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儿童的道德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一5岁),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

    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一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一12岁),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性发展阶段理论:

    0-1岁口欲期(现实原则,自我形成)

    1-3岁肛欲期(发展控制能力)

    3-6岁性蕾期(开始形成超我)

    6-11岁潜伏期(男女互不来往,超我继续发

    展)

    12-20岁生殖期(青春期开始,异性恋)(人格

    趋向完善)

    •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婴儿期 0-1.5岁 信任VS不信任

    儿童早期 1.5-3岁 自主VS羞怯学前期 3-6、7岁 主动VS内疚学龄期 6、7-12岁勤奋VS自卑

    青年期12-18岁 同一性VS角色混乱

    成年早期| 18-30岁 亲密vS孤独

    成年中期30-60岁繁殖感vS停滞感

    成年晚期 60岁以后 自我调整VS 绝望

    • 标签: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