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匆匆 朱自清简介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匆匆 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简介

       生平: 朱自清 (1898.11.22—1948.8.12) 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1912 年入高等小学, 1916 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 年 2 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920 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 1922 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 1923 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 年 8 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 1927 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 1931 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 1932 年 9 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 1946 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著作: 朱自清有著作 27 种,共约 190 万言,包括 诗歌 、 散文 、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 1953 年开明书店出版的 4 卷《朱自清文集》。 1988 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 6 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 “ 五四 ” 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 1923 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1928 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 ── 七毛钱》《白种人 ── 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 自然 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 小品 ,《 绿 》《 春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 语言 洗炼, 文笔 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 “ 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 ” 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

        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 -- 七毛钱》、《白种人 -- 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及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 标签:
    • 荷塘月色
    • 这一
    • 散文
    • 表现
    • 匆匆
    • 背影
    • 比喻
    • 创作
    • 一组
    • 清华大学
    • 朱自清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