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掌声》

    三十团中学  陈娟

    • 课文概述

            《掌声》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第二课时,这组教材 围绕“怎样去爱别人”这个主题来选编课文,将爱贯穿于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写的是残疾小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关键词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2、体会两次掌声所表达的不同意思。

    3、通过掌声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

    •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只有八、九岁,文章的主人公小英是一个自卑忧郁的残疾小姑娘,而关键事件————————鼓掌,又是大家熟悉到了快没有感觉的事情,这无疑为《掌声》的教学增加了很大难度。要想让学生感悟掌声那改变一生的巨大力量,从中受到感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学习者特征分析
    •   三年级的学生只有八、九岁,文章的主人公小英是一个自卑忧郁的残疾小姑娘,而关键事件————————————————鼓掌,又是大家熟悉到了快没有感觉的事情,这无疑为《掌声》的教学增加了很大难度


      

    • 教学重点:

    体会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变化。

    •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等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 教学过程

    /*补充教学过程,并设为一级目录*/

    课前谈话

    1、孩子们你们好,看着你们这一张张可爱的小脸,我觉得特别高兴,大家欢迎我吗?(欢迎)给点掌声,谢谢大家,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下我,介绍完了,请大家给我点掌声,我是三十团中学的一名老师,我姓陈,大家可以叫我---陈老师,因为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候是热闹的、快乐的,所以我当上了孩子王,介绍完毕,(掌声)谢谢同学们鼓励的掌声,掌声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他可以传达我们的心声,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视频)。

    /*借班上课时,这样的课前谈话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是在本班上课呢?*/

    2、好了,从刚才的视频中你们都看见了什么样的掌声啊?(生:欢迎,鼓励。文明的掌声)

    师:真了不起,你看的很仔细,掌声不仅可以传达真诚和文明,还可以表达我们的赞扬,我们的欣赏和鼓励,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掌声有关的文章,如果这节课中,同学们和老师表现的还不错,我希望能够再次的听到同学们的掌声,下面我们来上课。上课。。。。。。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时,看似平淡无奇的掌声,却蕴涵着非常伟大神奇的力量,在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里就是掌声改变了小英的生活。老师这里有一封小英的来信。一起来看一看。

    2、(课件出示来信)“我永远也忘不了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谁来为我们读一读。

    歧视。。。。。红字

    过渡:掌声改变了小英的生活,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英的生活,看看从前的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用课文最后一段英子的信来导课,设置悬念,制造认知冲突,即“掌声如何改变了小英”,激起学生好奇和兴趣。*/

    二、前后对照,感受小英变化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近英子,进一步了解她,了解她的学校生活。(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1.默读,说说你的眼前浮现出了一个怎样的女孩?

    指名回答并板书:孤独、自卑、忧郁、沉默、文静、忧郁

    (1)看来,同学们都很理解小英。那时的她不爱说话,默默无闻,多么可怜!你能把她的痛苦、孤独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2)指名读。

    三.学习第四小节

        可是后来,就这样一个文静、忧郁的女孩却变了个人似的,变成什么样了?请你默读课文其他小节,找一找。

    1、 指名回答,你找到了哪一小节?

    2、 课件出示并齐读第四小节,

    3、 现在的英子是个怎样的女孩?你从哪里看出来?  (是啊,她和小伙伴嬉戏玩耍,奔跑说笑,快乐得像只小鸟。甚至。。。。。还。。。。她忘记了自己腿脚不方便,把自己融入集体中,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的英子。

    (3)指名回答并板书:活泼、开朗、自信

    (4)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那么你们能把她的活泼开朗读出来吗?

    (5)男女生赛读。(让老师看到了一群活泼、开朗、自信的孩子)

    4、 过渡语:同学们,是什么让英子有了如此巨大的改变?让我们走进她的课堂,看看当时的情景。

    /*第二次设置问题悬念,吊足学生胃口,再次强化认知冲突“到底是什么事情让英子产生如此大的改变”。*/

    四、领会掌声内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小英的动作、神态句子。细细体会小英的变化。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师巡视指导。

    3、让我们先看看掌声响起之前的小英。

    课件出示:(1)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2)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3)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4、(1)谁来读第一段话? 

