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省大连市开发区红梅小学 吕 林 跨越点滴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内容
跨越点滴 跨 越 点 滴
——浅谈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
辽宁省大连市开发区红梅小学 吕 林 LL555·yeah.net
摘 要:“叶圣陶先生一贯坚持‘教材只是一例子’上课时师生死抠课本,死抠教参,没有在课堂上培养阅读能力,一到课外就不知所措,这便造成语文教学的失败。学生的语文学习应该是灵活的、多样化的,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而跨越式发展实验研究给我们的阅读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使学生的阅读量最大限度得到了满足。
关键词:网络 信息化 阅读 自主
一、引 言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类的生活水平在提高,生活理念也在不断更新。阅读活动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已经以锐不可挡之势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当新世纪拉开帷幕的时候,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纭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从而使其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掘。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此,我以“跨越点滴——论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为题谈谈我的认识及做法。
二、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成为阅读真正的主人
长时间以来,人们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其间虽有教师力图改变这一状况,且做出了种种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语文教学整体来讲,仍然是以教师的讲授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占了上风,其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辛苦苦,学生却所获无多。跨越式试验的总体目标是要改变当前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大投入没有大产出、高投资没有高效益”的不正常现象。在完全不增加课时、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力图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从而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让学生成为阅读真正的主人在跨越式发展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1.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学生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尺度——童真、童趣、童心,他们用此价值尺度来取舍阅读内容,因而,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阅读内容。跨越式发展正是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自主选择的平台,学生可以在“资料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小文章来进行阅读,大部分文章也配有精美的插图,学生在获知识的同时也是身心的愉悦和美的享受,由于内容是自己选定的,每个学生的阅读大度都将是积极主动的,有利于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使课堂上呈现出一派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活跃气氛。学生不但在课堂上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而且还能把这个习惯带到家里,使课上课下,学校家庭融为一体。
2.自主选择阅读方法,体现跨越式发展的精髓
学生的语文学习应该是灵活的、多样化的,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1992年大纲小学一年级阅读目标主要是,“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能结合句子理解词语。懂得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认识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二年级阅读目标的主要要求是,“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能初步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课文中用‘词造句的一些方法。”(1994年的大纲调整意见删掉了这个要求)从以上的要求,不难发现学生阅读的要点和顺序是词语、句子、自然段、课文内容,尤其注重词语、句子的学习。这也就是说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词与句,后面的内容要过渡到段与篇。这是遵循从点到面的思路,其中还隐含着这样的内在逻辑,即只有理解了词句,才能理解自然段;只有理解了自然段,才能理解全篇课文的内容。所以,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小学低年级必然重视词句的教学,认为这是基础,也是重点。1992年大纲对阅读教学总体要求也是如此,“阅读教学,各个年级的要求要有所侧重。低年级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随着年级的升高,侧重段与篇的教学。虽然在总体要求中也强调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但是由于突出各年级的侧重点,尤其是各年级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明确地提出从低到高年级的阅读重点是词、句、段、篇。如果说1992年大纲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思路是从点到面,侧重课文中词句的教学,那么2001年课程标准的思路则是从面到点,侧重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无论是阅读富有情节变化的童话、故事,还是诵读儿歌、古诗,注重的是对课文整体的认识。对课文中词句的要求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一方面对词句的要求降低了,1992年大纲要求“理解”,现在是“了解”,即对词句的要求不应该追求准确、深入,实际上对一、二年级的学生也是不可能,只能是大致、模糊地了解,对词句的意思说不出来、说不明白都是正常的。另一方面强调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也说明词语教学思路的转变。原来注重的是对词语的理解,具有追求“挖井”的倾向,现在则追求的是量的累积。懂不懂没关系,只要对这个词语有新鲜感,先将其储存起来。词语作为语言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词语进行积累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是追求词语理解的深入还是注重词语累积的数量,虽然需要综合多个因素来考虑,但是没有量的积累肯定是不行的,同时,积累的过程也包含着一定程度的意义认识。另外,强调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也是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内容,学生从开始阅读就应该养成积累词语的意识和习惯。
二、在网络世界里畅游,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伴随着学生的学校学习生活正式开始,让学生逐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至关重要。2001年课程标准对此特别强调,“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具体阅读要求中也特别地突出这样的要求,如“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对这些课程目标的表述,至少可以做如下的理解。首先,这样的表述意味着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感受快乐的过程,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还处于自由自在的玩耍、游戏状态,突然进入严肃、规矩的学校学习生活,孩子的乐趣需要延伸、继续,同时也要上升到新的层次,开拓新的方法和途径。阅读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为学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世界的视野在拓展的同时也是学生获得快乐的时候。在现实世界得不到的快乐,孩子可以在想象世界中获得。阅读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也提供了挥洒自由与快乐的场合与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从开始上学就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而不是按部就班跟随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的思路与理解,照搬别人的东西,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也由此而快速地发展。
其次,这样的要求也隐含了这样的内容,即教师和教材应该为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创造条件。这就要求所阅读的材料和呈现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能够自觉投入其中,或暗自窃喜,或捧腹大笑,或急切地与人分享。如果学生面对着教材,无动于衷,毫无兴趣,没有喜欢阅读的动力,也就不可能体会阅读的快乐。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的是让学生去读,并且要多读。如果学生还没有去读,而是教师牵着学生,直接进行讲授,让学生死记硬背结论,久而久之,学生便索然无味。应该让学生去读,同时要让学生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乐趣,每位学生获得的乐趣可能不同,带有个性化的色彩,不同乐趣的汇集与相互碰撞,必然丰富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乐趣,也可能激发和产生更多的乐趣。因此,在开始培养学生阅读的时候,学生阅读乐趣比对于阅读材料认识的最后结论可能更重要,只要学生喜欢阅读,其他的事情也会随之迎刃而解,阅读乐趣的获得应该成为评价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小片段:
在教学《一去二三里》学生通过“小喇叭”和“我会认”很快学完了本课的课文和生字。接下来,学生进入“资料城”来寻找他们喜欢的文章来进行阅读。由于本篇课文和数字有关,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学生学起来也很感兴趣,真可贵的是相关的阅读文章也是和数字有密切联系的。如: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对于这样的小文章学生不但兴趣浓厚,而且能很快记住。由于大量的阅读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在这样思维模式的指引下,学生能将学过的知道内化、整理、加工,形成自己的知识能将阅读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升化。有的学生能根据所阅读的内容自己编写小儿歌。如:一只两只三四只,五只六只七八只,只只小猫都厉害,老鼠现了快躲开;一个人,两个人,公共汽车很拥挤;一朵二朵三四朵,五朵六朵七八朵,朵朵花儿都美丽,引来蜜蜂和蝴蝶。
网络给学生的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平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则为教师和学生明确了方向。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因此,阅读教学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体验,鼓励他们在阅读实践中自主探究、张扬个性。
参考文献:
何克抗,网络时代呼唤教育理论创新——对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质疑,
余胜泉 吴娟 林君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002年4月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出版
陶行之 陶行之文集江苏人民出版社
语文新课程标准 人民文学出版 2003年5月
黄济. 教育哲学通论[M].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 9-10.
美〕约翰·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M]. 王承绪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
- 标签:
- 67
- 词语
- 学生
- 跨越
- 阅读
- 点滴
- doc
- 乐趣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