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宇14课《蜜蜂》教学设计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14 蜜蜂
教材分析:
课文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蜂窝捉20只蜜蜂,在背上做上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飞蜜蜂。然后写“我”途中的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结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最后写结论:“我” 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文。
能力:默读能力、理解能力、朗读能力、收集信息能力
情感: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难点:探索结论得出的过程,体会感悟词句的运用,进行语言训练。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制作,vclass平台。
学生: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学习者特征分析
① 学生在课堂上能自觉学习,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② 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有较强的朗读能力,能够轻松完成基于课文的学习任务。
③ 能独立思考问题,能运用个性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④ 已建立起较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也初步形成了针对不同学习内容的合作学习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教学策略
互动、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们见过蜜蜂吗?(出示课件蜜蜂图)你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知识?
2、今天,我们就来看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是怎么研究蜜蜂的?(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三、
1、课件出示词语,检察读音。
注意:翘舌音:试、证、超(后鼻音)
平舌音:阻止、测
前鼻音:论、验、减
多音字: 闷 几
形近字:论—轮 验—脸、检、捡 阻—组、祖、租测—侧 括—刮、适 近义词: 辨认—辨别 推测—猜测 确确实实—的的确 超常—异常
2、指名分段读课文,及时正音。
3、写字指导
注意:“试”的后边不要多一撇
“概”的中间不要写成“良”
四、自学课文,理出结构
1、默读课文第一段。说一说,法布尔告诉了我们什么?
(做试验来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2、小组自由读2-6自然段。
⑴想一想:法布尔的实验过程是怎样的?结果怎样?通过实验下了什么结论?
(2)这些内容分别在那几个自然段?
五、拓展阅读:
进入vclass平台的《识字通》阅读《读一读》中的三篇短文和《资料
城》中的。
六、打写练习:
将我们学过的生词编写一段有序话。
板书设计:
- 蜜蜂
蜜蜂能辨别方向(目的)
试验 研究 (过程)
结果
结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这个试验是怎么做的?
3、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
(纸袋、两里多路、逆风、飞得低)
⑴ 默读第二段,用“ ”画出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⑵ “先……接着……然后……最后……”说一下我做试验的过程。
(同桌互说、指名说)
- 能不能少掉其中某一个环节?为什么?
二、学习三、四、五段
1、最后蜜蜂飞回来了吗?(飞回来了)
你从哪儿看出?默读3、4、5段。
2、学习第三、四段
⑴ 小女孩为什么激动?
⑵ 谁能激动地朗读三、四两段?(指名读、范读、分组赛读)
3、学习第五段
⑴ 我们等啊等啊,天都快黑了,还没见到其他蜜蜂飞回来,这时我们怎么想?(如果回家的蜜蜂只有两只,也不能说明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⑵ 第二天,我发现十五只背有白色记号的蜜蜂,心情怎样?
⑶ 一共有几只蜜蜂飞回来了?(17只)如果想表达“我”对这些蜜蜂的
赞赏,你觉得朗读时要注意那些词语?
⑷ 换词理解“准确无误”、“确确实实”。
⑸ 感情朗读第五段。(自己边读边体会、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第六段
1、作者通过试验得出了什么结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2、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如果靠的是记忆力,……(陌生的景物、气味),它就……
四、感情朗读全文
从作者的做法里,你得到什么启发?
(凡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动手动脑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五、关联词语训练:
无论……总…… 不是……而是……
1、蜜蜂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无论钢琴老师给我布置多么难的曲子,我总能克服困难很好地完成。
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他总能第一个到学校。
无论老师布置多少作业,我总能第一个写完。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里,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我的学习成绩好,不是因为我聪明,而是因为我很刻苦。
在这次运动会上,我坚持跑完了八百米,不是我的体力好,而是同学们的鼓励给了我力量。
我很快就学会了用纸编小鹿,不是我学得快,而是老师的方法好。
六、拓展阅读:
进入vclass平台的《识字通》阅读《读一读》中的三篇短文和《资料
城》中的。
六、打写练习:
将我们学过的生词编写一段有序话。
板书设计:
14 蜜蜂
试验:先……接着……然后……最后……
结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
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教学反思:
《蜜蜂》这篇课文叙述线路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从给20蜜蜂在背上做上记号,理解到为了要跟其他蜜蜂区别开来才这么做,体会到他很聪明细心。“小女儿守在窝旁”,有学生联系上下文知道,他让女儿这么做可以计算时间,经过她的讲述,大部分同学能理解这种做法,并称赞法布尔想得很周到。在“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他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我问学生再见到两只蜜蜂法布尔心情是怎么样的?小女儿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学生通过研读词句,从“高声”“没等跨进家门”“冲”等处体会到女儿心情的激动,再朗读课文,情感便自然而然出来了。这让我了解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培养朗读能力,效果会很好。
-
-
- 标签:
- 学习
- 能力
- 法布尔
- 蜜蜂
- 试验
- 课文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