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秀信息技术教师特质分析-齐洪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优秀信息技术教师特质分析

    200911014910 齐洪 2009级教育技术学院

     

    对优秀信息技术的特质分析,我主要参考去年自己写的信息技术教师教师规划草稿(去年做这个规划时也是向着优秀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规划的)和今年教育见习中所发现的的一些教学细节综合而来。其中很多都很不成熟,只是作为一种参考和形成性分析。

     

     

     

    从信息技术的视角

    谈到这一点我们不能回避信息技术的现状:技术在教育中是最为缓慢的和落后的。也至于在小学和中学学不学信息技术对学习者的影响并不大。

    那么为什么技术在教育中的发展是最为缓慢的呢?原因有三,一是课程体系问题,在上面已述;二是信息技术课程被封在体系中了,以至于技术不是在教育中创新;三是老师的学习是封闭的,教育不能成为技术的创新者,反而成为了落后者。

    因此对于一个优秀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掌握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以外,还需要做到下面三个方面

    • 掌握技术,不是以往的,而是发展的
    • 在开放的环境中学习和教学。具体说来,是两个方面的,优秀信息技术教师会发现和尝试一些网络交互学习,并总结经验;在发现和学习的同时,进行实践,能够和自己的实际教学结合起来。
    •  优秀信息技术教师不仅是自己学习的问题,还要使得自己的学习和教学是可以推广的。因此,优秀信息技术教师除了在开放的环境中学习外,自己会和学校里面的老师构建一个学习团体,帮助自己的同时帮助同事共同学习。

     

    从个人视角

    1. 优秀信息技术教师会尽力做好自己本职工作,适应教学环境的同时,学会记录自己的教学,也学会生活。总之,是记录教学和学会生活。
    2. 记录自己的教学的同时,开始研究和思考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将其研究和思考与我的假设和认识进行对比和分析,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认识。总之,是学会研究问题和反思。
    3. 优秀信息技术教师会实践自己的思考,尝试自己的反思,用于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并在研究中行动。在自己信息技术职业发展中,会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来审视信息技术,来认知和建构自己的信息技术课程观,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立思想。总之就是研究中行动和思考独立。
    4. 优秀信息技术教师发现和研究问题之后,就是系统和有规划的行动,不断实践自己的思想和反思的过程。总之是行动中研究和思考与形成思想。
    5. 一方面一个优秀信息技术教师要尝试推广和实施自己思想,形成一种思想的行动;其次要再来审视自己行动,审视教育和社会,使得自己的思考和行动不仅是信息技术课程,更是对教育的探索,是教育认知中的建构。

     

    从职业视角

    对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的认同感

    优秀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的有很强的认同感,但这个建立的基础是你已经学习、了解或者掌握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对信息技术教师职业有良好的规划

    对信息技术老师的有职业规划,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身份才能的进入、发展和实现。

     

    从教育的视角

    如果信息技术教师不能从教育的来审视自己作为一个老师,那么做一个老师还有多大的意义呢?如果只是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职业,那么在自己的教师专业发展中,信息技术教师注定会倦怠,注定会遗失在自己的专业上的,因为这样很容易局限、迷失和封闭自己。

    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不能呆在自己的学科视角里面看待教师,要从教育的角度看待教师,这牵涉到我们的教育理想、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

     

    从教学细节视角

    • 不能总以一种价值观去审视和考量学科的现实情况。比如不能总以建构主义的价值观去蒙蔽行为主义的现实意义。
    • 语言组织能力:活跃课堂,在语言层面上寓教于乐。
    • 具体教学,而非总是一种抽象到一种概念和规律。比如举例子教学,能将举例子用于教学中,主要是概念的过渡和概念的具体与代表。
    • 不排斥新的东西,敢于尝试使用和接触新的工具和软件,尤其是现在开放性环境下的各种学习工具与软件。
    • 学会使用提问教学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引导学生的学习。

     

     

    •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常用策略
    1. 任务驱动法
    2. BIg6
    3. 提问策略
    4. 小组学习
    5. 分层学习

    (尚待补充)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法一般步骤

    1、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任务):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4、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具体案例参考链接:http://jcjykc.cersp.com/Post/ShowArticle.asp?ArticleID=13385

     

     

    Big6

     

