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展阅读二,一位残疾老人的故事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拓展阅读二,一位残疾老人的故事

    一位残疾老人的故事

    小问题:残疾老人为什么要办学校呢?

    在安溪县偏僻的大山深处,住着一位年近八旬的残疾老人,左手拄着拐杖,身体佝偻得与地面几乎成90度的直角了。但就是这位老人,为一所山里的中学付出了几十年的心血……

    一、老人像一棵饱经沧桑的树

    若不是亲眼所见,我很难将这位老人与一所已渐成规模的、普通县立中学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他人已年近八旬了,就依靠着左手的一根拐杖、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因患有白内障多年,缺钱医治而失明),在重孙的
    搀扶下,拖着残疾的身体,艰难而又执著地跋涉在村里的山路上,为村中学的建设倾注了满腔的热情,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见到老人时,是在他居住的简陋破旧的老房子里。他最近胃肠出血,身体不太好,他的手上、脸上满是老人斑,满脸的皱纹如菊花般盛开。此时的老人显得那么衰弱,仿佛一棵饱经沧桑的老树,在经历人生几十年的
    风雨后,其斑驳粗砺的树干已不再挺拔,那佝偻着的身子,尽是岁月遗下的印痕。一同前往的学校领导动情地说:
    如果当初没有他执著办学的决心,没有他向海外侨亲募集资金、倡导兴学治愚,学校就不会有今天这样
    的面貌。

    安溪县镇西中学距离凤城二十几公里处的魁斗镇镇西村,其四周由巍峨的群山环绕着。校园占地面积约2810平方米,二层石砌的教学楼坐北朝南,紧靠着宽阔的操场;另两幢三层的综合楼与实验楼相邻,形成一个
    T字形,都具有典型的闽南建筑特色。整个校园看起来错落有致,在大山宽阔的怀抱里、在一片绿荫的掩映下显得格外醒目,成为大山深处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学校设有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等,教室里开辟了英语语音广场,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

    二、几十里的山路,老人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挪

    老人名叫黄辉煌,192251日出生于新加坡,8岁时跟随父母回国定居。12岁那年,他的左腿不慎跌断了。

    那个年代社会动荡不安,又缺医少药,家境贫困的他无钱医治,后来在好心的乡亲们的支持下,负债求医,腿算是保住了,却落下了终身残疾,不能独立行走,而要靠拐杖的支撑来保持身体的平衡。也正因为如此,悟性极好的他更加发奋读书,立志独立。他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要当一名小学教师,以帮助那些与他有相似境遇的山里孩子们能自立自强。1940年,18岁的他提前一学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时的德化师范(现南安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前身),该校的生活费、学杂费全免,并且一年还免费提供两套校服,这对处于困窘中的他来说无异于是件天大的好事。

    就这样,老人凭着一根拐杖,以惊人的顽强毅力,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完成了学业,实现了少年时的愿望,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此后他执教几十年,历任过教导主任、小学校长,还获得过模范教师的称号。19936月从教育战线上退了下来,但他仍然关心着学校的发展。

    苦中有乐的教书生涯,让老人感受颇深。其时,魁斗乡镇西、镇中、镇东三个自然村方园几里却没有一所中学,许多适龄儿童上学极为不便,往往要徒步到几十公里外的地方去上学。山路漫长崎岖,令不少学子望而
    却步,加上地处穷乡僻壤,贫穷的帽子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很多孩子只能一辈子窝在深山里,重复着一代又一代山里人的黯淡生活。老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60年代初,老人满腔热情地利用自己归侨的身份写信给海外亲人,发动海外侨亲积极筹建镇西中学校董会。

    那时,村里还没有通往外面的公路,要寄信得走几十里的山路。老人硬是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挪,一个来回要几天时间,每寄出一封信,往往要磨坏老人一双鞋。受众侨亲所托,老人出任校董会秘书长,学校也筹集到了第一笔资金。此后,又陆续接受了多笔海外捐款,终于在70年代建起了魁斗中学镇西分校,解决了邻近三个自然村孩子的读书难的问题。

    老人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80年代,老人落实政策退休后,受聘继续在校担任教学工作。其时,老伴已去世,儿女也各自成家另立门户了,老人独自一个人生活已多有不便,还常常遭到患有精神病的儿媳的无端谩骂,这一切老人都挺过来了。90年代,在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海外侨亲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镇西中学正式成立了。

    三、他说,自己只是尽了一个村民的责任

    三十几年来,老人一直担任着校董会秘书长的工作,尽心尽力;今天,他已真的老了,走路已不太稳当,身体与地面几乎弯成90度的直角了。农活不是太忙时,孙媳妇就会过来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如果天气也不错
    的话,老人一般会在早上6点左右起床,烧一壶茶来喝,7点左右再去相隔一里远的孙媳妇家送重孙女上幼儿园,顺便活动活动筋骨。他也时常让重孙牵着到中学去看看。

    老人一再强调不要写他的故事,说是换了别人也会这样做的,他只是尽了一个村民的责任而已,要写就写一写那些穷困的但酷爱学习的山里孩子,因为他们实在是太需要帮助了。

    握别老人的时候,已是黄昏,夕阳中老人尽力地挺起了身板,老树临风般,风骨依然。

    • 标签:
    • 年代
    • 拐杖
    • 故事
    • 语文
    • 一步
    • 拓展阅读二
    • 中学
    • 学校
    • 山里
    • 老人
    • 一位残疾老人的故事
    • 身体
    • 残疾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