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英宇—语文—6爬山虎的脚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
教学目标:
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教学重点:
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教学难点:
理解并背诵课文第一、二部分
-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师出示爬山虎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爬山虎是一种攀爬植物,可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随着叶圣陶爷爷去《爬山虎的脚》一课中寻找答案吧。(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读音。
引人注意 均匀 重叠 空隙 叶柄 触角 痕迹 逐渐 休想 蛟龙
(2)检查多音字读音:空隙 重叠 触着墙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理解词语:均匀 漾起波纹 蛟龙
4.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几方面?
(2)哪几个自然段写爬山虎的脚?
5.师引导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爬墙的。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小组讨论:
(1)这一段可以看出爬山虎在生长过程中具有哪些特点?(会爬墙、占一大片地方)
(2)你是通过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3)有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这段话共有几句话?分别写了爬山虎的叶子的什么特点?
2.汇报交流(师相机出示图片, 帮助理解。)
第(1)(2)(3)句写颜色:“嫩红”—“嫩绿”--“绿得新鲜”
第(4)句写样子:
A.“叶尖一顺儿朝下。”(向同一个方向、同一个顺序生长。)
B. “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排列十分整齐)
C.“不留一点儿空隙。”
第(5)句写动态:“好看得很。”
3.练习给这段话分层。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引读引背。
五、总结。
六扩展读
爬山虎的自述
婴儿刚生无衣穿,
红色皮肤露外边,
几天之后买绿衣,
快快穿上抵(dǐ)严寒。
哈哈,大家好,还记得我吗?我就是“攀(pān)墙(qiánɡ)高手”爬山虎啊!
我刚长出来的时候叶子很小,是红色的,茎又细又软,轻轻地碰一下就会断。但是当我长大了之后,枝条变硬了、粗了,有的是三个瓣的,有的是五个瓣的,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就会伸出蜗牛的触角似的六七根细丝。
假如我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最后就能爬到树上、房屋的顶上,我喜爱沐(mù)浴(yù)在阳光下,对着太阳公公微笑。
我有好多用处哩!我不仅仅只是让人欣赏的,还可以为人们带来阴凉。
小朋友,你们都认识我了吗?
-
板书设计
6 爬山虎的脚
第二课时
-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三部分,背诵课文。
2.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2.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第三部分,背诵课文。
2.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
教学难点:
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第一、二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2.师:爬山虎的脚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它又是怎样在墙上爬的呢?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3—5自然段,思考:这3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爬山虎的什么方面?(第3自然段:爬山虎的外形;第4自然段:爬山虎是怎么爬墙的;爬山虎和墙的关系)
2.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
(2)谁来读读画出的句子?其他同学思考:这几句话写出了爬山虎的脚哪些方面的特点?
A.位置:“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B.形状:“像蜗牛的触角。”(师出示蜗牛触角图片。)
C.颜色:“也是嫩红的。”
(3)动手画一画爬山虎的脚。
(4)爬山虎的样子十分奇特。(板书:样子奇)
(5)谁来读一读?
师: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的这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作者对事物观察的极为认真,仔细。
(6)齐读。
3.学习第4自然段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的词语,想一想:爬山虎是怎样用脚在墙上爬的?
(2)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填空:
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跟细丝的头上就便成了小圆片,( )住墙的细丝原先是值得,现在弯曲了,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是它紧( )在墙上。
(3)交流:
A.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动词,并读一读。
b.自读体会用词的准确。
c.动作演示一下爬山虎爬的动作。
d.瞧!这些脚多像“蛟龙的爪子”,作者的语言真是非常的生动啊!一起读一读。
e.把“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
(爬山虎并不是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4)爬山虎的攀爬方式有什么特点呢?(攀爬稳)
(5)用爬山虎的口气向小伙伴介绍脚是如何来攀爬的。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引读引背。
4.学习第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爬山虎的生长和墙有什么关系?
“没触着墙”---“萎了,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相当牢固”越爬越高。
(2)别小看这些脚,就是它让爬山虎一脚一脚向上攀登,
(2)朗读、背诵课文。
三、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2.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细致生动呢?(找出文中相关语句)
(1)细心观察;(2)连续观察
-
板书设计
样子 奇
6 爬山虎的脚 攀爬 稳
巴墙 牢
拓展阅读
《新起点》33页 阅读链接
《新起点》35页 《牵牛花》
六小练笔
1爬山虎脚的自述
2观察一种植物 写出它的特点
第三课时
-
教学目标:
巩固生字词;
基础知识综合练习;
扩展阅读;
.小练笔;
巩固课文背诵。
-
教学重点:
1.扩展阅读; 2.小练笔
-
教学难点:小练笔
-
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
1.师生共同分析疑难字形
例:“茎”的中中间部分不是“又”,第四笔横撇一笔写成。
2.看读写对,听写生字词。
二、综合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2、多音字组词。
空 ( ) ( )
铺 ( ) ( )
曲 ( ) ( )
3、填空。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 ),看着非常(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 ),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 )。一阵风( ),一墙的叶子就( )波纹,好看得很。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动物休息或睡觉的姿势,千姿百态。
江河湖海里的鱼儿要睡觉。金鱼缸里的金鱼,无论在游动或者静止的时候,总是睁大着眼睛,好像它们从来不睡觉似的。其实,鱼因为大多数没有眼睑,没法闭上眼睛睡觉。
蛇有透明而连续的眼睑,是睁着眼睡觉的。乌龟也要睡觉,当它匍匐不动时,也就进入了梦乡。
蝙蝠的睡眠很怪:后肢勾住屋檐,身体倒挂,头朝下面睡觉。这种睡法比躺着睡更好,一遇敌害来侵犯,就能迅速地鼓翼起飞,又快又安全。
猩猩的睡态同人相似。野生的猩猩平时在树枝搭成的窝上睡,动物园的猩猩靠墙睡,头下垂到靠近膝盖,狒狒喜欢把树木当作椅子坐在那里睡,猴子睡不香甜,一有声响立即醒来。
动物睡觉也是一种休息,可以使全身的肌肉松弛下来,呼吸,循环,消化和排泄等器官的工作节奏变慢,使疲劳渐渐消除。
(1).睡眠对动物有什么作用?
(2).在文中画出描写动物睡觉的句子。
三、小练笔
仿照课文的写法,观察一种植物,抓住特点,写清它的外形、颜色等方面,最好写出生长的变化。
四、练习背诵课文。
9 -
-
- 标签:
- 爬山虎
- 一脚
- 睡觉
- 课文
- 语文
- 2.
- 自然
- 张英
- 1.
- 特点
- 练笔
- 部分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