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啤酒泡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啤酒泡

    啤酒泡引出了科学灵感

       1960年,年仅三十四岁的美国原子核物理学家格拉塞尔(1926—),因发明气泡室,一种探测高能粒子运动径迹的仪器,而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你大概不会相信吧,格拉塞尔获奖研究的灵感,竟然来自啤酒泡!

      那是1952年的一天,被怎样探测高能粒子飞行轨道问题所困惑的格拉塞尔正在喝啤酒。他把啤酒倒进玻璃杯以后,目不转睛地凝视着杯子里的啤酒泡。

      看着这一情景,旁边的人小声地议论开了:“瞧,这小伙子倒了酒以后不喝,傻呵呵地看起酒泡来了。”“是啊,啤酒泡谁没见过,有什么好欣赏的!” 

       格拉塞尔似乎没有听见别人的议论,一个劲地自言自语说:“哎,这啤酒泡冒得多有意思啊!不管泡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它们总是很有程序地上升,而不是乱七八糟地瞎跑;这一串串的气泡,又都是从杯底和杯壁光滑的表面上不平整的地方冒出来的。”

      “咳,这有什么稀奇的!”一位朋友不以为然地插了一句,“所有的啤酒都这样冒泡,冒一会儿,里面的气体就冒完了。” 

       “气体是冒完了吗?”格拉塞尔咕噜了一句。

      “这样”,那位朋友举起酒杯说,“透过光线一瞧就知道,里面确实没有气泡了。”

      “不,”格拉塞尔摇摇头说,“冒过气泡的啤酒里还含有许多气体。”
     
       “怎么见得?”

      “这是可以用实验证明的。”

      格拉塞尔说完,把一粒沙子放进酒杯里,只见沙子一边下沉,一边从它的四周不断冒出气泡;在它沉到杯底后,气泡依然接二连三地往上冒。接着他又放进许多粒沙子,啤酒就象开了锅一样,大量的气泡从沙粒周围往上冒,直到溢出杯外。

      放入沙粒的啤酒冒气泡这件事,给了格拉塞尔极大的启发。他回到实验室,就发明了核物理研究的基本工具之一:气泡室。当电荷粒子穿过液态氢(也可以是液态氦(hài)、丙烷(wán)、戊烷(wán)等)时,液体就会发生“沸腾”。这好比在啤酒杯中放进沙粒一样。结果,在粒子经过的地方产生不少气泡,从而清楚地显示出粒子飞行的轨迹。

    • 标签:
    • 气泡
    • 啤酒泡
    • 粒子
    • 放进
    • 拉塞尔
    • 气体
    • 啤酒
    • 沙粒
    • 沙子
    • 一句
    • 朋友
  • 加入的知识群:
    • 第7单元
      • 跨越式
      • 教学资源
      • 第7单元

      第7单元

      普通类 暂无评分

      kuayue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