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介绍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杜甫介绍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jī)荡(dàng)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旅夜书怀、《登岳阳楼》》等。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jiàn)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qiáng)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qǐ)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ōu鸥。《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qián)坤(kūn)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róng)马关山北,凭轩(xuān)涕(tì)泗(sì)流。杜甫草堂:
中国唐代诗人杜甫的纪念祠(cí)堂,亦名少陵(líng)草堂。在 四川省成都市西郊浣(huàn)花溪畔(pàn)。杜甫 (712~770) 字子美, 河南巩县人。 759年自秦州来成都,于浣花溪畔建堂而居,历时近4年,作诗240余首。祠系在诗人当年流寓成 都营造的茅屋“草堂”故宅旧址修建,故习称草堂。196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杜甫原建的草堂中唐后已荒芜(wú)破败。昭宗天复二年 (902), 诗人韦庄寻得旧址, 重造草堂。 北宋元丰年间 (1078~1085)时人在草堂旧址重建茅屋,立祠宇刻诗绘像于壁。今存草堂,系清康熙时所重建。自南宋绍兴 至元、明、清历代可查考的大小修缮达10余次,其中以 明弘治十三年(1500)及清嘉庆十六年(1811)的两次维修 规模最大,大体奠定了纪念祠宇的基础。
-
-
- 标签:
- 诗人
- 岳阳楼
- 社会
- 杜甫
- 旧址
- 茅屋
- 草堂
- 杜甫介绍
- 天地
- 基础
- 重建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