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团中学曾淑琴读书心得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内容
《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
三十团中学 曾淑琴
当我看到《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时,便被里面的故事深深吸引,感觉自己好久没有读到这样真实、风趣的文字了,在读的过程中我在回想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相同的问题时,当时自己是怎样处理的?原来还有更好的处理办法。这些教育案例是那么的让我爱不释手。
作为教师,为自己的学生和其他琐事劳神费心是常有的情况,要有好心情真难,只要教过书的人,这一点是深有体会的,因为你面对的是学生,既然是学生怎样的事都可能发生,那怎样不会发脾气呢?就像王老师所说:“当你把对方当成研究对象的时候,你没有时间生气。”“要搞好教育,前提是教师自己心理要健康。还要有科学精神,有研究心态。”“您的心态越平和,他越有希望进步。而且发脾气最大的害处是,教师无法提高自身能力,讽刺挖苦不属于专业技术。”所以,“遇到‘麻烦制造者’,没有一种好奇的、研究的心态,就会连续犯错误,使自己陷于被动。有了研究心态,它就会冲淡你的道德义愤,你就会比较平静,而这种平静,反而是最能‘镇’住对方的。”王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宁静、清醒心态的研究专家,平和而安详,理智而豁达。
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为什么王老师的心态平和而不浮躁?为何王老师的文风质朴而不华丽?为什么王老师的见解独到明智而不哗众取宠?根源只有一个:科学务实的态度。整本书中最吸引我的字眼就是科学和研究。王老师认为:“作为教师,没有爱当然是不行的,但光有爱是不够的。除了爱以外,还要有科学的教育思路和教育方法,而后者是不会从爱中自然产生的。”“面对教育问题,只会唱爱之歌,这是无意识的自我欺骗,而且我再说一句得罪人的话,这还可能是在投机取巧。因为爱谁都会,高尔基甚至挖苦说,‘爱孩子,这是母鸡都会的’,而教师的专业本领,他的研究能力,可就不是那么简单能学到了。”多么深刻、独到的见解!面对响彻云霄的爱的赞歌和多如牛毛的爱的神话。有人说:“老师老了就不吃香了,医生越老越吃香”为什么教师老了就不行了呢?因为很多教师拼的是体力,他们在工作中很少研究,专业能力停滞不前。一旦体力不支,价值就立刻降低了。你没有专业技术,没有“一招鲜”,当然谁都可以替代你,年轻人体力比你强,能“全场紧逼”,能加班加点,当然就比老教师有优势了。所以我就在反思自己,在我们的教学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前一段时间我偶尔看到了教育家魏书生的教学故事,在他还很年轻的时候就非常的喜欢教书,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一名语文老师,但是带的是年纪中所谓的差班,这给谁都受不了,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埋怨,相反为了管好这个班的学生,他就不断的为自己充电,不断增强自己的教学和管理水平。最后他带的班级各个方面都表现的很好。
掩卷沉思,《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给予我的不仅仅是心智的启迪,更是行动的召唤。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我们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来学习,这就是资本,我们只有以平和和研究的心态积极面对工作中的问题,才会一步步走向成功,并最终获得教育智慧和专业成长!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
- 标签:
- 教学
- 就会
- 教师
- 三十团
- 面对
- 研究
- 中学
- 学生
- 王老师
- 心态
- 教育
- doc
- 读书
- 科学
- 心得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