧伤,整个胸脯脱了一层皮,双腿被烧卷曲了,两只手被烧得失去了知觉。同时,全二平的双手也被无情的大火烧得满是水泡,此情此景使全二平流下了悲痛的眼泪。在家人的护送下他又雇车把老人送到乡卫生院进行住院治疗,医药费除了政府给补贴一部分外,其余全部由全二平负担。出院回家的第三天,老人对全二平说,被包扎的腿部异常疼痛。全二平将纱布拆开一看,已经有不少的蛆在脓血中蠕动,全二平一点儿一点儿清理干净后敷上药,每两天清洗换药,直到两个月后伤口愈合。此后,老人的赡养又有了新的难度,老人吃饭须一口一口地喂,大小便失禁不能自理,全二平像对孩子一样又是端屎又是送尿,索性成了一个完全的保姆照顾着老人,直到1992年老人九十岁去世,全二平承担了老人的安葬费及一切后事的大部分费用。
全喜贞,乡村教师,今年48岁,与全二平同村,1995年患脑血栓偏瘫在床,全喜贞的妻子也体弱多病,还有两个孩子在念书,全二平目睹了全喜贞家的情况,就与家人商量,将全喜贞家的农活一揽子包了下来,春天耕地、播种,夏天打药、浇水,秋天收割、耕地,还常给老人请医生、买药。虽然自己在乡邮电所上班,但从没因上班和自己家里的活耽误全喜贞家的农活,对全二平的所作所为,有的说:“看人家二平多仁慈,真是个好娃娃。”也有人说:“像个傻子,究竟图个甚?”但全二平说:“我只图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义庆昌村有个残疾人刘财,今年55岁,天生弱视,生活不能自理,依靠父母打理。1997年,他年迈的父亲去世,母亲患了脑血栓卧病在床,家庭生活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全二平得知后,便主动承担起照顾这娘俩生活的重担。每天出班途经刘财家时,他总要进屋看看,帮刘财劈柴打炭,挑水买药。每年冬季到来,全二平就找村社干部为刘财解决取暖的煤炭,安家里的火炉。路过刘财家,他进门便伸手摸摸炕热不热,揭开缸看看缸里的米面还剩多少;每逢过节,他总是把自己家里的好吃的给刘财娘俩拿一份。到了年关,他忘不了嘱咐母亲给刘财家多置办一份年货,抽空帮助刘财打扫卫生,让他们也能高高兴兴、干干净净地过年。
2006年的春天,刘财母亲病逝,全二平就和父亲一道为老人穿衣入殓,料理后事。刘财看不清路,有时外出挑水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沟里,经常摔得鼻青脸肿,全二平看到后心里十分难过,他几次到镇里找领导,请求帮助刘财家安自来水。真诚所至,金石为开,镇里的领导被他的行为感动了,同意出钱为刘财家安装自来水,全二平亲自动手,开挖自来水管道沟60多米,解决了刘财家吃水难的问题。
现在,全二平在出班之余,总要抽空来照顾刘财家的生活。刘财对此十分感动,每当有人和他提起此事时,他总会激动地告诉人们:“能遇到全二平这样的好人,是我的福分!”
脱贫致富的向导
他只是一名平凡普通的乡邮员,但他把自己博大的爱无私地撒向山乡大地,他尽自己微薄之力,义务帮助、组织穷山沟的乡亲修路筑渠,销售农副产品,为村民脱贫致富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执著的毅力和超人的恒心做着一些普通的事,但就是这些平凡的事铸就了他高尚的人格,谱写出了平凡中的伟大。
全二平是个有心人。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他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自己的祖辈世代在山区辛勤劳作,到目前为止,年人均收入还不足500元,但大家却觉得很自在知足,都认为“这地方靠天吃饭,老天不让你收,累死也白搭”,普遍有等、靠、要的思想。所以,他认识到,扶贫要先扶志,致富要先治愚,而出路就在科技。从1994年开始,他用自己的工资先后为村里订了《辽宁青年》、《信息快报》、《法制周报》、《巴盟科技报》,并制作了阅报栏,组织同龄人学科学、用科学,种植科技示范田,使原来死认老经验的老农也主动请前来帮扶的科技人员到家讲解。他还为困难户垫付预收电费、种籽、化肥款等。他还想到要想富先修路,于是动员村里的年轻人:“现在人们白面大米都吃腻了,咱们山里的莜麦、荞麦、小米、土豆等旱地作物,都是好东西,城里人稀罕呢!河套里的农民都不种土豆,咱们小佘太的旱地土豆,这些东西运出去就是钱。”他主动与乡里村里联系,取得乡村两级部门的支持,又组织社里的年轻人义务投劳修路。乡亲们被他的行为感动了,纷纷主动投劳,经过两年的奋斗,终于将那条长达2公里的同时也是唯一的“马”路修成了“汽”路。
他还多次跑到旗里乡里,争取旗乡的引水匹配资金,又组织社员义务投劳,实施筑渠引水工程,该工程的实施使全四壕的人均水浇地达到1.2亩,人均收入也翻了一番,接近了全乡的平均水平。
从对贫困老人一担水一背柴的帮扶,到带领村民致富,现在又在组建无偿服务的土特产销售公司,用他的话说:“只是想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全二平在旗里有个七叔,生意做得很大,赚了不少钱,但就是缺一个能信任的人为他打理生意,他曾多次找到全二平许以优厚的条件,可全二平硬是离不开、舍不得、放不下这份干了十几年的邮政差事,他说:“干这个营生十几年了,经常和乡亲们打交道,都熟悉了,有感情了,我离不开乡亲们了!”
全二平十七年爱心邮路奉献青春,二十七载济困扶贫谱写真情,感动了山乡老百姓,也引起了地方党政和邮政部门的高度支持和关注,当地党委、政府和邮政企业给了他很多荣誉——
1991年,他被乡党委评为“学雷锋先进分子”;
1995年,被评为乌拉特前旗“优秀青年”;
1996年,被评为“乌前旗十佳优秀青年”;
1997年,代表乌前旗共青团出席了自治区共青团第十次代表大会;
1999年,被评为“巴盟首届十大杰出青年”;
2000年,被评为乌拉特前旗“优秀共产党员”;
2006年,被评为乌拉特前旗“行业十佳文明服务标兵”;
1992年~2006年,连续15年被评为乌拉特前旗及全市邮政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投递员;
2007年,被树为巴彦淖尔市邮政行业爱心邮路的标兵、旗帜,《内蒙古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均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报道。
2007年7月21日,全区举办的“首届感动内蒙古人物”评选活动揭晓,全二平在22位当选者中榜上有名,成为“首届感动内蒙古人物”。内蒙古邮政公司党组决定在全区邮政系统开展向全二平学习的活动。
然而,在荣誉面前,全二平一如几十年来的平静和朴实,他依然默默无闻、坚持不懈地行进在这条爱心邮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谱写着自己不平凡的人生篇章。
-
-
- 标签:
- 邮政
- 邮路
- 邮递员
- 平凡
- 老人
- 乡邮
- 爱心撒邮路 真情暖人间
- 乡亲们
- 爱心
- 家里
- 送到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