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地球与地图-陈欢【微课】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概 述

    地球(英语: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颗。地球是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

    地球是上百万种生物家园,包括人类。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诞生于45.4亿年前,而生命诞生于地球诞生后的10亿年内。

    地球会与外层空间的其他天体相互作用,包括太阳和月球。当前,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自转的366.26倍,这段时间被叫做一恒星年,等于365.26太阳日。地球的地轴倾斜23.4°(与轨道平面垂线倾斜23.4°),从而在星球表面产生了周期为1恒星年的季节变化。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诞生于45.3亿年前的月球,造成了地球上的潮汐现象,稳定了地轴的倾角,并且减慢了地球的自转。大约38到41亿年前,后期重轰炸期的小行星撞击极大地改变了表面环境。

    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以二维(2D)或多维形式(3D)与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Earth)(或其它星球)若干现象的图形或图像,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能用地图概括原则,科学地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现阶段地图的定义是:以一定的数学(Math)法则(即模式化)、符号化、抽象化反映客观实际的形象符号模型或者称为图形数学模型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同地图相关的领域中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

    1、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电子设备在制图中的广泛应用,地图不再限于用符号和图形表达在纸(或类似的介质)上,它可以数字的形式存储于磁介质上,或经可视化加工表达在屏幕上;

    2、由于航天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卫星遥感影像,这不但给地图制作提供了新的数据源,还可以把影像直接作为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同时把人们的视野拓展到月球和其他星球;

    3、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视频、声音等都可以成为地图的表达手段。

    在《多种语言制图技术词典》中对地图的定义是“地球或天体表面上,经选择的资料或抽象的特征和它们的关系,有规则按比例在平面介质上的描写”。国际地图学协会(ICA)地图学定义和地图学概念工作组的负责人博德(Board)和韦斯(Weiss)博士给出的定义是“地图是地理现实世界的表现或抽象,以视觉的、数字的或触觉的方式表现地理信息的工具。”也有的学者简单地将地图定义为“地图是空间信息的图形表达”,“地图是信息传输的通道”等。显然,这些定义关注了地图作为地理信息表达工具的功能,突出了数字制图环境下地图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也考虑了地图向其他天体的拓展,却忽视了地图的基本特性。从现代地图学的观点出发,可以这样来定义地图:“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球)上的自然和社会现象,通过制图综合所形成的信息,运用符号系统缩绘到平面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和发展变化”(根据田德森《现代地图学理论》)。

    以上定义主要研究的是模拟地图,是以地图符号的形式表达在纸上的地图。由于地图制作工艺已从传统的光化学-机械方法转变为全电子的数字制图工艺,在此还必须介绍另外两个新的术语:

    1、数字地图——存储于计算机可识别的介质上,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

    2、电子地图——数字地图经可视化处理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地图。

    不管是数字地图或电子地图,它们都是地图的不同表现形式,其基本特性是不会改变的。

    • 资源检索与获取报告

    所有资源都是通过以下网站获取

    http://wenku.baidu.com/

    http://www.youku.com/

    通过学习元的学习,学到了很多知识,是我受益匪浅。

    • 标签:
    • 制图
    • 地图
    • 定义
    • 20130913123309
    • 表达
    • 地球
    • 学习元
    • 法则
    • 数学
    • 数字
    • 图形
    • 现象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