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育王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阿育王
阿育王
阿育王是古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又称为“无忧王”,他的祖父是旃陀罗笈多。
公元前325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从印度河流域撤守,另在旁遮普设立总督,并留下一支军队。这时,旃陀罗笈多率领当地人民揭竿而起,赶走马其顿军队。随后,又推翻难陀王朝,建立新的王朝。由于他出身在一个养孔雀的家族,因此,后人称其王朝为“孔雀王朝”。
?阿育王的父亲是宾头沙罗,阿育王只是众多王子中的一员,从小就特别崇敬释迦牟尼,喜欢听佛陀成佛的故事。他对兄弟们说:“佛教可以教人消灭欲望,使人安分守已,这对治理国家很有用处。”
公元前273年,宾头沙罗王病逝,阿育王与兄长间发生王位争战,杀了兄弟姐妹99人才夺取王位,并于四年后正式举行登基典礼(灌顶信仰式)。即位后八年,阿育王征服德干高原东北部的羯陵伽国,由于目睹征战死亡的惨状而深觉后悔,于是停止以武力扩张领土,代之以“法”的征服。
所谓“法”,意指人们必须遵守的普遍理法。阿育王为了使国人知晓此一行政方针,并能顺利推行,在领土内建立了许多石柱,刻上诏敕,至于国境地方则另造磨崖的诏敕。内容如是:“对父母应柔顺,对长辈应恭敬,对生类应怜悯,应讲实话,务须力行这些法的功德。同样地,弟子宜尊崇其师,对亲族宜行适当之礼节。”尤其对“虔敬的心、生命的尊重、诚实的态度”方面,更是各地刻文所强调的。阿育王在向民众劝导普遍道德律的同时,本身也致力于自我笃行;此外,他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因此,阿育王禁止无益的杀生,为民众与动物兴建医院及药草园,为旅客设立休憩之所或植树成荫于街路之旁,对贫民施舍,并朝拜佛陀的圣迹,建立许多佛塔,更在首都进行佛典的搜集与整理工作(第三次结集)。
由于阿育王的积极支持,使佛教由摩揭陀地方的宗教蜕变发展成为普及于全印度的重要宗教。王族之中亦有出家者,毗邻地方如克什米尔(历史上称迦湿弥罗)、犍陀罗、西旁遮普、大夏、尼泊尔、缅甸沿海各地均有传教使节。其中派遣王族玛印达(Mahinda)等到锡兰去传教一事,使锡兰迄今仍为南传佛教重心,这可说是阿育王所奠定的基础,阿育王不遗余力的提倡,终于使佛教发展成为世界宗教之一。
阿育王虽积极的保护佛教,但同时也容许其它宗教的存在,婆罗门教、耆那教等也都受到国王的支持而得以共存。这种对各宗教的宽容政策,成为此后印度君主之间的一贯传统态度,这的确是令人崇敬的大事。 -
-
- 标签:
- 地方
- 普遍
- 佛教
- 成为
- 各地
- 宗教
- 民众
- 阿育王
- 王朝
- 印度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