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名人——用拴钥匙的风筝捉天电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科学名人——用拴钥匙的风筝捉天电
用拴钥匙的风筝捉天电 18世纪中叶,科学还没有揭开雷电现象的秘密,人们常把雷电同上帝发怒联系在一起。富兰克林是不信上帝的,他想揭开这个奥秘。
1752年有一天,富兰克林正在用一连串莱顿瓶作实验,在一旁观看的妻子里德不小心碰了一下莱顿瓶,顿时电光闪起,她尖叫了一声倒在地上。富兰克林扶起妻子之后,为刚才发生的轰响和电光吸引住了,他联想到雷闪现象中的雷声和电光,于是设想天上的电很可能和地上的电是一样的。为了证明天电和地电是同一种物理现象,他于是设计了一个著名的捉天电的风筝实验。
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富兰克林和儿子威廉一起来到野外,在一个棚子附近放起风筝来。这是一只特殊的风筝:用两根很轻的杉木条做成一个十字架,把一块丝绸手帕的四角扎在十字架的末端。一根尖细的铁丝固定在十字架上同水平方向垂直的木条的一端,使铁丝向上伸出一英尺或更多些;在牵引风筝的线的末端,系有丝绸带,再在丝绸带同风筝线相连结的地方,拴上一把钥匙。富兰克林用一只莱顿瓶来收集天电。
在一次雷闪中,风筝线上的绒毛头竖了起来,同时钥匙和富兰克林的手指之间闪出一串串电火花。这时候受到猛烈电击的富兰克林忘却了雷击的痛苦,欣喜地向身旁的儿子喊道:“我受到电击了!现在可以证明:雷闪就是电。”接着,富兰克林又通过钥匙,使莱顿瓶充了电,用来做电气实验。就这样,他终于揭开了雷电现象的神秘面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完全一样的。
想一想:
1、在短文中“神秘面纱”指的是什么?事实上雷电现象的奥秘是什么?
2、富兰克林怎样揭开了雷电现象的神秘面纱?
3、富兰克林研究雷电现象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其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
-
- 标签:
- 实验
- 神秘
- 富兰克林
- 钥匙
- 天电
- 莱顿瓶
- 电光
- 雷电
- 风筝
- 现象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