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语觉和语觉论?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一、什么是语觉和语觉论?

      众所周知,在关于“儿童语言如何发生与发展”,即关于“儿童如何获得语言”的问题上,存在三种不同的理论,即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以及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其中以乔姆斯基(N.Chomsky)为代表的“LAD理论”和以伦内伯格(E.H.Lenneberg)为代表的“关键期理论”以及以加拿大心理学家唐纳德•赫布(Donald Hebb)为代表的“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理论”的影响比较大。我们认为,这些理论各有其优缺点,却都还无法解释儿童语言发展的最核心问题——为什么任何民族的四、五岁儿童都能无师自通地掌握包含数不清的语法规则变化的本民族口头语言?语言能力到底是先天遗传的还是后天习得的?不能直接用来指导我们的第二语言教学改革实践。因此,我们在深入分析和全面总结现有语言获得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吸纳其所长,抛弃其所短,并结合我们自己的研究实践,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语觉论”来解释上述核心问题,同时希望能运用这种理论去指导我们的第二语言教学改革实践。
            参看《儿童语言发展的三种理论
      语觉并非是一种无中生有的、人为杜撰的概念,而是客观存在并为人脑所独有的、专门用于感知与辨识口语中各种语义关系的第六种感知觉。由于涉及的是口头语言,相应的语义识别必须在语音感知与辨析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所以语觉实际上具有两方面的功能:对语音的感知与辨析以及对语义的分析与识别。
      语觉不仅涉及口语中的语义关系,还涉及口语中的语音,而且首先要感知与辨析语音。这就表明,语觉的输入通道(即接受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必定与听觉器官(耳朵)有关。
      自古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包括在学术界)都认为人类只有五种感知觉。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就将感觉分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五种。随着现代脑科学研究的进展,人体感觉系统的划分已愈来愈细,例如有的心理学家认为有十种感觉系统,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痛觉、运动觉、温度觉、位置觉和平衡觉;有的心理学家认为有三类共七种,即:视觉、听觉(这两种属“远距离类感觉”)、味觉、嗅觉、皮肤觉(这三种属“近距离类感觉”)、肌动觉和平衡觉(这两种属“内部类感觉”)。但是,不管是按十种划分还是按七种划分的心理学家,若是主要从感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来考虑,则他们仍赞成按“眼、耳、鼻、舌、身”这五大类感官将感知觉系统分为五种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躯体觉。总之,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包括心理学界、教育学界、哲学界)还没有人主张将语觉列为人类的第六种感知觉(一般都把对语音和语义的感知觉归入听觉范畴,而不承认是语觉)。那么,我们现在提出这一命题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语觉论正是对这一命题作出科学论证并对语觉和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之间的关系作出深刻论述的一种理论。
      当然,要严密地论证“语觉是人类的第六种感知觉”这一重大命题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为了论证这一命题,首先必须对当前学术界关于感知觉概念和感知觉系统的神经生理机制及其组成要素的诸多理论观点进行认真的梳理与剖析,在此基础上还要引用大量九十年代以来脑科学研究的成就和脑神经解剖的成果,才有可能作出令人信服的证明。由于篇幅的限制,关于这一命题的论证这里就不再贅述了,有兴趣的同志可参看文献《语觉论——儿童语言发展新论》 。 这里只对语觉论的基本内容作一扼要的介绍:
      ①语觉是人类的第六种感知觉。所谓语觉,是指客观存在并为人脑所独有的、专门用于感受与辨识口头语言中各种语义关系的第六种感知觉。语觉不仅在大脑皮层具有属于自身的、完全独立于其他感知觉皮层的言语高级中枢,而且在皮层下也有完全属于自身的、与其他感知觉通道不相重叠的低级中枢,所以语觉可以从原有五种感知觉系统中独立划分出来,成为人类的第六种感知觉。
      ② 语觉论对言语理解(即“听”)和话语生成(即“说”)所涉及的语音、语法、语义等三种不同的心理加工过程进入深入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语音心理加工能力(包括“语音感知和语音辨析” 能力)靠先天遗传,是与生俱来的;
      语法心理加工能力(包括“词法分析和句法分析”能力)靠后天习得,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才能掌握;
      语义心理加工能力(指对语义的分析与识别能力)也是先天遗传,与生俱来的。
      ③ 语觉功能具有先天性和生长发育关键期。具有语音的感知与辨析以及对语义的分析与识别这两方面功能的语觉既有先天遗传特性也与后天的习得过程有关,但主要是取决于先天遗传因素,即具有先天性(具体证明见文献[4]);凡属先天遗传的特性必定存在一个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语觉也不例外,语觉的生长发育关键期(即儿童语言获得的关键期)是0~12岁,最佳敏感期一般来说是在10岁以前,从9岁以后开始下降,到12岁下降到1/2左右,到14岁则下降到15~20%左右。)
      依据国内外语言学家对儿童、成人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学习语言的大量案例(包括母语学习和第二语言学习的案例,这些案例所涉及的学习者既有正常儿童、成人,也有失聪者)可画出“儿童的语觉敏感度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由图可见,儿童语言获得的最佳敏感期是在9岁以前,从9岁以后开始下降,到12岁下降到1/2左右,到14岁则下降到10—15% 。这里的“语觉敏感度曲线”,从表面上看似乎和伦内伯格的“语言发展关键期”(2—12岁)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其含义和形状并不相同,因而对语言教学的指导意义 也就不完全相同。
      ④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语觉论将言语能力中的“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加以明确的区分——认为前者主要靠先天遗传,而后者则主要靠后天习得,是两种本质特性完全不同的言语能力,因而对这两类言语能力的学习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
      ⑤在语觉论指导下,通过批判、继承当代主要的言语理解与生成理论,提出了比较科学、合理的基于语觉的新型“言语理解与生成模型”,该模型不仅对儿童的第二语言学习,甚至对青少年乃至成人的第二语言学习(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主要是英语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2言语理解与生成模型

      应当指出的是,在上述关于语觉论基本内容的介绍中,除了第四点(即儿童的语觉敏感度曲线)是主要针对儿童以外,其余四点对于任何年龄段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包括儿童、青少年、大学生和成人的外语学习)都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尤其是第五点(基于语觉的“言语理解与生成模型”)更是人类学习第二语言的主要理论基础,所以与各级各类学校的外语教学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并起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我们就对这一模型的含义、以及这一模型与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的说明。

    • 标签:
    • 什么
    • 学习
    • 能力
    • 语言
    • 语音
    • 理论
    • 知觉
    • 先天
    • 儿童
    • 言语
    • 语义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