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中国课改的思考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内容
对中国课改的思考
刘晓
201211012904
中国自1949年建国以来,先后经历了八次课程改革。虽然我并未经历过这些改革,也并未详细的调查过每一次的改革,但我可以想象我们国家从建国初期从对旧中国的教育进行改革继承,对革命地区教育经验的整理,和对苏联教育的借鉴初步建立起教育体系,到现在拥有一个完整的培养与选拔教育体系是经历了怎样的艰辛。
为什么对于课改大家看法不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提出并开始实施素质教育,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了更好地解决前七次课程改革遗留的课程问题,为了顺应世界课改的潮流,又开始了一场广泛、全面、深入持久的课程系统改革。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改革构想。
2001年2月,国务院批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遵循“先实践,后推广”的原则,新课程于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2002年秋季实验进一步扩大到330个市、县。2004年秋季,在对实验区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广泛交流的基础上,课程改革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到2005年,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2004年秋,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试验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试点,2007年秋,全国高中进入新课程。
这次改革不是对课程内容的简单调整,不是新旧教材的替换,而是一次以课程为核心的波及整个教育领域的系统改革,是一场课程文化的革新,是教育观念与价值的转变,涉及课程的理念、目标、方法、管理、评价等方面。
1996年至今,我国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对于这次改革社会各界的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有的认为这次课程改革依旧是表面上的改革,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有的认为改革改的有些过头了,颠覆了我国传统教育的优势。但是都确认了此次改革是一场文化变革。对于这些不同的声音,我个人觉得没有办法来单方面判断对错。因为此次改革是面向全国的基础教育开展的,各地师资,生源,硬件设施,文化,领导的观念差异巨大。因此课程改革的实施程度也各不相同。比如,一个城市的教育局局长重视课程改革,那么这个城市总体课程改革力度就大,除此之外,一个学校的校长重视那么这个学校的课改起来才能够完成,这也是为什么课程改革没有大范围区域取得成果,反而是一个学校,甚至是一个班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二健康的国家才有健康的学校
美国学者古德莱德说: “健康的国家才有健康的学校。”,我们国家的教育是依托于国家这个大的环境下的。国家的发展与教育的发展可以说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国家地区发展不均衡,文化,经济差异导致教育发展受到制约,而良好的教育又可以促进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等。因此这就会导致一种两级分化严重,发达城市发展水平与教育整体水平越来越好,远超偏远落后地区。因此我国的课程改革发展情况各异与我国地区发展不均衡,城乡贫富差距大有很大关系。试想一下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开展遇到的情况:老师在课上刚讲完构建和谐文明社会,学生出去学校后遇到的大多是不文明的行为,暴力事件,街边谩骂等,那么他会学习到什么呢。况且,对于现今的高考选拔模式来说,想要摆脱题海战术,靠时间取胜也是不太可能,试问如果不能够通过高考又有几个老师愿意去营造生动课堂,探究式学习,和拓展知识面呢?所以课程改革教育不是有好的学校,好的老师就可以达成的,还要有社会大环境的支持,这一点需要国家均衡各地资源配置,各地的整体素质教育,以及考察制度的根本改变。
三课改是成功还是失败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整体上课改是成功的。虽然课改的效果并不能够尽如人意,但是我认为课改在整体上是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的。因为课改的理念被广大教师,学然可能暂时没有具体的变化,但这种心理上的认同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是巨大的。我们不可以奢求提出一个正确的教学理念后,让老师立刻改变教授了几年或几十年的教学方式。但是老师接受了这种理念之后,就会渐渐的将课堂渐渐向这种方式去转变,当然也可能有一些老师在这次课改提出之前就有了这种教育理念,应为原来的教学理念而默默无闻,而因为这次改革就马上脱颖而出。其他老师我认为也会渐渐形成符合课改理念的拥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方式。
课程改革的制约因素太多,它是一种文化的变革,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对旧教育的优秀因素的继承和新理念的融合,他的效果可能是十年甚至是几十年才能够看到的,对于说课程改革没有进展的人,握只能说他们忽略了一个理论想要实践所要面临的问题的复杂情况和不确定因素
参考文献:中国知网《十年课改的深思与隐忧》作者:余慧娟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
- 标签:
- 我国
- 课程改革
- 认为
- 老师
- 课改
- 思考
- 发展
- docx
- 学校
- 国家
- 教育
- 中国
- 改革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