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智平 合作互动 学习相长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内容
让小学英语活起来 合作互动 学习相长
————跨越式模式下英语教学中的合作互助学习
文章摘要: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英语学习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的对话,往往是由少数的人说,而大多数人则是旁听者,是被动的参与者,即使每堂课每个人都有一次说话的机会,但属于个人的开口言语的时间是极少的。跨越式模式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式学生的开口说的能力培养,要求师生对话、生省对话、自主听读,大大的提高的孩子们开口说英语的机会。
关键词:跨越式 师生对话 生生对话 自主听读
正文: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英语学习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而作为一门语言的学习必须要从最直接的人与人之间的开口交流开始。而中国是非英语国家,英语目前缺少语言环境,学生的言语机会往往存在于课堂上,因此充分利用课堂的有限时间让学生交流势在必行。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的对话,往往是由少数的人说,而大多数人则是旁听者,是被动的参与者,即使每堂课每个人都有一次说话的机会,但属于个人的开口言语的时间是极少的。而小组活动能使学习者个体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练习使用语言,而且也能减轻学习者在初交际时可能产生的焦虑心理,使他们表现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交际为中心的跨越式英语教学模式中的三个教学环节是1,教师引导的师生对话2,学生的两两对话3,学生之间的自主听读。我们通常多用 “pairwork”和“groupwork”来弥补不足,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好学生的小组活动显得很重要。有序的有层次的小组活动能使学习者有更多的机会与更多的人进行言语交际,更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心等。我通过一年多的实验,感觉在跨越式模式下的英语教学课堂中小组互助学习有很强优势,下面我就试验来说一下我的经验:
一、 机会均等,参与活动
小组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内容或不同阶段,采取不
同的分组类型。类型不同,小组的成员也会不断进行调整,这样使全班同学都会有成为自己合作伙伴的机会,使小组的合作内涵更广,使学生随时愿意与同学合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分组的方法:
(1)均衡型:将整个班级成员分成若干个水平相当的小组。这样的分组,有利于在活动中进行小组之间的竞争,使学生感到这种比赛是公平的,而小组的胜负在于每个成员的努力,能调动每个组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也给一些较好的学生一种任务,有利于一些困难生及时得到同伴的帮助,从而缩小同学间的差距,促使全班学生的共同发展。如在教学“plus and minus”的内容,我们可以安排一个“A good teacher”的小组活动,规定每组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做“教师”的经历,而其他学生则积极发言,并最后评出哪组最快时间内最好地完成任务。由于小组水平相当,因此每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争取获得优胜。
(2)分层型:将班级成员按水平进行分层,语言能力较好的学生一组,较困难的学生一组,这样对于学习优秀生来说能够通过互相的学习、交流和比较,能促使他们向更高水平地提高,而对于落后生来说,他们在组中的地位不同于前一种,不再是受帮助者而是互相水平相当的学生,也有利于树立他们自信心,增强他们在活动中的主人翁感和责任感。在小组分层中我们对不同组的学生的活动要求也可以进行分层,使每位学生都有一个奋斗的目标,使每位学生能在自已原有的水平上更高一层。如在教学 “animals”时,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话进行描述。教师则规定学生必须说的内容,然后根据水平要求一些小组加以丰富。并以初定目标进行评价。
(3) 自主型:就是让学生自由搭配,往往学生在自由编组时会
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水平去找合作的伙伴,由学生自己找同伴会使他们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已安排小组活动内容,满足他们的想象,发挥其创造能力。这样能使言语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更加真实。如可以以“Topic”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地与合作者进行角色对话。
小学生由于自主学习能力还完完善,因此教学中应以均衡型小组活动为主,而其它形式为辅,既保证活动的正常进行,又能防止形式模式化,使学生厌烦。但是小组成员应通过找座位、找朋友等方式进行流动,使合作、交流能更广泛,意义更深远。
二、 各施其职 学会活动
由于小学生好动,注意力容易转移,因此小组活动一定要有组
织,小组成员要进行角色分工,以保证每人都有事做,以保证小组学习顺利进行。每个小组可以定几个基本角色:组长(负责活动的顺序并保证人人参与),记录员(记录小组每位成员的评价和自评),噪音控制员(提醒小组成员保持良好的秩序,做一名文明的听众)。小组中的角色分工可以按以下几方面实施。
(1) 预定:由于开始学生对小组活动的程序还比较陌生。因此
教师可以事先明确角色的分工。可以先由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和记录员,由一些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做操音控制员,给他们一定的自我控制的压力,使小组活动能有序进行。例如在刚教完一组单词后,让学生在组内相互检查,由组长安排活动的顺序,又由学生控制秩序,使活动更有效。
(2) 轮流制:随着小组活动的经常化,学生能较熟悉活动的要
求,也养成了较好的活动习惯。这时角色分工可以实行轮流制。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角色,增强他们在小组活动中主人翁感和责任感,而对于一些较落后的学生,让他们担任组长又使他们具有成功感。促进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3) 自由发挥:通过一个阶段的活动后,学生都具有了活动的
的能力和习惯。在有些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相应的或喜欢的角色。在活动中会发现这种情况:当这次活动任务较难时,小组往往会选择一些有能力的同学进行组织,而当活动任务较简单时,又把机会让给了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这种安排都不是在老师的控制之内,使学生学习更自主、生动。
三、形式多样 促进活动
小组活动必须有目标的体现,成果的展示,使学生能够有完成任
务的成功感。小组活动的反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即时性:刚开始活动任务时间不宜过长,而应在课堂上完成,并立竿见影,让学生尝到“摘苹果,吃苹果”的快乐,从而对活动充满亲切和期盼,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以后的活动。如教完颜色后,让学生“draw,colour,cut,stick”等形式完成一幅公园的场景图,并最后向全班同学介绍每组的图画,感受成功的快乐。
(2) 短期性:当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小组活动能力和合作能力
后,教师可以安排一个长期任务,让学生在几天内完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课外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使他们逐渐能在教师的指导外进行自主地活动和学习。例如在教学几种水果后,让学生在课后调查“What fruit do you like?/Do you like…?”最后通过汇报来了解班上最受欢迎的水果及与自己爱好相近的同学,既通过活动巩固了知识,又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和交换信息的习惯。
(3) 长期性:这一目标的确定可以在一个月或一个学期内完
成,这时学生已具有相当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够完全脱离教师的指导,进行一些有创造性的活动。如学会了几种动物后,让学生分组搜集动物的图片(包括老师没教但自己会说的动物),并制成动物手册。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就多了个“心眼”,会关心身边的相关的英语,及时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当组内成员汇集资料过程也是学生互相学习的过程,扩大了学生的信息获得的途径。
总之,英语学习中的小组活动能对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能使学生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表现自己,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言语能力,也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在长期地活动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参考: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6 《英语课堂小组活动实证研究》
《Classroom dynamics》/《课堂活力》 原著Jill hadfield
导读 顾兆立
《Young learners》/《少年儿童英语教学》 原著Sarah Phillips
导读 巫漪云
《英语新课程标准》
《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
- 标签:
- 活动
- 小组活动
- 进行
- 学习
- 能力
- 02
- 学生
- doc
- 英语
- 合作
- 小组
- 互动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