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课程改革或当前学校课程建设存在问题的思考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201211012901 张晓敏

    对课程改革或当前学校课程建设存在问题的思考

    写在前面

    20017月国务院批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的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六大方面有很大的改革。但随着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了出来。我想以自己的切身经历谈谈我认为的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教师的参与度不够

    新课改创造了很多新的理念,具有代表性的名词比如“自主、合作、探究”等。这些理念在向老师传递的过程中常常会被曲解,失去了本真的含义。就拿我们高中的通用技术课来说,老师一直强调要我们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每次给出一个问题,要么不做引导要么就是范范的引导,然后就让我们小组讨论,但是有些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问题在说什么,小组讨论往往会变成小组聊天。这样的学习知识徒有其表,而无实效。

    其实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不深入,肤浅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的参与度不够。我国的课程改革是以官方的意志为依据,由专家特别是学科专家来设计课程,然后通过行政命令来将课程改革付诸实施,广大的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教师都被排斥在课程改革之外。教师成了法令的接受者,其任务就是要忠实地执行新课程,而没有考虑到老师的经验。教师在这场变革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如只有当新理念被大部分教师内化之后,才有可能保证新的课程理论有效的实施。

    问题二:多媒体资源的利用不科学

    其实这两个方面归根到底都是将老师在学习中的作用严重弱化。首先,新课改教学需要多媒体资源,但是教师对多媒体资源的使用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过分依赖课件,没有课件就上不出好课;追求课件的高技术、新颖等。整堂课俨然变成了课件演示课。李芒老师说的,我们要学会按B键。老师在没有课件的情况下还能讲出内容来才是真本领。

    问题三:课程实施必需的场地、物资和设的建设相对滞后

    课程实施必需的场地、物资和设备不具备,对课程的实施会造成很大的困难。还拿我们高中的通用技术课来说,上课根本就没有专用教室,就在平时上课的教室上,老师就带一本书,给我们讲啊讲。可是这门课是一门立足于实践的课程,是需要我们动手的。可是我们只是坐在教室听,有什么意思呢?

    问题四:在课程开发方面,存在开发能力薄弱的问题和城乡差异

    新课改要求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位一体,但是课程管理部门仍然主要依靠学科专家来设计课程,虽然老师说北京的上海的好多学校都已经有学生来设计开发课程,但是那也只是北京与上海。许多中西部地区,国家课程都让他们很乏力了,哪里还有精力去设计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而且这些地区的中小学教师自身素质欠缺,不具备自己设计开发课程的能力。这样的问题,使新课改在实施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由于我国的历史条件,城乡差异一直比较严重。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虽然有明显的提高,但生活条件的差别仍然很大。而在我国的教育政策导向上,长期偏重优先发展城市教育事业,造成农村的教育无论是在办学条件、教学水平,还是在教育机会和教育投入上都远远落后于城市,但是新课改并没有将这种差异区别对待。比如贵州云南的有些地方,连个像样儿的学校都没有,他们怎么推进课程改革?

    以上四个问题是我对课改的一些看法。问题是通向更深入的改革和达到更为满意的途径,抓住问题,而不回避问题,课程改革就能不断走向成功。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教师
    • 新课改
    • 课程改革
    • 课程建设
    • 老师
    • 课件
    • 学校
    • 当前
    • 设计
    • 教育
    • 问题
    • 存在
    • 课程
    • 内容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