    Big6是一种已经得到普遍应用的网络主题探究模式,用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Big6是美国迈克·艾森堡(Mike Eisenberg)和鲍勃·伯克维茨(Bob Berkowitz)两位学者首先提出的。在世界各国的很多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甚至大学或成人学习,都在采用这种方法,运用网络资源来帮助解决问题或完成自己面对的任务。

    Big6的方法步骤

    1、任务定义(Task Definition)

    1.1 定义信息问题的任务;

    1.2 确认完成这项任务所需的信息;

    2、搜索策略 (Information Seeking Strategies )

    2.1 讨论研究可能的资源的范围;

    2.2 列出资源的优先顺序;

    3、搜索信息 (Location and Access)

    3.1 查找资源;

    3.2 从资源里发现信息;

    4、运用信息(Use of Information)

    4.1 阅读信息;

    4.2 摘录信息;

    5、整合信息(Synthesis)

    5.1 从多个资源中组织信息

    5.2 表达信息;

    6、学习评价(Evaluation)

    6.1 评价问题解决的过程;

    6.2 评价问题解决的结果。

    更多资料:http://big6.com/

    http://www.cst21.com.cn/2/wq-big6-0.htm

     

     

     

    提问教学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和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提问教学的具体案例:http://www.pep.com.cn/xgjy/xlyj/xlgj/zhuaiti/yw/201108/t20110809_1062521.htm

    提问教学更多学习:http://www.ied.edu.hk/aclass/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5&Itemid=11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合作学习更多学习资料:http://www.nhu.edu.tw/~society/e-j/86/14.htm

     

     

    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分层教学的主要模式

    它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做法:

    ①了解差异,分类建组。

    ②针对差异,分类目标。

    ③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④阶段考查,分类考核。

    ⑤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

    分层教学具体案例:http://www.shuxue.net/Article_Show2.asp?ArticleID=1465

     

     

    课堂管控

     

    具体案例:http://gz.fjedu.gov.cn/tyjs/ShowArticle.asp?ArticleID=47366

    • 附:职业生涯规划初稿-我作为信息技术老师的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初稿

    ——我作为信息技术老师的职业规划

    (齐洪 200911014910 教育技术专业)

    2011年

     

    我未曾规划过自己的人生,未曾规划过自己的职业。不是自己对自己的人生态度不认真,对自己的职业态度不不积极,而是因为自己对自己理想的模糊。现在自己的理想依旧是模糊不清和未能决断的,因此这个职业生涯规划只能算是初稿,但是这个初稿也是自己思考的开始和起步吧。

    一、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先从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开始。

    职业生涯规划,一个很陌生而奇怪的词。进入大学,接触了“职业生涯规划”这个词无数遍了,因为这个词在成功学中被炒了无数次,然而对于自己而言,却从没有认真审视和思考过。在写自己作为信息技术老师职业规划之前,在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上查了一些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解释:

    生涯规划(Career development)是个人一生当中,面对教育、实习、职业选择及其他重要角色选择进入及发展,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在实现自我的潜能(摘自维基百科)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摘自百度百科)

    对于这两种解释,维基百科的解释更全面和翔实,因为它所强调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讲究的是选择,还有进入、发展和实现;而百度百科的解释更注重的职业的选择。

    对于自己在这篇文章进行的职业规划而言,选题已经很明确就是对信息技术老师的职业规划,因此在规划中重点在于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的进入、发展和实现。

    二、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知道了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我心头又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广告信息说的那样,规划是成功人生的开始,是一个美好人生的起航吗?我们每个人对成功的认识和定义是不同的;美好的人生是基于生活的,而职业只是人生的一个角色,职业并不代表人生的选择。然而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态度虽不是自己人生的态度,但是这却是自己生活的态度,我向来是也积极的态度来对待生活的,因此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我也认真和积极。况且,古人语:尽人事以听天命。或云:自强不息。但是这个强不是说强就能强的,它需要目标,需要规划,需要立志。这大概是规划的要义所在吧。

    三、怎样规划和规划的具体内容

    明白了什么是规划,和为什么要规划,下面就要说说自己怎样规划的和规划什么了。我主要从下面几个角度来规划自己作为信息技术老师的职业生涯。

    1.从信息技术课程认知和建构的角度规划

    对大多数人而言,规划信息技术老师的生涯,言必谈信息技术的现状。在现在人们谈论的的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中,其实大多都是在说的是信息技术的环境问题:

