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连开发区第九中学 佟瑶 以跨越式理论为指导进行网络教学软件设计的初探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内容
以跨越式理论为指导进行网络教学软件设计的初探 以跨越式理论为指导进行网络教学软件设计的初探
大连开发区第九中学 佟瑶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全球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发展趋势。全球信息资源的网络化要求人们在网络环境下学会基于资源的学习,学会有效地收集、整理、加工信息。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对于教育亦是如此。由于网络教学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使用了大量的媒体信息技术,因此,它首先体现的是让学生在任何地方、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在网络学校里接受网络教学;其次,网络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同步和异步学习需要。试阐述如何以跨越式理论为指导进行网络教学软件设计。
【关键词】网络环境,跨越式发展,探究,新课程理念,教学模式改革,开放式教学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我们所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寻找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对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信息资源,有一个深入的思考,其中包括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信息的组织方式,以及它们与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学习类型、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网络环境下,师生关系与传统教育环境下的师生关系相比,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送给学生,而是学生学习的“拐棍”,帮助学生处理来自广阔天地的信息,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也不再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聆听教师一再重复的事实与理论,而是怀揣各自兴趣和需要直接与客观世界对话。这,也许可以称之为网络远程教学模式;这,也许比将“家教” 、“补习班”搬到网络上更具重要的实际意义。
网络远程教学模式依靠现代通讯技术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教育传播的范围和时效,使教育传播不受时间、地点、国界、气候等影响,真正打破了明显的校园界限,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概念。学生能突破时空限制,接收到来自不同国家、教师的指导,可获得除文本以外更丰富、直观的多媒体信息,共享世界各地图书馆的资料。它可以按学习者的思维方式组织教学内容,更可以由学习者自行控制和检测。这就使传统的教学由单向转为双向,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同时学生的个别化学习也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远程教学中的反馈问题也不再是难题。
1. 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主要是指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通过各种形式的信息媒体,如文本、声音、影像和信息交互技术,使不在统一的地点和在不同的时间里,教师与学生能够相互联系而完成某特定课程任务的教学活动。
由于网络教学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使用了大量的媒体信息技术,因此,它首先体现的是让学生在任何地方、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在网络学校里接受网络教学;其次,网络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同步和异步学习需要。
另外,网络教学更侧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积极有效指导。学生必须有非常好的自制力和主动性,积极参加师生的学习讨论,自己指定学习计划,充分利用教师的指导、同学的合作和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完成学业;而教师主要的工作是为学生提供完备的学习资料,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指导,并很好地组织学生间互相合作与讨论等活动。
2. 物理网络教学设计
物理网络教学可以将课堂演示、个别化学习、合作学习、远程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集于一身,使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有助于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进度。设计物理教学网络的内容、结构和功能时要突出以下几方面:
①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要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在学习内容方面,既要有必学知识,又要有选学知识;既要有陈述性知识,又要有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既要有概念规律等核心性知识,又要有物理现象和事实等背景性知识;既要有理论,又要有实验设计和探索以及应用。在学习方式方面,既要有讲解、演示式,又要有发现探索式;既要有网络广播式,又要有个别辅导式和小组讨论式;既要有有利于课内学习的方式,又要有有利于课外学习的方式。
②采用适合学习者学习特征的认知导航路径。帮助学生掌握网络资源检索利用的正确方法,提高对信息利用的目的性。通过提示学习目标和特定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自主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策略,从而帮助学习者准确评估学习、预测学习进程。
③重视问题设计,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和交流的环境。根据学习任务和学生特征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其主动参与,提醒其自我监控。同时,要设计灵活多样的回答方式,如论坛、聊天室、电子邮件、电子笔记本等。
④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有意义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的丰富性是物理教学网络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例如可以设置“基本知识”“重点难点讲析”“课件与演示”“复习与练习”“相关资料”“物理学家”“物理实验”“物理前沿”“应用与探索”“在线学习”“疑难解答”“在线交流”等栏目。
3.网络环境下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①信息过载。如果接收的信息流量太大、太乱,针对某个接受者来说,就会出现信息过载的可能。引发信息过载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信息源、传播途径和学生受众三个方面。从信息源方面看,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广泛地引入了图像、动画、视音频等信息表现形式来对教学内容进行体现,当运用了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表现形式,或者不是能够最佳地表现某一教学知识的信息表现形式时,信息过载现象就会被引发。教学内容的排列方式和显现顺序以及对信息的约束能力也是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在传播源头引发信息过载的重要原因。从传播途径方面来说,容错能力差、交互性程度不高、操作提示不明确等都容易引发学生学习的厌烦心理,造成学习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当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应用于个别化学习时,学习者需要不断定位,在每个节点前都面临着“找出路”的问题,学习者需要不断进行判断与决策,为此有时可能耗费大量的心理努力,但仍然一无所获。这两方面都造成教学信息的无序传递,引起认知过程的无组织。 从学生受众方面来分析,对于接收到的新信息,学生受众只有具有理解此信息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已有经验积累),即和此信息具有共同经验范围的重叠,一个自然的认知和理解过程才能形成,进而完成一个信息学习的过程,而且两者在传递的信息上的共同经验范围重叠越大,接受者的理解、传播的效果越大。如果接收到的信息远大于接受者的经验范围,就会发生信息过载。
②漫游和迷向。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中,学习者具有自由转移的灵活性,但同时这种自由也带来了迷向的可能性。由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信息容量大,内容、形式丰富多样,结构关系复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由选择,当学习者从一个位置移向另一个位置,从一种学习移向另一种学习时,如此经过几次移动后,就可能迷失方向,难以回到最初的出发点了。多媒体网络的组织结构是超媒体结构节点、链、网络三者的组合,一个“屏幕”上的各个节点具有相等的被访问地位,读者在某一时刻要访问哪个节点,设计者是无法事先预计的,读者的阅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即超媒体对信息具体内容的显现方式是无序的。所以,往往无法控制学生的访问方向,也就无法控制学生的学习起点和步骤,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无序学习,导致学生漫无目的的转来转去,这就是所谓的“漫游”。漫游与学习的循序渐进的要求是相抵触的。在多媒体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更需要有效的指导,因此,设计多媒体网络学习环境时,要重视和加强导航系统或帮助系统。
4.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模式及软件设计策略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是教师和学生在网络上分别进行教和学。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包括网上资料)及自己查找的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学习,并利用网络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总结和反馈。
在网络氛围下,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网络教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通过浏览教师精心设置的多媒体网络课件以及Intemet上的丰富知识资源,初步形成一定的知识架构,再通过和其他同学讨论及接受教师个别辅导,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
教师应介绍搜索信息的方法,如关键字搜索和分类搜索等。让学生体验了搜索的方法后,教师可适时安排学生进行交流。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上网中学会查找信息,并进行选择、分析、归纳,。
5.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及软件应用策略
首先是提出问题。教师应本着创造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的原则,组织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浏览相关网址,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提出研究方向,将这些资料通过E-mail或BBS等形式提供给其他同学,志同道合的同学可以组成一个研究小组。
二是探索研讨。在确定需要研究的问题后,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点和结论。研究者通过网络建立相关的信息资源库,运用E-mail、BBS和QICQ等形式,收集和整理有关资料,并经过分析、综合、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为学生提供收索信息的途径,指导学生在网络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 何克抗现 1008752.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何克抗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物理课程解读》,2002
年6月出版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
- 标签:
- 进行
- 教师
- 信息
- 网络
- 软件设计
- 学习者
- 跨越式
- 初探
- 网络教学
- 学习
- 学生
- 70
- 指导
- doc
- 理论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