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一头战象——背景知识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最后一头战象——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
1、沈石溪简介
沈石溪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1969年初中毕业赴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八十年代初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已出版500多万字作品。现为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军区创作室专业创作员。
《第七条猎狗》、《一只猎雕的遭遇》、《红奶羊》等连续三届获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退役军犬黄狐》获1987年上海园丁奖;《圣火》获“90世界儿童文学和平友谊奖”;《狼王梦》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象母怨》获首届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大奖;《混血豺王》获第四届宋庆龄儿童文学提名奖。
作品还多次被收录进中学语文教材,《脸色苍白的伙伴》选入全国初中第三册语文教材,《斑羚飞渡》被选进全国初中第四册语文教材,选进河北省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新课程教科书语文读本第二册,《相思鸟的爱情》被选进河北省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新课程语文读本第二册,还有一些作品被选入初中语文辅读教材。
作品在台湾省获得良好声誉,《狼王梦》获台湾第四届杨唤儿童文学奖,《保姆蟒》获台湾行政院新闻局96年度金鼎奖优良图书出版推荐奖,《狼王梦》、《第七条猎狗》、《保姆蟒》、《牧羊豹》、《黑熊舞蹈家》等六部作品还被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台湾儿童文学学会、台北市立图书馆、《国语日报》、《民生报》、《儿童日报》和《幼狮少年》评为“好书大家读”年度优选少年儿童读物奖。2、关于沈石溪的知青生活
沈石溪1952年出生于上海。1969年初中毕业时,正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他选择了去云南,因为云南是动物王国,而他非常想养一条真正的猎犬。他在西双版纳的一个寨子插队落户,住进一位名叫波依嫩的傣族猎手的竹楼里。
那一段知青生活,给了这位来自城里的少年书生非常难得的阅历,他在自述中写道: “我经常跟着房东波依嫩老人上山打猎。我亲眼看见,公斑鸠被金竹箭射落后,母斑鸠飞到我们头顶屙屎;母灵猫被铅弹射中胸膛后,拼出最后一点力气朝它的窝相反的方向奔跑,因为窝里还有一对小宝贝;一群长着锋利獠牙的野猪被两只老虎看管着,成为虎的肉食仓库而无所作为;树冠上的大青猴被猎人的枪弹打中,摔落在地,一只前爪掌向我们作摇手状……
“有时我们走得远了,当天回不了家,就在山上烧堆篝火过夜,波依嫩就会聊出许多关于打猎的故事来。”
渐渐地,文弱书生也变成了一位打猎高手。原始的自然风情迷住了沈石溪,他在云南边疆一呆就是18年。他于1975年在当地应征入伍,开始了军旅生活,并成为一位成熟的军旅作家。
《第七条猎狗》是沈石溪的成名作。这篇短篇小说,展示了他非同寻常的讲故事的能力。
3、关于战象
战象
战象也许算是战场上应用最早的恐怖武器了。它们主要的作用是在冲锋时踩踏并冲破敌军阵线。冲向敌军的战象不仅能在敌军中制造惊恐和慌乱情绪,而且还可利用马不习惯大象散发的气味这一特点,令敌军战马受惊失蹄。与骑兵的战马不同,战象的皮很厚,轻易不会受伤,即使步兵的长矛阵也很难挡住它。
距今4千年前,印度河谷的人们最早开始驯养大象;但后来,这些经过驯养的大象则被引入了波斯帝国。战场上的大象清一色都是雄象,这是因为它们速度较快,更加勇猛好斗。此外,大象还担负着运送重型物资的工作。
战象的杀伤力在于其粗蛮刚猛的劲力。在冲锋中,战象的速度可达每小时30英里,一旦冲入敌军阵营,便肆意践踏,挥舞锋利象牙横冲直撞。而在第一波攻击中逃过一劫的士兵不是被撞到一边,就是吓得畏缩不前。4、象冢
象冢