    (1)信息技术是一个小学科,在高考这种考试体制下,没纳入高考的它注定是一个弱势群体;

    (2)信息技术的资源匮乏,尤其是在农村,信息资源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基础薄弱,设施缺乏,资源开发短缺。

    人们对信息技术现状的研究其实都是行为主义的,即只看到的是信息技术的环境问题,因此人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想到的办法是将信息技术和其他课程整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来提高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帮助学习者在其他方面的跨越式和有效式提高。但是这找到问题的本质了吗?我们也需要从认知和建构的角度来认识信息技术的现状。

    先来看一下其他科目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和思考。当在物理应用中用到数学的计算原理和相关知识时,此时数学就是物理应用的一种工具;同样,语文也可以作为物理使用上的一种工具。从某种意义来说数学和语文已经是自己学科和其他的学科的“整合”了,但是为什么这两门学科依旧是这样独立自主地能发展?或者世俗点说,这两门学科为什么能进入正常的教学体系,能进入高考体系?那是因为这两门学科都有其独立的思维体系,简单点他们都有其独立的符号系统,数学有其数学语言,语文有其语文语言。符号构建了一门学科,形成了一个知识体系,一个知识体系形成的是一种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而现在的信息技术课程都没有,这才是信息技术课程现状的关键。

    然而,或许会有人会质疑我:信息技术课程也有其符号系统,比如计算机语言,像程序语言、标记语言等等。是的,计算机是有其符号形成的语言系统,但这并不全面,我所说的符号不单单是单词、语句和语法,更是一种系统思维,因此编程语言只是一部分,而算法以及信息和编码等也是其中的符号系统。然而,计算机的符号系统的也有问题:它不是统一稳定的,不是一种最适合人类大脑神经编码的,或者说真正的符号系统是与人类的原有符号系统的编码相适应。计算机的符号系统还在初步发展中,直到其统一稳定才会是成熟的符号系统。

    虽然现在计算机的符号系统不是成熟和稳定的,但是信息技术课程课程却还在停留于应用才会有价值,应用才是存在这种想法,也因此计算机的符号系统并没有系统地进入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并没有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来设置,相反强调一种信息素养,而忽视其基础。我们不要忘了,信息是为了传播的,技术为了启迪,而其基础在于符号和编码,但是现在的信息技术就有点逐末忘本了。也至于现在人们对计算机的认识是:计算机科学就是解决计算机问题的事业,或者只是与使用计算机的经验有关,如玩游戏、上网或者文字处理。其实计算机科学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去理解实现类似游戏、浏览器这些软件的程序的性质,更要通过现有的知识创造新的程序或者改进已有的程序。

    发现问题而不去研究和解决是一种懦弱。我花这么大的篇幅来阐明自己对信息技术课程现状的认识,一则是自己学习中的反思;二则是为自己规划作为基础。

    因此,从信息技术课程认知和建构的角度,我对自己的规划是:

    (1)在入职之后两年左右的时间里,我更关注的和更应解决的是自己的生存状况问题,不仅是适应,更是学会独立生活和照顾自己。在此期间,我刚进入信息技术教师这门职业,我会尝试尽力做好自己本职工作,适应教学环境的同时,学会记录自己的教学,也学会生活。总之,是记录教学和学会生活。

    (2)在入职之后两到四年的时间里,这段时间我已经适应和习惯教学的基本环境,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尝试有了初探和认识。我会在不断记录自己的教学的同时,开始研究和思考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将其研究和思考与我的假设和认识进行对比和分析,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认识。总之,是学会研究问题和反思。

    (3)入职四年到八年的时间,我会开始尝试实践自己的思考,尝试自己的反思,用于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并在研究中行动。在自己信息技术职业发展中,我会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来审视信息技术,来认知和建构自己的信息技术课程观,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立思想。总之就是研究中行动和思考独立。

    (4)发现和研究问题之后,就是系统和有规划的行动。因此在入职八年到十年的时间里面,是不断实践自己的思想和反思的过程。总之是行动中研究和思考与形成思想。

    (5)入职十年以后更多的时间,一方面我要尝试推广和实施自己思想,形成一种思想的行动;其次要再来审视自己行动,审视教育和社会,使得自己的思考和行动不仅是信息技术课程,更是对教育的探索,是教育认知中的建构。

     

