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的咖啡馆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巴黎的咖啡馆
【小问题】 从本文中你感受到了巴黎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巴黎的咖啡馆(节选)
朱迪
巴黎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也是二十四小时不停转动的城市。世界各国的游客涌入了巴黎,很快调整了时差并且融入这个城市。地下铁和地面的街道,在我眼中的各国游客,突然间也变得像巴黎人一样忙碌,只是前者奔向名胜地和购物中心,后者奔向各商业区的写字楼。大家都想喘口气的时候,就不约而同地聚到咖啡馆里来。这一杯咖啡,理所当然能聊出十几种不同的语言。
巴黎人认为时间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无论生活多么紧张、忙碌,他们一定会留了时间在咖啡馆。巴黎人在咖啡馆里喝浓缩咖啡、喝酒、喝饮料,还喜欢看书、看报纸、看漫画,抽雪茄、吃冰淇淋,约会情人或陪着狗儿晒太阳。人们喜欢喝黑咖啡,也称为Expresso。咖啡馆里的小圆桌相隔很近,但人们的谈话却相互不会干扰。法国人似乎从小就懂得咖啡馆的文化,每个人也都是咖啡馆的常客。
巴黎的咖啡馆是法国文化的一种代表,许多的历史名人轶事都与咖啡馆相关联。
1686年由意大利人普洛可普(Francesco Procopio)先生创办了巴黎的第一家咖啡馆,位于圣日耳曼区的普洛柯普(Le Procope)咖啡馆。这家咖啡馆颇富历史传奇,十八世纪时伏尔泰是这里的常客,十九世纪时则是巴尔扎克和雨果最喜爱的咖啡馆之一。当年美国作家海明威和英国作家詹姆斯都曾在咖啡馆内写作。后来,沿续发展下来的咖啡馆成了巴黎文化与生活的重要部分。
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从二十世纪初开始变得咖啡馆林立,文人雅士进进出出。那个时代被喻为“咖啡文化时代”。在巴黎,相信没有一间咖啡馆的格调是相似的。大部分咖啡馆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与文化,还有它们各自的历史与背景、声望与命运,就如人生一样,充满了悲欢离合。比如左岸Les Deux Magots、La Palette和右岸的Café Beaubourg、Café de La Paix。
作家米契尔(D. G. Mitchell)在其回忆录里有一句名言:“来到巴黎没有参观咖啡馆,就如同到了埃及没看到金字塔一样。”
也许巴黎的咖啡馆不但要参观,而且还一定要亲临其中,去感受一杯浓缩咖啡的魅力。我的一些朋友原来没有喝咖啡的习惯,自从巴黎旅行回国后,不但上了咖啡的瘾,还经常去泡咖啡馆,甚至自己买起了咖啡机和咖啡豆在家中煮咖啡。对于有些特殊人群,咖啡馆具有非凡的磁场,离开了它宛(wǎn)似失去了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这个世界上也没有哪个城市,像巴黎的咖啡馆那般,给人们一个自由且独立的精神世界,一个充满想像、超越平凡生活的世界。没有咖啡馆,就无法构成巴黎的街道。没有咖啡馆,巴黎人的生活也就失去平衡。
在咖啡馆,有人喜欢选择室内的位子,透过玻璃窗观看街道的景象。也有人喜欢选择露天的咖啡座椅,在深褐色的遮阳伞下闲谈、读书或听音乐。无论是白日或夜晚,露天的座位都是我喜爱的。下午或黄昏,沐浴在巴黎温暖的阳光下;夜里,沉醉在凉爽的微风里,咖啡的熏香环绕在空中,飘向浪漫多情的巴黎街头。
我属于一个凌晨写作的人,偶尔在午夜前去对街的夜间咖啡馆里泡一个小时。这时刻对于我很重要,一杯咖啡或一杯红酒慢慢地酝酿起写作的灵感,能把旅行经历一点一滴的感悟积淀下来。在巴黎的午夜街头呼吸着自由的空气,这夜间的咖啡馆除了喝咖啡的人,还有喝酒的人,有思索的人、阅读的人,还有孤独的人。
人生的孤独宛如一杯浓缩咖啡,醇香又包含苦涩的味道。人生的回忆宛如咖啡的熏香,环绕在空中久久不散。喜爱泡咖啡馆的人都是孤独的,内心却又渴望与别人交流。每个孤独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这一杯浓缩咖啡就是非常忠诚的倾听者。
-
-
- 标签:
- 巴黎的咖啡馆
- 巴黎
- 咖啡
- 生活
- 咖啡馆
- 文化
- 孤独
- 一杯
- 的人
- 喜欢
- 城市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