    3、师:这句话是对英子的什么描写,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生:动作描写(不敢、害怕)同学们在我们的写作中如果加上这些动作描写

    (2)自由读第二段话,注意体会带点的词语。 

    假如你此时此刻你就是小英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让学生补白,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那谁来说一说“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儿红了”我们体会到小英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女生齐读。

    (怪不得她慢吞吞地站起来,眼圈红红的,在非常痛苦的情况下,小英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鼓起勇气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此时此刻,英子多么渴望有一种力量能鼓舞她,而就在——出示句子,

    课件: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5、你觉得这掌声意味着什么?(同学们对她的鼓励、信任)正是因为这掌声的鼓励和信任,英子流下了泪水,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此时的掌声又代表着什么?(赞赏、肯定)这一次你想通过掌声对英子说什么呢?

    /*深入剖析两次掌声的含义*/

    同学们这次的掌声其实是对小英的——板书

    听到这样的掌声,小英想说的话也许太多太多了,可是她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课件出示:“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啊!你的内心和小英的内心一样吗?请把你的感受表现在你的脸上,溶进你的声音里。谁愿意来读一读这句话?

    师:是呀,那真诚的掌声就像一缕阳光冲散了英子内心的乌云,同学们金子般的爱心就像春雨,溶解了英子内心的冰川。让我们再来一次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再读一读她的来信吧!课件。。。信

    师:是掌声改变了英子,这掌声中包含的是同学们对英子的爱(师板书:爱

    五、总结升华,读背作者感想

    其实,孩子们,(课件)表达爱的方式不仅仅是掌声,它可以是一句热情的话语,还可以是。。。。

    生:爱是雨中的一把小雨伞。生:爱是主动给老爷爷、老奶奶让座。

    生:爱是对有困难同学的帮助。……

    师:这是多美好的事情呀,让我们把美好的爱种在心田,洒播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阅读本上也有许多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六、拓展阅读p145

    1、《尊重他人职业尊严》
    2、《简单的希望》
    3、《最具深意的一次握手》
    4、《小男孩桑狄》
    5、《两颗钉子》
    6、《最后四根冰棍》

    /*建议您给出必读和选读篇目,以兼顾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

    七、小练笔:

        想一想,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身边的人(可以是老师、家人、同学)是怎样帮助你的?把它完整的写下来吧!最好也能试着用上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本教学设计方案的情感目标落脚于“爱”,“爱”的涵义大而广,请再仔细琢磨本课所强调的关爱究竟是哪一类的关爱,好吗?

    写话题目定为“关爱”、“帮助”,这样的题目太笼统,也太宏大,三年级的孩子恐怕很难驾驭。

    首先,从课文来看,掌声意味着鼓励、肯定和尊重,课文中的“小英子”代表的是弱势群体,他们需要鼓励、需要肯定。那么,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每个人不也同样需要鼓励和肯定吗?这是从课文主题上来看。

    其次,在完成新课标目标的基础上,学生们通过拓展阅读环节,将“关爱”的范围从课文中对于弱势群体的关爱、鼓励与帮助,逐步拓展到其他非弱势群体,具体表现形式也从“掌声”延伸到“握手”、“希望”、“鼓励”。

    第三,在拓展阅读之后学生的思维处于打开状态,接下来的写话环节进一步帮助学生内化、反思与提升。

    因此,写话题目的设计一定是在准确把握课文情感目标、认真体会与分析每篇拓展阅读材料之后设计出来的,且要开放,允许学生自由发挥,但也切忌太空洞、太空大。

    建议您再与备课组的其他几位老师集体商议,再好好斟酌一下写话题目。*/ 

    个人建议,以供参考!

    ——贺平

    • 标签:
    • 学生
    • 讨论
    • 交流
    • 同学们
    • 掌声
    • 课文
    • 鼓励
    • 英子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