    上面是信息技术教师入职规划的明线,但是其中还隐含几条暗线:

    (1)我要对计算机科学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这不是一两年能完成的,这是入职前和入职后更长的时间我所要不断进行的。因为只有对计算机科学有系统的学习之后,才能更好地辅助我的教学行动。

    (2)自己除了关注计算机以外,还要学会关注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3)我除了对计算机科学学习以外,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尝试和学习,尊重自己的兴趣。

    (4)我的学习不能是孤立和封闭的,尚若把自己封闭地进行学习,是无效的和退步的。一方面要学会网络开放环境的学习,在更开阔的环境中与大家讨论和交流;其次,要学会在自己的本地尽力形成一个学习团体;最后也要学会挑战自己和独立思考。

     

    2.从技术和时代的角度

    技术在教育中是最为缓慢的和落后的。也至于在小学和中学学不学信息技术对学习者的影响并不大。

    那么为什么技术在教育中的发展是最为缓慢的呢?原因有三,一是课程体系问题,在上面已述;二是信息技术课程被封在体系中了,以至于技术不是在教育中创新;三是老师的学习是封闭的,教育不能成为技术的创新者,反而成为了落后者。

    为什么教育不是技术的创新者而是落后者,这是我尚在思考的。

    对于老师的学习是封闭的的问题,这种封闭带来的是老师不愿意接触和学习新的东西,也不敢,总爱固守于原有和传统的技术知识体系中,这样技术在教育中怎会不落后?这样教授出来的学生怎会是有发展的呢?

    因此针对这个问题自己对自己的规划是:

    (1)在开放的环境中学习和教学。具体说来,是两个方面的,入职信息技术老师之前,自己会发现和尝试一些网络交互学习,并总结经验;在入职后,在发现和学习的同时,进行实践,能够和自己的实际教学结合起来。

    (2)我不仅是自己学习的问题,我要使得我的学习和教学是可以推广的。因此,我除了在开放的环境中学习外,自己会和学校里面的老师构建一个学习团体,帮助自己的同时帮助同事共同学习。

     

    3.从教育的视角出发

    如果我不能从教育的来审视自己作为一个老师,那么我做一个老师还有多大的意义呢?如果我只是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职业,那么在自己的教师专业发展中,我注定会倦怠,注定会遗失在自己的专业上的,因为这样很容易局限、迷失和封闭自己。

    我必须明白,教育不是一门课程的问题。

    因此在对自己信息技术老师规划中对我教育研究的规划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这部分的规划其实可以参照上面我对信息技术课程老师的规划。简单点说就是记录、研究、反思和行动。然而在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保证开放性、研究性和真实性。开放性就是自己要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共同体,参与者可以是老师,可以使关注教育的人,可以是有所思考的人等等,总之是一个学习共同体;研究性就是我们要讨论教育、系统思考教育、在行动中形成我们的教育理论和思想;真实性是指我们的研究和行动是基于实践和认知的建构,而非一种附庸研究和思考。

    由于这部分还没有进行系统思考,因此在这份职业生涯规划初稿中没有翔实的分析和论述,但这是我思考的一个方向。

    因为我必须明白,我的对象是学生,我是一名教师,只因为此,我必须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

     

    这份职业生涯规划只能算是初稿,原因有三,现在我的理想是模糊的;其二这是第一次规划;其三,我认知的局限。

    作为这份初稿的结束语,与开头呼应一下,我说:“现在自己的理想依旧是模糊不清和未能决断的,因此这个职业生涯规划只能算是初稿。”谈到职业和理想,我就把自己对职业和理想的关系的思考作为结语。虽然与我作为信息技术职业规划的关系不大,而且与这个主题还有些相悖,但也是自己在思考职业生涯规划中形成的。

    在职业面前,理想显得很蹩脚。因为职业是现实的,已然成为生活的必需品;理想变成了浪漫的,成为了一种内心的奢侈品,少有人会谈论和思考自己的人生理想。生活在现在功利化、浮躁化、快速化和未知化的社会中,对大多数人,身体属于现实职业的,内心属于理想浪漫的,身不由己时内心的真实就变得很蹩脚。

    • 标签:
    • 学习
    • 职业
    • 教学
    • 学生
    • 教师
    • 一种
    • 教育
    • 信息技术
    • 问题
    • 思考
    • 规划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