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的初探)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的初探

    许彬彬1 沈冬雨2

    北京市昌平区崔村镇崔村中心小学1 xubianca@gmail.com

    北京市昌平区崔村镇崔村中心小学2 151085334@qq.com

    [摘 要] 建构主义者所提出的支架式教学是指教育者应当为受教育者建构一种对知识理解的概念框架,使受教育者进一步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将支架式教学方式应用在小学跨越式英语对话教学中有利于充分发挥跨越式英语教学的优势,最终达到教育创新、因材施教的目的。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e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raised by Constructivists is to build up a conception framework for learning, and make sure that students could understand what have been taught better. Attempting to practice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in Primary Advanced English Dialogue Teaching could make good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Advanced English Teaching. And this method could realize Educational Innovation and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 建构主义 小学英语教育 跨越式英语教学

    [Keywords]Scaffolding Instruction Constructivism Primary English Education Advanced English Teaching

    1. 源起

    提到支架式教学就不得不提到建构主义,因为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较为成熟的一种教学方式。建构主义最早由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皮亚杰提出。皮亚杰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日内瓦学派坚持从内外因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研究儿童的认知规律。皮亚杰认为,儿童对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是从其本身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建构起来的。这种相互作用包含两个基本过程:“同化”和“顺应”。这两个过程从哲学角度看即使量变与质变及其形成的质量互变,循环上升的过程。

    在皮亚杰的基础理论之上,前苏联教育学家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他认为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对于认知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由此,维果斯基为代表的维列鲁学派提出了“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在受教育者的智力活动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与受教育者的实际能力之间可能存在着差异。而这种差异可以在教育者的指导下进行消除,这种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受教育者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教育者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邻近发展区”。受教育者的这两个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教学可以创造所需要的“最邻近发展区”。所以教学的目的就是在实然与应然之间不断地创造“最邻近发展区”,以便受教育者的水平不断地得到引导性的提高。

    后来的建构主义者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借助了建筑学中的“支架(Scaffolding)”概念来比喻上述思想,其实质就是用上述思想作为学习过程中的支架。通过支架的支撑连接作用将受教育者的智力水平由原有状态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以便做到教学先于发展。

    1. 相关概念

    (一)支架式教学组成部分

    1.搭设支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照“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支架。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学习相关内容,以便顺应支架引导逐步上升。

    4.协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研究使知识得到巩固充实。

    5.效果评价:总结本阶段学习成果,为下一阶段打下铺垫。

    (二)小学英语跨越式教学

    跨越式教学是国家教育部教育创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有两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其一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科学理论;其二是相关学科的创新理论。如果没有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的教育手段,很难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如果没有相关学科的创新理论支持,也很难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与本学科课程的教学结合起来,以便创造一种能够充分实现教与学目的的教学环境。将教学的中心由教师个人转移到学科知识自身上,从而实现由封闭式教学到开放式教学的飞跃。相关学科的创新理论是支撑跨越式教学的灵魂。如果没有合适的创新理论,再先进的教学设备也只是换汤不换药,无法达到提升的目的。因此,寻求合适的创新学科教学理论是教育工作者及研究者的首要任务。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即是对于创新理论的一种探究与思索。通过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来实现支架式教学理念,使支架式教育方式与小学跨越式英语教学得到完美结合。

    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是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所以对话变成为如何将理论转变为语言能力的重要部分。所以支架式教学的尝试突破口就在如何使小学跨越式英语对话教学成为有效的教学过程。

    1. 实际应用尝试。

    针对与母语发音习惯有所差异的特点,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应着重加强对语音和语调的训练,同时也不应轻视语感的养成。

    1. 搭设支架

    按照“最邻近发展区”的概念建立概念支架。上课初期在学生已有英语基础上与学生进行师生对话,调动起学生的英语思维,逐步让学生进入到英语思维中。同时也可以与学生一同唱已学的英语歌曲,用欢快的方式让学生放下学习紧张的包袱,以一种更容易地姿态进入到学习过程中。

