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姗姗--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看雪》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者:易姗姗

    • 概述

    人教社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三册第12课《看雪》是一篇散文,内容是描述北京的雪景,以老师和学生对话的形式展现出来。本课为第二课时。

    •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够顺畅、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正确搭配词语,例如“打雪仗”、“堆雪人”等。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冬天雪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俩俩交流、听读互评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与评中理解体会,不仅理解课文,也体验到协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阅读拓展资源,进一步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喜欢写话、喜欢创作表达的情感。

    2.加强爱国教育,让学生知道台湾属于中国,树立统一中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 学情分析

    1.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喜欢提问。

    2.学生对冬天和雪已经有了切身的体验。

    3.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掌握了一些生字词。

    • 教学策略

    情景教学法 :

    给出一个实际生活的情景,设定一个相关的任务,要求学生学完本课后能够完成这个任务。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

    本节课以信息技术作为创设情境的工具,提供丰富的资源。

    • 资源准备

    教学课件(PPT

    拓展阅读材料(文本材料)

    •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问题导入(3分钟)

    Q1:大家最喜欢哪个季节啊?为什么?

    Q2:大家喜欢冬天吗?喜欢雪吗?

    Q3:有哪位同学可以向老师描述一下冬天的雪景吗?

    找两至三位同学起来说一说他们眼中的冬天。

    用这三个问题导入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看雪》。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进入状态;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

    2.课文学习+拓展阅读(27分钟)

    T: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这篇课文里的生字,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在电脑上显示“省”、“店”、“铺”、“毯”等字,让学生认读。

    设计意图:复习第一课时学过的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T: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给大家提出几个问题。等学完这篇课文,我们一起来回答这几个问题。

    在PPT上显示问题:台湾的小朋友为什么看不到雪?

                                   台湾的小朋友想来北京看雪吗?

                                   老师会带台湾的小朋友来北京看雪吗?

    设计意图:在进入课文学习之前提出三个问题,贯穿整篇课文,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学习课文。

    T:老师需要三个同学,分别扮演老师、同学和旁白的角色,来为大家朗读这篇课文,有哪几位同学愿意主动尝试一下?

    T:在三位同学朗读的过程中,大家注意体会他们的语气,例如“惊奇地”、“深情地”。三位同学读完以后,老师会请大家当评委,来点评他们读的好不好。

    找三个同学分别扮演老师、学生、旁白的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要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在表现出”惊奇地“、”深情地“感情。)

    设计意图:根据这篇课文的内容特点,选择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感知。老师在这个阶段也可以对学生在情感方面的把握有初步的了解,据此调整接下来的教学重点。

    T:这三位同学读的好不好啊?有哪位同学愿意点评一下他们读的怎么样啊?

    找两至三位同学起来对朗读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点评的形式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中的感情。

    T:同学们刚才读的、说的都非常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课文录音,大家好好体会其中的感情。

    播放课文录音。

    设计意图:通过听课文录音,更加准确地把握课文中的感情。

    T:好。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要考考大家,同学们能在地图上找到北京和台湾吗?

    在PPT上呈现一幅中国地图。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北京和中国,PPT上用五角星和圆圈分别标出北京和台湾。

    T:同学们真棒!同学们了解台湾吗?老师有一篇关于台湾概况的文章,下面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好不好?(3分钟)

    台湾省概况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它和大陆息息相关,荣辱与共。从三国时期开始,我国便逐渐开始经营、管理台湾。从1895年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占领台湾50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国恢复了在台湾的主权。解放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目标已为期不远。

    台湾位于祖国大陆架东南边缘的海上,地理位置优越,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隔海相望。台湾省总面积约为3.6万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万。

    台湾本岛是一个形状好似芭蕉叶的狭长形岛屿,其地貌十分复杂:有雄伟的高山,也有险峻的峡谷;有起伏的丘陵,也有坦荡的平原;有怪岩林立的海岸,也有沙滩连绵的海湾。

    台湾是祖国的宝岛。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台湾,可以让学生对台湾和北京、台湾和大陆在地理位置上的关系有更加具体的感知。至此,对课文第一部分的学习基本结束。

    T:好了,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找出课文里描写雪的句子,看看课文里北京的孩子在下雪天都干了什么。

    同学们读课文,然后找同学起来读出描写雪和人物活动的句子。

    设计意图:开始对课文第二部分的学习,通过找句子对课文内容进行细致的学习。

    T:同学们在下雪的时候都喜欢干什么呢?

    先让同桌两两之间相互说,然后找同学起来说说冬天下雪的活动,例如”打雪仗“、”堆雪人“等,巩固词语的搭配。

    设计意图:对课文内容的巩固和拓展,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T:下雪的时候有这么多好玩的活动啊!同学们真幸福!那台湾的小朋友看不到下雪是不是很遗憾呢?大家看课文里台湾的小朋友怎么跟老师说的啊?