象冢,传说每一只预感到生命即将结束的大象,都会在有限的生命最后的几天,走到丛林的深处,沿着象道,去那传说中的归宿。神秘的象冢,有着数以百或千记的象牙,那简直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宝,可惜,到现在为止,从来没人知道象冢是什么样的。5、大象——斯里兰卡记忆
在斯里兰卡的一年,有幸于他们本地的假期期间,有过一次为期4天的出游。将这个小小的国家山上海边可去的地方转了一遍。也看了他们的象园。斯里兰卡最具代表性的动物就是大象。象园里其实大象也不是太多了。人工饲养也算是对大象的一种保护吧。不过,总还是看到了比较集中的大象家庭。还有顽皮的小象。看来天性如此,就连稳稳当当敦厚老实的大象,小的时候也很顽皮不安分。一头小象就在妈妈的身边跑来跑去,一会追着游人,用身子顶撞,惊得我们大笑着逃开。一会又对我们视而不见,独自在那甩自己的鼻子。象妈妈对孩子宠爱有加,时不时的用长鼻子抚摸小象,一副天伦之乐的景象。
那一天还有幸看到了大象洗澡,管理员将象群赶到一处开阔的河边。大象就自由自在的享受水中时光了。我是大着胆子摸了它一下啊:
斯里兰卡一直是将大象当作神物敬重的。记得我曾看过一段象塚的故事,说是大象都有自己家族的象塚,不论它们走的多远,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都会找回到自己的象塚,用长牙挖坑将自己埋起来。如此有灵性的动物,怎不令人钦佩。怎么还有那些偷猎者为了金钱而猎杀它们?不怕遭报应吗?6、边陲御敌 保家卫国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的南部,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聚居着10多个民族,其中以傣族人口最多。这里居住的少数民族,基本上都还保留着各自特有的文化和生活习俗,他们居住竹楼,吃竹筒饭,佩带彩色缤纷的头饰和穿统裙。作为一个风景旅游胜地,西双版纳是很有特色的。
半个世纪以前,西双版纳是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大后方,在宣传抗日,抵制日货,积极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组织各种抗日“后援”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国民革命军远征的第六军九十三师全体爱国将士在西双版纳各族各界人士大力支援下,英勇抗日,为保卫祖国、保卫家乡立下了汗马功劳。
抗日战争初期,西双版纳镇越县、车里县、佛海县、南峤县和宁江设治局,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整个抗日时期的宣传、动员、组织基本上集中在佛海县。抗战爆发后,佛海县以工商界人士为主,自发组织起“佛海县各族各界抗日救国后援会”,宣传抗日道理,唤醒民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支援前方抗战。
佛海县教育局长李拂一先生提议由县商会会长周文卿先生牵头,召开佛海各阶层人士会议,商量成立抗日组织事宜。1938年1月正式成立“云南省抗日后援会佛海分会”,由李拂一任会长,周文卿任副会长,苏甦新任总干事,刘献廷任副总干事,下设清查抵制日货和抗日文娱宣传两个组。商会提供活动经费,分会成立后立即投入活动,在佛海县城广泛宣传抗日。会长李拂一利用自家收音机将听到的国内抗日战争的消息由宣传组的队员们及时传播出去;佛海五天赶一次正街,正街天的头天下午,抓住边远山寨的群众和邻县的行商小贩都要来佛海住宿的时机,积极进行街头宣传。一大早,宣传队员手执标语小旗,边唱边跳边演讲,汉语宣讲完后,又用傣语宣讲,使边疆少数民族也懂得了抗日救国的道理。
在抵制日货方面,除了广泛宣传自觉抵制外,后援分会还采取了一系列强制措施。
当时的西双版纳,交通十分闭塞,马帮到内地贩运货物十分艰难,不但要冒险跨越澜沧江,而且马帮单程到普洱也要十天,到昆明少不了一个月。所以,很多做生意的人都不愿到内地贩货,而是到离佛海县只需六天路程的缅甸景栋购货。清查抵制小组请县长李毓茂出面,函请思茅海关打洛分卡卡长刘肇炎给予帮助,对报关的日本货一律禁止入口,有效地阻止了日本商品流入佛海市场。有少部分不经海关入口的日货,先是采取登记造册,初次贩卖为不知者,只要写出书面保证下不为例,一般允许原货主将货卖完。如若查出是屡次贩卖,除没收全部货物外,还要处以货款两倍以上的罚金。经过各阶层人士共同努力,各工商户开展自清互查,海关人员全力协助,很长时间内佛海市场基本上制止了日货。
-
-
- 标签:
- 大象
- 西双版纳
- 抗日
- 敌军
- 宣传
- 斯里兰卡
- 作品
- 抵制
- 儿童文学
- 日货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