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摄影师教案 田亚琳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内容
6、小摄影师 6、小摄影师
主备人:邢台市英华完全小学 田亚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基、胶、卷”等3个生字。正确认读“列宁格勒、摄影师、高尔基、阳光明媚、鞠躬”和正确读写“人行道、照相机”等词语。
2.通过读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认真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 通过默读,初步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5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基、胶、卷”等1 3个生字。正确认读“列宁格勒、摄影师、高尔基、阳光明媚、鞠躬”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1. 初步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5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 小摄影师 联系实际说说对“摄影师”的了解。
2、质疑:(预设:小摄影师是谁?他给谁拍照?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标自然段,画出生字词,并读正确,读通顺)。
2、认读生字:
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互相检查。教师重点指导“鞠(jū)躬(gōng)”、“胶(jiā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弄(nòng)声母是n,而不是l 。
3、初读课文,解决一下问题:
(1)小摄影师是谁?给谁拍照?(板书:小男孩 高尔基 )
(2)出示高尔基图像,了解高尔基。(网络班通过上网浏览有关高尔基的有关内容,进行梳理出高尔基的基本信息。)
教师课件出示再补充: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他的作品在广为流传,像《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多部小说和著名散文诗《海燕》等,深受读者的喜爱。文中所描述的高尔基当时正生活在苏联的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
过渡:一个会拍照的小男孩跟苏联伟大的文学家之间发生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让我们再去认真读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进行思考。
2.指名学生回答,通过教师点拨指导,学生能表达得简单清楚。
(小摄影师为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
过渡:这个动人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呢?我们先来读读1-5自然段。
四、学习1-5自然段
1、自由读,交流读后的感受。
2、师生合作对话朗读(生--高尔基,师--小男孩)读中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怀爱护。
3、情境对话,朗读感悟(生—小男孩,师—高尔基)感受小男孩的聪明、大胆、会想办法、礼貌、出于无奈等。
过渡:我们的伟人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怀爱护实现了小男孩的愿望,真令人高兴啊!故事会怎么发展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拓展阅读
1、《高尔基》
2、《高尔基和孩子们》
3、《高尔基的眼泪》
4、《高尔基装蛋糕》
六、课堂练笔
用“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这些词语写一段话来概括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感情朗读课文,通过对话体会人物心理活动。感受高尔基对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喜爱之情。
2、续写故事。
教学重点:
分角色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高尔基对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话体会人物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聪明的小男孩用一个纸团引起了高尔基的注意,并礼貌地请求高尔基让他进去,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怀爱护实现了小男孩的愿望,故事会怎么发展呢?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
二、学习6--15自然段
1、默读(要求:从哪里可以看出高尔基喜爱小男孩?画出其中的词语和句子。)
2、交流自己的感受。
预设: “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
(1)高尔基拿了份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吩咐”一词来体会)
(2)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通过高尔基的动作来体会出他没有厌烦,反映了他对孩子怀有极大的耐心。)
(3)“你怎么了?”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认真读出这个问话的语气,来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
(4)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通过引导体会“赶紧”“大声喊道”等词语感受到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切心情。)
(5)“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很忙” 和“一定”这两个关键词语从意思上看很矛盾,可是从中可见高尔基对媒体宣传自己并不关心,相反,对于一个少先队员却非常重视。少先队员是祖国的未来,关心少先队员其实就是关心祖国的下一代。)
3、通过这些对话,你认为小男孩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1)(有礼貌)如: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说:“请让我进去。”
(2)(做事认真)如:小男孩摆弄了很久。
过渡:你们体会得那么好,能否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
4、同桌分角色练习读对话,读出语气,感受内心。
5.指一组同桌读对话,大家评价。
6、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三、师生合作进行分角色朗读全文,再次体会高尔基和小男孩的特点。
四、新的知识点点拨。
1.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对话表达形式)
2.教师进行点拨:(体会引用人物的对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标点也要有变化)
五、小结:说说通过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六、拓展阅读
1、《高尔基窗前的鲜花》
2、《宋庆龄爱护儿童》
3、《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4、《达尔文,教育孩子从孩子出生开始》
5、《再寄小读者》
6、《鲁迅望子成才》
七、小练笔:续写故事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故事写到这儿就结束了,小男孩还会回来吗?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发挥你的想象力,写出后面的精彩故事。
附:板书设计
高尔基 喜爱、关心小男孩
6、 小摄影师 关爱下一代
小男孩 聪明 有礼貌 认真
教学反思:
《小摄影师》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 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为此在本课教学设计上我力争体现出一下几点:
一、我根据课文的特点,把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作为教学的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从对话和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内心活动来突破教学的难点。因为高尔基这个伟大的人物距离孩子生活的年代较远,高尔基这个伟大的人物对孩子来说是很陌生的,孩子不了解高尔基,于是,我利用网络班的优势,让孩子课上搜集关于高尔基的有关内容进行梳理,并通过老师补充一些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高尔基的认识。
二、抓住对话朗读练习,进一步体会高尔基和小男孩的特点。
人物对话描写是本篇课文的特点之一,为此,在课堂上我将重点放在了指导朗读上,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对话,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来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以及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爱护,从课堂实施来看,学生读得有声有色,而且每一遍朗读都有不同的进步。学生的认识也不断得深入,朗读目标达成很好。除此之外,我还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出现的新的语言表达形式,并进行点拨,让学生体会语言形式的丰富多彩。
三、本课的难点在于要求从对话中把握人物心理。让学生实实在在的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达成这一目标,我安排了小练笔—— 续写这个故事。
续写故事是想象力、表达力、写作能力的综合体现。我在这堂课中应该说是比较好的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使他们产生了想说想写,还写得比较好的愿望。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小练笔的目标课堂上没有达成。
四、认真筛选拓展阅读材料,为学生更多更深了解名人,起到了一定作用。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
- 标签:
- 教案
- 人物
- 小男孩
- 故事
- 孩子
- 高尔基
- 体会
- 对话
- 学生
- 课文
- doc
- 爱护
- 摄影师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