    1. 进入情境

    向学生播放准备好的教学短片,让学生从已经建立起来的英语思维中自然的过渡到新内容的学习中。在播放一遍之后,让同学尝试回忆短片中出现的句子和情景。在此过程中应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对剧情的回顾中,让学生熟悉短片的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与教学支架充分接触,养成语言与实际情景相结合的有利局面。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同学生们自由对短片中的内容进行交流,使用中文与英文皆可,但是教师鼓励学生尽量回忆片中出现的英文句子。如果有学生使用到了片中句型或是有意使用片中句型,教师应予以鼓励与肯定。

    1. 独立探索

    教师向学生们再次播放一遍教学短片,并要求在这一次中,学生要独立认真思考,找出片中出现的所有句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比如说,从片中第一句话开始,让所有同学来说第一句是什么,之后再根据顺序依次引导下去。在学生回忆并发表不同意见时,应有针对性地提问。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回答,用来加深学生对于情境中出现的具体语句的对应关系。在最后与学生们一同将短片中的句子通读一遍。

    1. 协作学习

    在带领学生业已熟悉本课重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本课学到的重点句型句式独立造句。之后让学生将自己所造的句子依次向大家念出,与此同时,教师应注意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以便达到进一步引导提升的作用。在此之后,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本课内容自编情境对话。在一定时间后,教师让学习效果较好的小组到教室前面进行表演,同时让学习效果稍差的小组负责找出表演小组所使用的句子以及出现的错误。在这样依次交替进行之后,学生对于本课对话的理解将会达到一个较高的程度,让量变的积累在支架引导下完成质变。

    1. 效果评价

    这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应用,也就是说可以作为当堂的总结,也可以作为下一堂课的课前支架。比较推荐的一种方式是以课后作业的模式将本课对话重点让学生在课后不断回味模拟以便达到切实理解掌握并能够应用的目的。

    1. 较为有效的英语对话支架式教学技巧举例

    1. 补全对话:

    在学习对话中,要慢读,必要时分解读。在跟读几遍后,可以让学生补全教师没说完的部分。比如:My name is Lisa.可让学生补Lisais Lisaname is Lisa。这是个反应练习,可让学生熟练掌握句子。

    1. 快速反应:

    1、 教师读一段对话Dialogue,也可以读一段自己编的短文。

    2、让几个学生担任对话课文中的角色(或人或人物)。

    3、 教师先把整段文章念一遍或讲一遍。

    4、 教师在讲述第二遍的时候,每提到一个人或物,扮演该角色的学生就得马上站起来,如教师讲Saturday afternoon. The pupils are cleaning their classroom. The teacher is with them. (“Teacher”站起来)Look, Wang Hai is cleaning the window (Wang Hai 站起来)

    5、 变化:可编排其内容,如At the Zoo In the Park.

    6、 作用:培养学生理解短文内容,找出关键词的能力。

    1. 支架式英语对话教学总结

    作为建构主义的实用手段,支架式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同时重视学生对于知识的主动探求和主动建构。采用支架式教学方式进行小学英语对话课堂教学,通过五个过程的相互配合,让学生在每一步的学习中掌握英语思维方式、了解语言使用场景、学会对话句型最终解决英语从理论到应用的提升。

    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来说,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要求教师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要大得多,但是达到的效果是传统教学方式永远无法达到的。学习语言的关键在于交流,而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受学习者态度的影响。支架式教学以学习者为本,以鼓励为途径,最终完成学习者自身的蜕变与升华。在跨越式英语教学所提供的诸多有利环境下,使用支架式教学方式是教育者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皮亚杰,《结构主义》,商务印书馆,198411

    [2]林崇德,辛涛著《智力的培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11

    [3]陈英和著《认知发展心理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11

    [4](美)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等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7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7月第1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教学
    • 教师
    • 彬彬
    • 支架
    • 英语
    • 对话
    • 初探
    • 中心小学
    • 学习
    • 学生
    • 架式
    • 冬雨
    • 教学理论
    • 昌平区
    • doc
    • 理论
    • 小学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