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沫若的故事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郭沫若的故事
这孩子将来准有出息
思考:
1、那个自然段是概括介绍郭沫若的?
2、文中“敏捷”还能换成什么?
童年时代的郭沫若,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他喜欢思索,想像力很强。
郭沫若6岁那年,有一天,家塾里的沈先生带学生到小溪边钓鱼。回来后,沈先生写了“钓鱼”两个字,问学生:“谁能对上这两个字?”先生的一四是想靠靠学生会不会做对子。
做对子有一套规则,要求意思相对,而且字数还要一样多,郭沫若当时还没有学过做对子,但他看到“钓鱼”两个字后,马上联想起前几天刚看过的木偶戏《杨香打虎》,于是,脱口而出:“打虎!”
“对得好!对得好!打虎对钓鱼,不仅字句整齐,而且内容好,有气魄(pò)!”先生又惊又喜,竟拍着桌子叫好,倒把郭沫若吓了一大跳。
放学时,沈先生抚摸着郭沫若的头,向郭沫若的父亲称赞说:“这孩子出口不凡,才思敏捷,将来准有出息!”
-
-
- 标签:
- 学生
- 倒把
- 脱口而出
- 郭沫若的故事
- 郭沫若
- 钓鱼
- 对子
- 孩子
- 先生
- 得好
- 两个字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