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是北京,课文拓展,凉 粉,爱 窝 窝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故乡是北京,课文拓展,凉 粉,爱 窝 窝
凉 粉
凉粉(漏鱼、刮条)是北京小吃中时令食品。凉粉色泽洁白,晶莹剔透,嫩滑爽口。有诗称赞:“冰镇刮条漏鱼穿,晶莹沁齿有余寒。味调浓淡随君意,只管凉来不管酸。
凉粉要用绿豆制的淀粉为原料。先将绿豆淀粉用水化开搅匀,锅内盛水烧开,待将要开时将化匀的绿豆淀粉倒入,边倒边搅,搅均匀后,盛入大瓷盘中晾凉,放入凉水浸泡,即成凉粉。吃时用刮挠(一种刨凉粉的工具)沿着凝结的凉粉刨出条,放入碗内,浇上好酱油、醋、蒜泥和胡萝卜丝、芝麻酱、辣椒油拌和,这种凉粉叫刮条。还有用刀切成小长条块的,也是浇上面的佐料食用。
另有一种凉粉叫漏鱼,它用开水搅拌后和绿豆淀粉成糊状,倒入架在缸上漏盆中,缸内放半缸凉水,淀粉从漏盆的洞内漏出,像蛤蟆骨朵儿,一头圆一头尖。食用时用漏勺将凉粉捞出盛在碗里,浇上佐料即可。 但因凉粉全是淀粉,不易消化,老北京流传这样一首歌谣:“粉有拨鱼与刮条,洁明历历水中漂。让君选择让君饱,只管酸辣不管消。”
爱 窝 窝
爱窝窝,北京传统风味小吃,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所以爱窝窝也属春秋品种,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
爱窝窝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的《酌中志》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可见这种食品是用糯米洗净浸泡,尔后入笼屉蒸熟,晾凉后揉匀,揪成小剂,摁成圆皮,包上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拌和成馅,就成了明万历年间称之为窝窝的食品。但为什么后来又成为爱窝窝呢?在清人李光庭的《乡谚解颐》一书中找到了说明。因为有一位皇帝爱吃这种窝窝,想吃或要吃时,就吩咐说:“御爱窝窝。”
后来这种食品传入民间,一般百姓就不能也不敢说“御”字 .后来这种食品传入民间,一般百姓就不能也不敢说“御”字,所以省却了“御”字而称“爱窝窝”。此小吃在明代已流入民间,明代《金瓶梅》中记录当时流行的美味中就有爱窝窝.
爱窝窝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经蒸熟的,馅也用桃仁、瓜仁、芝麻仁和白糖事先炒好,所以做得之后就能食用。故《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白粉江米入蒸锅,什锦馅儿粉面搓。浑似汤圆不待煮,清真唤作爱窝窝。”还注说:“爱窝窝,回人所售食品之一,以蒸透极烂之江米,待冷裹以各式之馅,用面粉团成圆形,大小不一,视价而异,可以冷食。”
“爱窝窝”在元代即已有之,名“不落夹”。因明代帝、后喜食,就成了明宫小吃,称“御爱窝窝”。后来传入民间,衍化为"爱窝窝",亦作“艾窝窝”。
-
-
- 标签:
- 凉 粉
- 淀粉
- 这种
- 课文拓展
- 绿豆
- 凉粉
- 语文
- 糯米
- 爱 窝 窝
- 民间
- 窝窝
- 食品
- 故乡是北京
- 明代
- 北京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