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记背景介绍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学记背景介绍
《学记》是我国和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对我国教育学史影响至深且巨,在世界教育学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学记研究》在作者原著《学记评注》基础上修订补充而成,保留了原书的精华,又吸收了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是历代《学记》研究的集成之作。全书分为四编,从思想考释、章句训诂、历史评估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学记》成书的社会历史背景、学派归属、所包含的基本思想及其在中外教育学史上的影响、地位等相关问题。
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年代约在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然后知不足”),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困”)。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学记》重视启发式教学,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重视因材施教。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即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提出严师和尊师的思想。《学记》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宝贵资料。书中在总结先秦儒家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教学原理,教学原则与方法,以及尊师重道的思想,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 -
-
- 标签:
- 教学
- 教育学
- 教育
- 方面
- 提出
- 学记背景介绍
- 地位
- 思想
- 看到
- 实践
- 主张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