    孩子们争着问老师:“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去北京看真的雪呢?”

    T:课文里老师是怎么回答的呢?

    老师望望大家,深情地说:”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

    T:同学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吗?为什么老师不告诉小朋友什么时候带他们去北京看雪呢?

    设计意图:开始对课文第三部分的学习,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老师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深情地说......并且由此引出下面的拓展阅读。

    T:老师这里有几篇阅读材料,大家读一读就知道为什么了。下面大家就自己阅读《盼回》、《盼望》、《台湾情节一》、《台湾情节二》这四篇小短文吧。

    让学生阅读这四篇文章。(10分钟)

    3.盼回

    在那个起风的日子

    你从母亲怀里被掠(lüè)

    一行行泪水从此不停地流

    反反复复诉(sù)说着悲( bēi)痛和忧(yōu)愁(chóu)

    历()经了百年的变迁(qiān)

    怎么也忘不掉牵(qiān)挂的感受

    每一个轮回总是频频(pín)翘(qiáo)

    深深切切盼望着相聚(jù)的时候

     

    朝朝暮(mù)暮不管是多久

    离别的岁月中心儿依旧

    就在今天要遂(suì)了这心愿

    想你的母亲已伸出双手

    来吧 来吧

    快用你的笑抚(fǔ)平昨日的伤(shāng)

    来吧 来吧

    敞(chǎng)开你的心为明天送上问候

    4.盼望

    隔着海峡(xiá),望着宝岛,听着阵阵涛(tāo)声,想着美丽的日月潭。那里有春节,那里有龙舟,那里有浓浓的乡音,那里有深深的乡愁(chóu)。只是,那里很少有雪。那里的孩子们多么希望能看到雪呀!

    到北京来看雪吧。北京有飘飞的雪花,有可爱的雪人,有银装素(sù)裹(guǒ)的雪景。

    到北京来看雪吧。在北京不但能看到迷人的雪景,还能看到比雪更迷人的风景。

    什么时候才能使海峡不再成为阻隔(),让台湾的孩子们来北京看看真正的雪呢?

    我们盼望着。

    5.台湾情结(一)

    大海很宽 我却能看见你眺(tiào)望的眼

    海风吹来 飘满那深深浅(qiǎn)浅的思念

    你的一串(chuàn)串歌谣(yáo)唱在我的童年

    有澎(péng)湖湾里外婆的海浪沙滩(tān)

    阿里山和日月潭(tán)都是你富(fù)饶(ráo)的源(yuán)

    还有还有

    还有那天荒(huāng)地老的故事一直都很缠(chán)绵(mián)

     

    呜——月光光 海蓝蓝 我这边 你对岸

    呜——情切切 意绵绵 盼相聚(jù)在永远

    站在岸边 听白鸥(ōu)声声捎(shāo)来呼(hū)唤(huàn)

    海不是阻(zǔ)隔()有心相连时空并不很遥(yáo)

    6.台湾情结(二)

    小时候在课本上读过的你

    是富(fù)饶(ráo)又美丽

    日月潭(tán)边的俏(qiào)姑娘

    阿里山上的好兄弟

    长大后知道了更多的你

    有相思总依(yī)依

    抹(mǒ)不去同样的老祖宗(zōng)

    难断(duàn)如今的旧问题

     

    哦---嘿(hēi)

    一海虽(suī)相隔()不是千万里

    朋友朋友回来吧

    乡情共珍(zhēn)惜(xī)

     

    哦---嘿

    明天要圆梦(mèng)拥(yōng)抱惊喜

    哥们儿哥们儿SAY“HELLO”

    妈妈亲亲你

    T:现在大家知道课文里的老师为什么这么说了吗?下面大家再深情地把老师说的这句话朗读即便吧。(重点体会”深情地“。)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这四篇扩展阅读材料,让学生对台湾与祖国的关系的历史和现状由一个大体上的了解。如果时间允许,老师也可以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体会课文中老师的感情,理解老师为什么深情地说......

    T: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课文开始的时候提出的三个问题吗?

    在PPT上呈现课文开始时提出的三个问题。

    T:有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三个问题?

    找两至三位同学起来回答。用几句通顺的话把三个问题连起来回答。

    设计意图:使教学前后照应,通过回答这三个问题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和总结。

    T:同学们想不想台湾的小朋友来北京看雪啊?我们给他们写一封邀请信好不好啊?台湾的小朋友没看过雪,大家就向他们介绍一下北京的雪景,跟台湾的小朋友讲讲下雪的时候你们都玩儿些什么吧!

    设计意图: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和拓展;给学生的写作内容提供框架和情景。

    3.打写练习(10分钟)

    同学们开始写邀请信。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 标签:
    • 教学
    • 意图
    • 台湾
    • 老师
    • 语文
    • 设计方案
    • 同学
    • 学生
    • 设计
    • 同学们
    • 课文
    • 问题
    • 北京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