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重点和教学引导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教学重点和教学引导

      选编本文的意图:通过阅读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知道童话不仅可以使人受到启迪,还可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

      课文配有三幅插图,第一幅画的是补锅听到袋子里有哇哇的喊叫声,连忙打开工具袋,一股脑儿倒出里头的东西,连同裹着汤的面团也倒了出来;第二幅画的是国王,被又鞠躬问好又跳起了舞的大拇指汤逗得十分开心;第三幅画的是汤背着一枚银币回到家里看望父母的情景,他的父母是那么开心,此时他们一定感到无比骄傲,无比幸福。

      课后共有三道思考题。第1题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题目,这是阅读课文的主要任务;第2题是词句训练:理解句子中的带点词语“喜出望外”,再用它造句;第3题是读读写写生字词。

      本课的重点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难点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婚、剖、宠、款”7个生字;会写“、汤、、趁、妖、倒、厨、剖、、躬、宠、肿、趟、逗、款、善”16个字;掌握“大拇指、结婚、妖精、倒出、剖开、鞠躬、款待、善良”等词语。

      1.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自学生字,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中大拇指汤有哪些神奇的经历。

      2.识字写字

      识字:可以把“拇”“姆”比较着学;“褴”“褛”用熟字“蓝”“缕”换部首的办法记;“剖”读“pōu”,不要读成“p1o”。

      写字:“宠”字下面是“龙”字,不要丢掉“点”;“款”字的左上部分是“士”,不要写成“土”。

      3.理解感悟

      课文的故事以大拇指汤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汤出世——汤经历的有惊无险的事——汤成为国王的玩偶,更是父母的骄傲。这个看似通俗易懂的故事中寄托着作者的一种美好的愿望。在阅读课文时,让学生了解“汤有哪些神奇的经历”这并不难,通过自学完全可以掌握,因此不必在这个问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农夫和他的妻子为什么为自己的儿子骄傲?”这个问题也不难——儿子不仅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还能在国王身边,受到国王的宠爱,这使他们为有这样的儿子而感到骄傲。理解到这一步还不够,还没有深入进去,还没有把作品琢磨透。如果老师再深入一步提出:“农夫和他的妻子为什么能为自己的儿子骄傲?”使学生从农夫的角度站出来,站在作者的角度体会课文最后两句话“但是他们不会想到,这一切都是因为多年前他俩款待过一个素不相识的乞丐。是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这就是作者要传达给人们的一个思想:人与人之间需要善良,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再反顾全文,这个思想在文中还有体现:除了农夫和他的妻子对待“乞丐”魔法师,还有魔法师对待农夫,以及国王对待汤的父母等。因此,在教学本课时,只停留在故事表面的理解是不够的。

      4.课后练习。

      1题在前面的建议中已经涉及了,请参照“3.理解感悟”处理。第2题是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训练,题目中提示:先读句子,然后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再用它说、写一句话。这就给老师、学生提示了训练的步骤:先看“喜出望外”这个词是在什么语言环境下运用的,结合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和用法:“喜出望外”是形容由于意想不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母亲正因为找不到汤而痛哭流涕时,见到他了,这使母亲非常高兴。如果这句话只写“母亲见到他喜出望外,赶紧……”,语言环境交代得不清楚,表达效果就显得不足了。在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后,再让学生去造句,这个训练过程对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效果会更好一些。

      5.课时安排:2——3课时。

    • 标签:
    • 词语
    • 学生
    • 教学重点和教学引导
    • 理解
    • 国王
    • 农夫
    • 表达
    • 课文
    • 引导
    • 骄傲
    • 汤姆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