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井观天》第一课时教案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13、坐井观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广州市荔湾区三元坊小学 黄绮雯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二)情感目标
1、发挥想象,初步了解成语“坐井观天”的故事大意。
2、在拓展阅读相关的寓言故事后,结合课文中的青蛙,学会用正确态度看待事物。
(三)能力目标
在了解课文大意和拓展阅读相结合的基础上想象写话。
※拓展资源选材共2篇
1、成语故事《井底之蛙》
2、成语故事《盲人摸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3分钟)
1、导入:在识字4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含义深刻的成语,还记得吗?谁来说说。
2、课外你还搜集了哪些成语?
3、其实,这些成语的背后还藏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第13课坐井观天。仔细看老师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4、齐读课题并解题《坐井观天》(青蛙坐在井底看天)。
二、创设情境,识字认字(15分钟)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看大家读得这么认真,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伙伴呢,瞧,是谁啊?(出示青蛙)小青蛙跳啊跳啊来到池塘边,他很想知道荷叶上都写了什么?你能帮他吗。
A 同桌合作,你指我来读,把字音读准。
B 开火车读。
①信(xìn)读准前鼻韵母。
②错(cuó)读准平舌音。
C 咦,读音不见了,还会读吗?齐读
4、读的这么好,相信你一定有好方法记住它们吧!同桌说一说。
A 猜谜语:
①水边几口人。——沿
②上边一堆土,下边一堆土,旁边一条虫。——洼
B 信:
老师这里有一个古体字,猜一猜,它是本课的哪个生字?你是怎么猜到的?(人用口、用语言来保证,这就是“信”。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做人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瞧,根据字形,我们就知道了它的意思,汉字多有趣呀!)
C 沿:
认真看老师板书,沿左边是三点水,右边先写撇,再写横折弯,最后写口。
D 还:
认真看老师板书,先写里边的“不”,再写外边的“辶”(横折折撇)
5、请同学们轻轻翻开书,快速拿起笔在书上写一个“沿”和“还”。
6、本课的生字都是以左右结构的为主,而且要写得左窄右宽。
7、生字宝宝躲到句子里面,你还会读吗?
A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上。
①随机贴图,理解“井沿”
②井沿就是井的边,那碗的边叫( ),床的边叫( ),桌子的边叫( )。
B 小鸟回答:“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①想一想:什么无边无际?
②出示句子: 无边无际,大得很呢!
C 青蛙抬头一看,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是不相信。
三、 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意(7分钟)
1、听老师范读,一边听一边思考,会用简单的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坐在( )的青蛙和落在( )的小鸟正在争论着 。
2、到底他们谁的话说得有道理,同桌两位同学分角色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3、指名读,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四、拓展阅读
1、下面我们来看看另一场争论,到底谁对谁错?请打开蓝皮书P118,轻声阅读第⑤篇《盲人摸象》,说说你的看法。
2、读到“坐井观天”这个成语,人们往往会想到“井底之蛙”,这也是一只很有名的青蛙,请大家打开蓝皮书P118,轻声阅读第①篇《井底之蛙》,说说你的看法。
3、其实,青蛙也是十分的可怜,能从短文中找一找相关的句子说一说青蛙的苦况。
五、小练笔
1、如果你就是那只海龟,你会对青蛙说些什么?
2、学生练笔,汇报。
3、刚才,文中的青蛙和小鸟都认为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到底“天有多大”我们下一节课再来讨论。
-
-
- 标签:
- 句子
- 成语
- 坐井观天
- 阅读
- 青蛙
- 生字
- 老师
- 故事
- 小鸟
- 拓展
- 第一课时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